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一些旅游时的不文明现象出现导致了我国整个旅游环境相对比较差。2013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由于旅游不文明行为频发,国家旅游局今年又发布了文明旅游十大提醒语,再次提醒广大游客遵守景区规定,克服旅游陋习。
当前不文明行为现象:
一、不文明现象成惯性。面对禁止标志依然使用闪光灯在博物馆内给文物拍照,对文物造成破坏;在景区内随意乱刻乱画、攀爬文物、乱丢垃圾等而刻画在古迹上的涂鸦很难修复,对历史古迹造成永久性破坏;公共场合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扎堆吵闹等。这些行为都已司空见惯,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些所谓平常的行为是不文明的。
二、不守规则现象突出。如今出行的有很多自驾游游客,一些自驾游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在景区内随意抢占车位、夹塞抢道,造成景区拥堵严重。一些团队游游客时间观念淡薄或年纪大了记不清楚,不遵守导游规定的时间,随意滞留景区,让其他乘客干等。
三、损害国家整体形象。201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境外旅游消费也跃居世界第一位。然而,国人在境外旅游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却屡见报端,“到此一游”被刻进了“埃及神庙”,“洗脚冲凉”的习惯被带到了卢浮宫前的水池,各种矿泉水瓶漂浮在马尔代夫海岛等。一些国外景点不得不使用中文指示牌明确一些禁止行为,损害了我们国家自身的形象。
产生原因:
一、文明意识不高。一些游客外出旅游时抱着一种 “上帝心理”。认为自己是来消费和潇洒的,花了钱买了门票,就可以高高在上,为所欲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些游客也没有意识到在公共场所这些乱扔垃圾、踩踏草地、攀爬建筑等行为是不文明的,反正不是家里。
二、景区监管不力。一些景区的“警示”缺乏足够的约束力,除了对那些严重破坏文物等行为加以处罚外,遇见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私自拍照等不文明行为,往往只是进行劝说和教育,真正处罚的少之又少,处罚执行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景区内部配套的 垃圾桶、休息凳等设施设置配备较少或位置不合理,游客需要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只能将垃圾随处乱扔或直接坐到草坪上休息。
三、缺乏文明引导。一些景区没有或较少配备文明引导员和提醒游客注意文明的警示标语,有些游客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文明,只要稍加劝导就能够避免一些不文明现象。有些导游不向游客讲文明旅游常识,不监督提醒游客,致使有些游客缺乏约束,随意在草地上、树上、石林上拍照,有的还在“禁止拍照”的地方拍照,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即便看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视而不见。
建议:
一、完善法规约束。文明属于社会公德,完全靠自觉并不可行,除了自觉,更应该有制度约束。旅游部门应针对不文明行为出台更加详细的实施细则,对各种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进行更细致和具体的规定,明确处罚主体、原则和标准,主动接受游客的投诉和监督,避免景区处罚权的滥用,损害游客利益,从制度上保障文明出游。
二、规范游客行为。在旅行社与游客签署的合同上加盖 “文明出游,品质旅游”等字样的印章,拒绝旅游不文明行为,提高、提醒游客文明出游。旅行社、导游应对于游客要注意的事项、当地风俗习惯进行讲解和反复强调,持续巩固文明旅游意识,时时提醒游客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行为要与所处环境相一致。旅行社将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游文明素质的要求纳入导游资格考试、日常培训和年度培训考核中,引导游客强化出境旅游的文明意识。
三、景区合理设置。景区应合理设置垃圾桶、休息凳等配套设施。在游客经常休息的地方设置休息凳,合理设置垃圾桶,减少不文明行为。加大惩罚措施,对不文明现象“零容忍”,该重罚的就重罚。在游客旅游的过程中,多些提示和引导,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让游客有意识的摒弃一些不文明行为。提供自驾车辆集中停靠场所,依靠摆渡车将游客载往景区,减少一些破坏规则的行为。
四、加大文明宣传。利用公益广告、张贴画等多种形式来宣
传文明旅游;组织志愿者深入各旅游景区开展志愿引导行动;面向旅游从业人员及游客,开展“十不”行为规范宣传活动等,培育群众爱护环境、生态旅游的意识。注重对孩子公德意识、文明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文明行为从娃娃抓起,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