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春节,迎春满福:年年岁岁,春喜大地;朝朝日日,福满乾坤。所谓春节,必定要热热闹闹,一家人和和美美,吃顿团圆饭,幸幸福福,唠几句家常……也算乐在其中了。
春节带有辞旧迎新之意,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因此,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华夏人民对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它好似黄河,奔流不息了几千年,却依然在人们心中涌动,它好似一株烟花,历经千百年的积淀,总是异彩纷呈地展现于高空……看似隆重的春节,却已繁衍了几千年,其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这也使每年的春节过得分外有“年味”。
春联,是人人过春节时必不可少的物品,这是中华民族艺苑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春联的渊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桃符”。那时人们每逢过年总是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二位神将的像,挂在门旁,以之驱鬼辟邪。人们可从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得知。这也是春联演变的最初形象,从而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份回味。
而改写红纸书写始于明朝。那时的明太祖朱元璋不仅自己酷爱对联,而且还要别人喜欢。
在明朝初年的一个除夕,他传旨所有人都要写春联。当时,朱元璋在京都微服查访时,发现一家人未贴春联。得知这户人家无人会写字后,朱元璋亲自帮他们写了一副春联。
此后,各国效仿流传,才正式演变为今天的红纸春联。除夕夜,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习俗才得以保留……
放爆竹也是迎来春节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当红色的纸絮伴着热烈的响声腾飞于空中,人们心头不禁涌起微微的激动。当然,它也诉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头尖角,凶猛异常。每逢除夕,就会出来害人。最终被一个白发老人制服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炸响……从此以后,每年的除夕家家都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也因而有了守岁的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彼此相互送去祝福。初一,一般是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随后,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
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民,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当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时,餐桌上一定要准备这种食物——年糕。它是中国民族的一种传统食物,年糕是用糯米掺豆沙、红枣、青丝等制成。它可以蒸、炸、炒、煮着吃。它还分为白年糕和黄年糕。
中国人吃年糕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它的起源在春秋时期。那时有个叫伍子胥的官员。为了抵御越国的侵入,他主张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城墙。吴王见了大喜,从此不理朝政。伍子胥多次劝告,不料被奸臣陷害,吴王还说伍子胥到处散播国家会灭亡的危言,命令伍子胥自杀谢罪。
伍子胥临死前对身边人说:“吴王昏庸无能,吴国必然灭亡。只要在城门下掘地三只便可找到食物。”
伍子胥死不久,越国大攻吴国。苏州城被层层包围,军民因缺少粮食,饿死不少。忽然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的遗言,于是拆墙挖地,发现墙基不少是用糯米浆制成的。人们用它煮食充饥,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为了纪念伍子胥,人们每逢过年就用糯米制成砖形的糕,并叫它年糕了。
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我们应当好好珍惜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并将它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后,不论是在何方,我们都能自豪地说:“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传统,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