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转眼间,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即将过去。
回忆暑假生活,大概可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参加继续教育。近千人的影院坐得满满的,听专家的报告,至于说了些什么,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大概都不知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坐在台下的“小沙弥们”各自忙各自的,偶有“主持”训示,于是,继续听经。唉!这样去学习形式,真是教师的莫大悲哀!
七月中旬,举家去了趟上海。那些天,既饱览上沿途的风光,又体会到打工者的辛苦。大巴从淮南进入高速,南京一过,道路两旁,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片的工业区及巨幅广告。江苏,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商业气息充满每个角落。偶有破旧小楼、低矮茅棚充斥其间,那便是打工者的栖息地。
车过徐浦大桥,我们进入了浦东。
客居康桥时,我只是漫不经心地在康桥镇的大街上走了两个来回。街的一头是庞大的“华硕集团”的厂房,另一头是静谧的居民小区,中间这条正在拆迁的马路,聚集着来自各地的“淘金者”。在这里,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下了班的青年男女三三两两簇拥在这条马路上,暑假里赶来的“留守儿童”在这里追逐嬉戏,小贩们则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与顾客讨价还价。虽然这里室外已超过40℃,虽然时间已进入深夜。
七月下旬与八月上旬这段时间是我暑假生活的第三阶段,我一门心思地进行书法、篆刻的临摹。对于书法,我开始临摹的很杂,后来专心临摹王羲之的《圣教序》,自己认为临得不像,但也得到了许多书家的肯定。我个人认为,我临的《圣教序》用笔不精,结字不准,缺乏灵动。
对于篆刻的临摹我是以每天两方进行的。前几天临摹汉印,后几天临摹古玺。而敬东兄看到后,说我有应付作业之感。其实,那几天,我已经把案头上的印石刻完了,我自己认为,在这几十方临印中,十来方入眼的。许多印或因为石质问题而斑驳,或因为描摹不准而走样。好在我把这些“作业”都贴在了博客上,让师友们去批评。而一些离原作差得远的,我都在水泥地上磨去。
八月七日,我随教育局书画写生团去浙江。在南浔,我体会到古代商贾的文化情结,这也许就是“徽商”吧!在乌镇,我饱览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光。在桐乡,造访多来仁兄,旅途劳累在碧螺春的清香里顿时烟消云散。在南湖,我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更坚定了我对党的信心。在鲁迅故里,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的课本里……
富春江,因有主席“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的诗句而闻名天下,更因为有了个“严子陵钓鱼台”而富有人文景观。大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但在我看来,它远远不能与八公山相比。八公上的一棵树、一块石、一条溪,都是一个故事,都是那么厚重。我同时也想到:浙江人是那么的精明,那么的富有经济头脑。造几条游船,刻几块劣碑,挂几副赝品,把我们千里迢迢的给“勾”来了。
沈园的千古情殇对于我来说无关紧要,山阴道上羲之足迹才是我心仪已久。在兰亭,寻“鹅池”,探“流觞”,抚“兰亭”,观“修竹”,一千六百年前的书圣正向我们缓缓走来……
在西湖,我没有留恋“西子”美貌,也没有静听“灵隐”梵音,只是在飞来峰摩崖造像中稍稍驻足。西泠,海内印人的圣地。孤山下的印社,景色宜人,孤山下的印学博物馆,更让人如痴如醉。集百家印学,汇千年印史。每一方印都是精品,每一个人都是大师。此时此刻,无论是潘天寿艺术馆的佳作、唐云艺术馆的藏品,还是黄宾虹纪念室的赝品,统统被我抛到九霄云外。
八月十三日下午,当我们即将离开杭州时,正赶上浙江美术馆开馆。“神州国光——黄宾虹艺术展”正在举行,几百件作品汇聚一堂,让此次写生的画家们大开眼界,它弥补了浙江之行许多不足,也为此次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