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建设社会实践报告怎么写?下面我们范文网社会实践报告频道给大家精编的7篇关于建设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社会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积极参与了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调研,参与志愿服务,并就社会建设问题展开思考和探讨。下面我将分享我在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于社会建设的一些思考。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首先意识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生活条件差异化的问题。在城市中心地区,高楼大厦林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居民的生活水平仍然较低。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实际行动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每一个地区的居民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其次,我发现了社区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社区存在垃圾乱堆、污水横流等环境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因此,我们呼吁加强社区环境治理,提倡居民垃圾分类,共同营造整洁美丽的社区环境。
另外,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也是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条件相对艰苦,这直接影响了当地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这些地区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深入参与了一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例如组织文明出行宣传、开展环保科普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居民对于文明出行、环境保护等议题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盲区,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相关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用心去关注身边的问题,用行动去改变身边的现状,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最后,我要感谢社会实践给予我的宝贵经验和启发,也感谢所有支持和参与社会建设事业的人们。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而持续努力。
这次为期五天的实践,让我这个生活在校园里不谙世事的学生增长了不少见识。虽然短暂,过程遭遇不少问题。但是对于我们8个人而言却是一般难忘的回忆。
首先在拜访兰田村的过程中让我感触很深,他们的生活在逐渐改善。但相较于其他人而仍是不太乐观。在参观兰田小学,康美镇兰田村南音班,老年活动中心的过程中让我看到了兰田村对于教育,以及丰富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视。在参观南音班时,小孩们的热情与优美的歌声和乐声感染了我们实践队。也给我们带来震撼。而走进兰田小学时,映入眼帘的是因扩建而一片狼藉的操场。从校长的口中得知。兰田这几年的发展,人口有了大量的增长并吸引了村外的学生来就读,于是现在正在修建校舍。从兰田小学的例子我深刻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才是最大的成功。而从老年活动中心经过时没能进去参观是一个遗憾。但也反映出了不管是小孩亦或是老年人,他们仍然有丰富自己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权利和待遇,或许这是许多人遗忘的地方。
后来来到农民素质培训学校,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对于兰田小学村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即潘春来。他致力于新农村的建设,他研发出一套为兰田村量身订做的发展模式。他深刻地告诉我们每一个贫困地区的情况及具体缺陷不同。所以应根据其具体情形来为其制定发展模式。而兰田村便在他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世纪之村的新道路。而这条专属于兰田村的发展道路正引领兰田村走向富裕强大。潘春来同志对兰田村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希望我们大学生能够跟随他的脚步为新农村的发展做贡献。而这也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
潘春来同志的事迹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深刻地告诉我们社会需要发展,社会需要像他这样的人。而中国的发展也一样。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而兰田村的例子正说明,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人们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社会才会安定,才会和平。兰田村因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而被大众所宣扬。但是最重要的使农民的心声。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纯朴的农民们的生活得艰辛。不管是谁,他们对于他们这群初出茅庐的小孩的热情与宽容让我们极为感动。停下手中的农活,不顾劳累地向我们诉说他们的感受。而这也确实地明白了,兰田村的发展对于他们而言是如何,每件事多有两面性。很多人确实地融入了世纪之村这个大家庭,但仍然有一些人因文化教育程度的限制,仍无法灵活地运用世纪之村这个平台。
这次的实践让我收获很多。虽然只是短暂的几天,但是走访兰田村的过程中还是有喜有悲,有惊有叹,或许这才是让我们开眼界的最好的方式,没有人能够完全地告诉你所有的东西,除了自己去实践去体会,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会教会你所有的东西。
调查人:
xx大学
调查时间:
20xx—2—10
调查地点:
苏州市吴中区新丰村
调查方式:
走访村民,问卷调查,拍照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1、人口
劳动力
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该村人口结构也不太协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
2、土地
耕地
在以前该村经济也主要是靠农业及跟农业相关的副业,但是后来农民的土地都被国家征去了,农民的土地没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农民的自留地。
荒地/其它土地
因为荒地一般都不归他们私人所有,所以这部分土地的使用权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划为坟墓的集中划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来盖集中型的商业厂房,现在的拆迁越来越多,就是这个原因、地理位置不错的,也会被用来发展商业,以便提高经济发展。
3、土地制度
网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计(农业/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农业
