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个做生意的老师又是什么呢?"叶老师苦笑着问自己。的确,在这样一个传统、保守而又平静的小镇上,老师想做生意真是天方夜谭。但如果不这样,又能怎么办呢?难道就眼看着那群可爱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吗?难道就眼看着学生们买不起文具课本而误课吗?"不,不能,决不能。" 叶老师毅然地甩了一下头,低低地但有力地说了一句,“我必须在这个假期把下个学期的书款和学生们的书费凑齐,现在手头有点钱,再做几天生意,赚几个钱,大概就够了。"
于是,几天后,小镇的街上出现了一个卖馄饨和茶叶蛋的小摊。冷清惯了的人们纷纷走向这个顿时使幽深的小巷子热闹起来的摊子。然而,当发现摊子的主人竟是镇上小学的那位以清贫、敬业著称的叶老师时,人们不禁呆了。于是各种各样的议论便在人们中传开来:
“看不出叶老师竟是这样的人。毕竟是耐不住清贫了。"
“老师做生意?这还叫老师吗?真是不像话。"
“叶老师家的确挺困难,听说他爱人一直有病,经常吃药打针。他这样做也是情有可原的。"
人们带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嘀咕着,有的转身走了,有的禁不住那摊子上发出的香味的诱惑,坐下来美美地吃了起来。
“嗯,不错,味道的确不错。"人们满意地说。
于是,慕名而来的人们又挤满了那和张矮小的长凳,品尝着味美而又价廉的馄饨。当然,人们的议论还在继续,其中也不乏鄙视叶老师的话。渐渐地,叶老师在人们心目中已不再是那个有口皆碑的、受人尊敬的叶老师了。
又一个学期来临了,街上的那个飘着香气的小摊也不见了。多了几个哭哭啼啼地闹着要上学的娃子。
“唉,这两年日子越来越紧,实在供不起这几个娃上学了,就让老大退学帮我干活吧。" 一个神情沮丧的男人无可奈何地对叶老师说。旁边几个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也抽泣着向叶老师告别。
“没关系,今年这几个孩子的学费免了,书费也不用交了。" 叶老师微笑着说,又给那几个孩子一人发了一支铅笔,一个作业本。
那个沮丧的父亲瞪大了眼睛,吃惊地望着叶老师,随即,他深深地向叶老师鞠了一个躬,紧紧抓住叶老师的手,使劲地摇着,几滴泪滴在叶老师沾满粉笔灰的手上。
星期六的晚上,那飘香的小摊又摆了出来。
这次,人们依旧聚集在摊前,依旧品尝着那美味的馄饨。只不过,那递过的钞票仿佛厚了一些,人们的眼光中,又恢复了原来的,甚至更多的尊敬与理解。旁边,好几个娃子欢笑着帮叶老师刷用过的碗……
“看来螃蟹的确吃得……" 叶老师欣慰地笑了,镜片后的眼睛那么亮。
点评:
本文是1994年高考中的优秀作文,原题为《尝试》。本文以第三人称写作,写了一名以清贫、敬业精神著称的叶老师卖起了馄饨。我们着重从人物刻画的角度来看这篇作文。首先,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叶老师“下海"前的心理活动。这里既有直接描写,也有从第三者角度的介绍(这样写心理,第三人称优于第一人称),原来,为了学生们不失学,叶老师才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这个决定。接着,作者描写了从小摊上的人们的议论。其中贬多于褒,人们的议论——人物的语言,表达了人们的不理解,这是为后文人们态度的转变作铺垫。当又有一个学期来临的时候,叶老师拿出“下海" 赚的钱解决了“神情沮丧的男人" 的孩子和其他几个孩子失学的问题。人们对叶老师的态度也转变了,作者对“神情沮丧的男人" 的神态、语言的描写,对叶老师微笑着答话的描写,都十分生动具体。
此外,文章的首尾呼应自然,以“吃螃蟹" 开篇,又以“吃螃蟹" 作结。
无疑,叶老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其他人物的描写,则是为表现叶老师服务的。
作者的文笔生动是和恰当地使用修饰语分不开的。如在“那个沮丧的父亲瞪大了眼睛,吃惊地望着叶老师……几滴泪滴在了叶老师沾满粉笔灰的手上”这几句中,加点的词分别写出了父亲的神态和叶老师的职业特点。如果去掉这些词语,文章就要失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