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实习总结

2023个人实习情况总结(7篇)

2023个人实习情况总结篇2

实习两周,第一周我在谢菡老师疼痛小组工作,第二周在徐瑞娟老师抗栓小组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疼痛小组:

1.参与每日药学查房。主要内容为评估患者术后6h、24h、48h、72h的疼痛情况,分别对患者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疼痛情况评分。了解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泵使用情况,告知患者镇痛泵如何使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给予镇痛药物后常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回答患者药物治疗相关问题,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统计疼痛科患者疼痛情况及镇痛药使用情况数据,将每日药学查房情况录入Excel表格。

3.阅读美国20__泌尿外科《Pain Managementand Palliative Care》指南及疼痛相关文献,制作PPT,参与疼痛小组文献汇报。

因为在疼痛小组工作时间较短,尚未进行更深的工作。谢菡老师疼痛小组成立较早,工作模式也基本比较成熟,医生对于疼痛临床药师也有一定的认可,这对于开展进一步工作都是很有利的。在文献汇报会上,谢菡老师提到以后可能会开展基因检测等工作,我认为这是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可能是临床药学发展的一个方向。此外,谢菡老师说目前在外科的几个小组,如营养小组、镇痛小组、抗栓小组是互通交叉的,所以在抗栓小组关注患者抗栓情况的同时,也可以观察患者疼痛治疗情况,这需要全面考察患者状态,我觉得老师这一建议,拓宽了我的思路,不应仅局限于某一单点。

抗栓小组:

1.跟随医生每天早晨查房。主要了解患者整体疾病情况,有无特殊不适,术前患者有无手术禁忌症、是否做好术前准备以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伤口愈合等情况,为随后的药学查房做准备。

2.参与药学查房。了解新入院患者基本情况,记录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相关的各项指标,如身高、体重、卧床和活动情况、下肢水肿情况、心肺功能、血栓家族史、既往用药情况等,评估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此外,若发现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等增加术中出血风险的药物,及时与医生沟通是否需要停药。

3.关注利伐沙班使用后是否出现如牙龈出血、瘀斑等不良反应。

4.统计氨甲环酸使用情况数据。主要记录内容包括术前、术后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及使用剂量,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的输血情况,术后引流量。目的在于考察氨甲环酸作为止血药,是否对于患者出血量及引流量有显著影响,而国外已经进行过相关研究,证实了这一影响。

工作总结:

骨科手术后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而特殊人群,如年龄较大、肥胖、长期卧床等又使得这种风险增大。目前国内外均有若干针对深静脉血栓预防相关指南,也有若干评分用来评估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程度,但各种评估表或评分标准模糊,或临床实际操作性不强,或危险因素纳入不全面,均使得更准确地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受限。目前抗栓小组的主要意向是根据目前国内外的各种评估表,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前医院实际的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表。而这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从中发现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相关的因素,从而更准确的发现高危人群,积极开展后续抗栓治疗。

利伐沙班作为新型抗凝药,具有疗效可靠,服用方便,不需要进行监测等多重优势。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利伐沙班与其它抗凝药如依诺肝素钠、达比加群在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效果的比较和术后出血的风险比较,这也可以是我们开展临床研究的一个方向。

目前在骨科开展抗栓治疗相关工作,但是或许也可以考察其它药物使用情况,如我看到有研究比较包括玻璃酸钠在内三联疗法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也有国外研究比较氨甲环酸关节内注射与静脉内注射对于骨科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我认为或许都可以成为进行研究的内容,但这需要医生、患者等多方协作,使得进行前瞻性研究的难度加大。骨科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关注相对较少,药物使用大多使用固定剂量和疗程,很少考虑患者个体化方面因素,这就要求学好目前骨科常用药物,提高专业素养,以便协助医生进行药物治疗,更好发挥临床药师在外科的专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