种植业/土地方面的收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该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非农产业为主,所以把土地方面的收益作为经济来源的很少。如家里包了大量土地的,这些人中的也多是经济作物。当然也有一部分家庭生活条件不好的,还会靠自家的自留地,种些粮食作物,维持日常活动和生活。
养殖业
有些村民手里有点资金,对养殖比较有兴趣的,就投资搞了养殖业。大多数都投资在了家禽养殖上面,像猪,鸡,鸭……时下这些东西也是比较畅销的,像烤鸡,烤鸭,猪肉从前段时间起就涨价了。而且这些家禽相对而言比较好饲养。不过任何一种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这几年流感类的疾病频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收益。
副业
还有一些有一定手艺的,就靠”本事”吃饭。有些会刺绣的,就会做些绣品,自己到集市上卖或是提供给哪家小型加工厂。还有就是串手链或是一些手工艺品。
非农产业
打工
打工一般多数是为了供孩子上学,来钱比较快一点、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也就是男人出去的多一些,女人就在家找个能贴补家用的活干干、顺便照顾家里、
经商
现在农村的经商途径有:开个个体经营的店面(因为国际教育园建在了本地,学生很多,所以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几个受手艺人,出外包揽活计,做个小老板。或是几家一起合资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办企业,其中吸纳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里的农民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从而也促进了本村经济不断发展。
5、村庄的历史
一般历史
新丰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中北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石湖之畔,该村的西面、北面被着名景点上方山所环绕;南临苏州市国际教育园,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浑厚。村内有一村级公路通往外部。该村历史现已无法考证。但据村里人介绍,他们的祖辈们一直就居住与此;又结合吴中区具有较长的历史,故可推断该村历史也较为悠久。但具体情况不详,还请见谅。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本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紧紧围绕这“二十字方针”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科学编制规划,统筹安排,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进行。
在生产发展上,本村始终把壮大“村级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先后推广种植淮山XX亩,果蔗1800亩,法国豆多亩。在新种植技术的指导下,农作物增产增收,农民尝到了新甜头。眼下,正是淮山与甘蔗收成的季节。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不时地可以看到有农民在田间挖淮山或甘蔗,收获劳动成果。一位村民满怀欣喜地告诉我们,近几年,由于政府向农民们推广了新的种植淮山的技术,淮山长势喜人,卖得了好价钱,为他们增加了不少收入。除了种植甘蔗、淮山这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外,本村还大力发展猪养殖业,规模养猪户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创新高。另外,还大力发展桂圆加工业等,增加了农民收入。政府还积极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鼓励部分青年外出打工,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在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村的村容村貌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已大大提高。政府也帮助低保的村民们建造房屋,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补贴。而政府对村民们建设沼气池的支持与帮助也为本村的清洁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他是养猪专业户,一直苦于过多的猪粪无处排放。现在在政府帮助下建设造沼气池,给予1000元的补贴。这样,不仅很好地清洁了环境,还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一举两得。
加强村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本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村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完善各项公共服务保障设施。
医疗问题是民生之重。去年,本村投入了八万多元建成村卫生所,政府还积极鼓励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就大大减轻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走进本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硬化路在脚下延伸。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们,在村民们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村投入了30多万元硬化了四级路至大沙埌1.1公里村屯路,投入80多万硬化了村委至河坝社2.8公里村屯路。这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问题,更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外销。
水利建设也十分重要。水利是农业的脉搏,我们向本村政府了解到,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政府组织人力、物 力、财力兴修水利,保证可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
此外,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村在体育文化局的支持下,修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使村民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积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是本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点。
