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固始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蔡兆科,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带着使命一路前行”。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季节虽然不会春暖花开,但我依然想面朝大海,坚定的追寻我的记者梦。我一直坚信,天空之外的天空,山峦背后的山峦,总有一片土地,一片足以让我为之匍匐,为之欣喜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我的新闻理想。因为这份理想,我一直干劲十足,勇敢前行。也是因为这份理想,使我决定踏上记者这个工作岗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大学时期到现在的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
对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的全过程。无论雨雪风霜,还是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我们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或许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我们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 今年年6月,固始县南部山区发生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我和我的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制现场抗洪救灾的新闻。我们在泥泞的道路上步行了三个多小时,满身泥浆的进入到各个受灾的村庄。大雨当中的山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当时很多村庄都被半淹在洪水当中,我们只能坐在临时找的两条小船进入到受灾群众的家中。狂风暴雨有好几次我们的船都差点被水浪掀翻。这其中的艰辛和危险,现在想来都有些后怕。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却丝毫没有退缩。因为我看到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冲在救援的第一线、因为有很多受灾家庭等着我们去齐力解救和现场报道,因为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和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前行。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就是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2019年8月,我在郭陆滩镇孙桥村村部采访时,看到两位年近70岁的村民找村书记寻求帮助。经过了解才知道。他们有一个4岁的孙女叫马若瑄,不幸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白血病的一种。小若瑄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务农,家里的收入非常有限。为了治病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但病情还是没有太大的好转。身边能借钱的亲戚朋友都早已被他们借了一遍。此时若是再筹不到钱,孩子就要停止治疗,病情就有恶化的危险,病魔随时都有可能夺走到这个年仅四岁的生命。村支部书记李国强跟我说:他们的情况确实十分困难。我们也早已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的力量毕竟有限,该做的,能做的我们也都已经做了。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村里的采访结束后,我去了小若萱的家里。将他们家的情况都记录了下来。当天下午回到县里,我便通过台里的领导找到了县义工协会,把我掌握的情况向他们做了说明,请求他们的帮助。他们听完后当即表示,一定尽力去帮助这个孩子。经过三天马不停蹄的商讨,最终我们和固始县龙饮台茶厂达成共识。以卖“爱心茶”的方式为小若瑄筹集善款。义工协会的人员和我们的记者都全体出动,到茶厂帮忙。我县各大媒体也都连续做了较大篇幅的宣传报道。最后经过五天的努力,我们共筹集善款4万多元。小若瑄得以立即转院到最近的安徽省省立医院治疗。可是,这时候离孩子治病的总体预算还差两万多元。情急之中,我决定用现场募捐的方式来试一试。我用一天的时间找好了县里的一个演艺公司,三个演艺团体。在县陈元光广场举办了三天的义演募捐,最终我们又筹集了
三万八千元零六百元的善款。我们又立即赶到合肥,把钱送到孩子父母手中。由于治疗及时,小若瑄最终得以完全康复了。当我看到孩子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的心里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新闻原则,深入到最基层的地方采访拍摄。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些年的新闻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领导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更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我发现我生活当中的很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都源于“我是一名新闻记者”。因为我此生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新闻记者”!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行:
大家好!
我是一名来自贵州的新闻工作者。贵州——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同时,她又是一个经济相对滞后的地方。贫穷与落后,常常使我心痛。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手中的笔一次次显得沉重,我心中的泪一次次夺眶而出,因为,我面对的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沧海一粟,然而,面对逆境,他们展现的却是感天动地的坚韧与奋争。因为这份源泉,我感觉自己的良心唯有正直,才能更真实地反映这些普通民众;我感觉自己的文章唯有正直,才能更如实地传达我所获得的感动。
我曾经采访过生活在喀斯特山区的山里人,你们很难想像真正的贫困是什么:那是苦捱岁月,了无指望;那是彻底的一无所有,被迫地听天由命;那是全部的家当加起来还不足10元人民币……而这群山里人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变山河,改变生活,他们的行为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与命运抗争。
我也曾经采访过在许多人信奉“金钱至上”的今天、却仍然将“劳动模范”这个似乎过时的称号当作三代人追求目标的一家人。坐在他们的中间,我感到自己的心境是如此的轻松和纯净。当他们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唱起大多数人已经久违的《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世俗、淡泊名利,让我真正看到了人生价值的取向。
我还曾经采访过响应党的号召,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贵州,将青春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三线建设的三线工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不是没有眼泪,也不是没有怨言,可我所看到的情景是:几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了,他们仍然是听着厂里的广播准时上下班。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可他们今天的穿着,已经丝毫没有大都市的气息。这些三线工人中,很多是生产飞机的心脏零件的,但大部分人却一辈子没有坐过飞机。今年春节,我亲眼看见一位第一次乘坐飞机回上海探亲的三线职工不知道怎样系扣安全带,除了默默地帮他扣上安全带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是这群善良而敦厚的人,教会了我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无私奉献。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看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这位老妈妈叫杨家珍,今年已经70岁了,自从被丈夫遗弃后,她一直靠捡垃圾为生。照片上的五个孩子,都是她捡垃圾时捡回来的弃婴。13年前,她拾回了第一个孩子,如今,这个孩子已经读到了小学六年级。民政局的同志介绍说,杨妈妈很善良,她的行为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值得写一写。于是,我去了杨妈妈的家。
那天,孩子们都去上学了,在一贫如洗的家里,杨妈妈对我哭诉:我不是要当人贩子,也不想靠他们养老送终,我只是想,他们也是一条生命,养活了他们,兴许还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杨妈妈哭着说,我也哭着听。杨妈妈说,记者同志,你信不信,我现在做菜时,就是将油放在锅里过一遍就拿出来留着下次用,但孩子们需要营养,所以我总是一个劲儿地扒饭,尽量将菜留给他们,但孩子们懂事,总是抢着给我夹菜。那一次的采访,我的采访本被自己的泪水浸湿了。
__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去年春节,我抑制不住对杨妈妈和五个孩子的思念,提着一大包送给他们的衣物,再一次走访了杨妈妈。她明显地老了,可五个孩子却比以前长得结实和健康了。杨妈妈说,由于记者的报道,他们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心和捐助。然而,杨妈妈仅仅留下了少部分的生活必需金,其它的,全部捐给了五个孩子读书的学校,杨妈妈欣慰地对我说,她如今最高兴的事就是政府为她的做法撑了腰、正了名,她已经别无所求,她唯一担忧的是,自己的年纪一天天大了,这五个孩子今后该怎么办。孩子们听到这儿,不约而同地跑到杨妈妈身边,帮她捶背捶腿,并嚷着说:“妈妈不会死的,妈妈会长命百岁。”那一刻我的眼泪再一次忍不住掉下来。告别他们的时候,已是暮霭时分,五个孩子抱着我送他们的衣物欢呼雀跃,杨妈妈却蹒跚着脚步将我送了一程又一程。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哀怜他们的命运,没有资格仅仅付出很有限的金钱就承受他们莫大的感激,因为恰恰是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人世间的真善美。
这个世界,唯情是真,唯爱是本。我没有想到,情和爱,这世间最浪漫的两个字眼,竟被一位古稀老人演绎得如此深刻和感人。
现在每当走在华灯初上的街上,当一个个素不相识的行人与我擦肩而过时,我总是想,他们或许就是我采访的众多可亲可敬的人当中的一个。是的,正是这些可亲可敬的普通人用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一直让“正直”这种清明的心境从来没有在我心中动摇过。我庆幸的是,在许多人用“物欲横流”用“人心不古”之类的词来形容这个社会时,在许多人因为价值取向的偏差而变得玩世不恭时,我却常常能被这些普通人所感动,常常因为他们的精神和信念而泪流满面。
一次次的采访经历让我明白,为什么新闻工作的先行者邹韬奋先生会那么鞠躬尽瘁地去反映“农人的苦生活,工人的苦生活,学徒的苦生活,乃至工役的苦生活,女仆的苦生活”,因为是人民的精神激励着他;为什么萧乾老人在他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总是秉承“我来自社会的最底层,我不可能脱离人民去写新闻”的信念,因为同样是人民的精神激励着他。人民用他们的正直、善良和勇敢赋予了新闻工作者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新闻工作者也正是靠着这份精神源泉来扬善惩恶的。正因为如此,我深深领会了:“新闻舆论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新闻舆论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我想,人的一生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往事和经历,不管将来我是否还从事记者职业,不管今后我是否还拿着话筒穿梭于大街小巷,我都将永远忘不了记者这段生涯。因为从这里开始,我学会了人类许多美好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将始终如一地贯穿我的整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