在去年,本村政府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深入了解了党的十七六中全会精神,并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政府积极向农民宣传农业知识、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在近几年,本村政府组织了一些村民免费到县城进行电脑知识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明素质。为了增强村民的身体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政府还组织村民定期进行球类比赛。去年,本村以队为单位,成功举办了几场篮球赛,排球赛等,这不仅提高了村民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还促进了各队的村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除此之外,一名村干部还告诉我们,今年,本村紧紧围绕平安村屯建设,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态势做到维稳工作,成功调解了各种纠纷,如建设高速路时引起的纠纷等,促进了本村的稳定与和谐。另外,计划生育问题一直是本地方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一些村民的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引起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根除村民的这一思想劣根,村政府积极大力宣传有关计划生育的思想,狠抓落实好计划生育工作,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从根本上处理好这一问题。在近两年,村民的思想觉悟已有较大的提高,计划生育的工作已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家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新的变化,这更增加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我们也看到了本村在建设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河流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村民间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等。因此,我们积极地向政府提出意见与建议,并期待着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
现有14个农村乡镇,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4所,其中央级6所,河南省级7所,郑州市级11所,农村乡镇覆盖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农村乡镇全覆盖。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覆盖情况
三年来共新建乡村学校少年宫7所,其中省级4所,分别是超化镇新庄小学、x市平陌镇牛岭小学、x市城关镇中心小学、x市刘寨镇第一中心小学。郑州市级3所,分别是尖山风景区管委会初级中学、x市白寨镇刘堂小学、x市袁庄乡中心小学。就这三年而言,7所新建乡村学校少年宫覆盖率7个乡镇,三年覆盖率为50%。
二、资金来源及保障
三年来,x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所有经费来源于河南省和郑州市两级彩票公益金拨付支持。每个新建项目首期投入20万资金,近三年投入初建资金100万元(两个省级项目资金40万元已经拨付到郑州市财政局,进入郑州市级政府集中采购程序,下半年将全部到位)。超化镇新庄小学的运转经经费3万元也已经落实到位。
三、资金使用
各个学校配发的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四类器材,直接按类别放置于各个活动室,由专人负责。补助的资金各校主要用于活动室建设维护、教师培训、聘请专业老师、办公用品购置、举办少年宫活动等。
四、制度建设
项目学校成立了乡村少年宫组织机构,由校长担任少年宫主任,全面负责少年宫各项工作。指派一名中层以上领导具体负责日常活动的开展,各功能室的日常运转维护也都责任到人。强化激励机制,将教师开展项目活动的情况和效果纳入绩效考核,并与学习培训、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挂钩。
各乡村学校少年宫制订完善了保障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包括主任、副主任、校内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少年宫工作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各功能活动室管理制度。
五、辅导员队伍建设
少年宫项目学校通过招募本校专兼职辅导教师、外聘辅导教师和社会志愿者多种形式,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全市每个乡村少年宫项目有专职辅导员5—10人,兼职辅导员和志愿者10—50人之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专职辅导员206人,兼职辅导员及志愿者近500人。7所学校现有专职辅导员42人,兼职辅导员和志愿者103人,确保了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活动的师资力量。
六、活动开展情况
各项目学校每周开展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周不少于2次,寒暑假定期开放。目前全市各项目学校开设有德育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综合实践类和特色类共六大项目功能室和乒乓球、舞蹈、美术、书法等活动室以及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基本涵盖了球类、器乐、棋牌、舞蹈、美术、书法和科技制作以及剪纸、皮影、折纸、十字绣、毛线粘贴画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乡村学校少年宫以突出校本特色文化内涵,通过扎实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师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搭建了成长的舞台。
实践目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利用寒假的闲暇时间,走遍了大半个村庄,研究了近几年来家乡的变化。
实践内容:
我的家位于一个小县城中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的推进,我的家乡也是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裕了。
十几年前,村里的路大多都是土路,最好的也就是一条砖头路而已,一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行走十分困难。雨过天晴之后,土路就变得坑坑洼洼。后来村里修进了柏油路,慢慢的覆盖了整个村庄,修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了。现在,泥土小路已经不多见了。
过去村里村外都有大片大片的农田,一年四季都不会闲着。冬春种冬小麦,夏秋便种上玉米,有时候也有一些人种各种杂粮,例如红薯、黄豆、芝麻等等。收获是最开心的时候,割小麦,掰玉米,刨红薯,摘棉花……虽然有些累,但是每个人都很高兴。如今,大片的田地被侵占,或者干脆荒废,在田地里辛苦耕耘的人越来越少。许多耕地被建造上了工厂,厂房和办公楼如雨后春笋迅速耸立起来。剩余的耕地也不如从前那样茂盛,专心种地的农民越来愈少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在新建的工厂里上班。村庄里的人们渐渐地从农民转变为工人。
打工拿到的工资要比种地的收入多得多,耕地被占也让不少人拿到了钱。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便不再满足于过去的小房子。于是,越来越的人扒掉了他们住了几十年的红砖瓦房,盖起了二层的小楼,装修的精致无比,十分体面。如今小楼房随处可见,而红砖瓦房越来越少,仅有的不多个也掩盖在小楼的阴影之下,而青砖土墙的房屋早已不见了踪影。
年轻一辈的人则更加努力的工作赚钱,每逢过节,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便会有各种牌照的车从全国各地赶回家,和依旧住在村里的父辈们一起过节。现在小汽车进村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柏油路修得宽阔,小汽车都停在自家门口,也不会妨碍什么。小孩子们对汽车已经见怪不怪了,自然也没那么好奇了。说起交通工具的变化,早几年前就不见了自行车的踪影,如今在周围工厂里上班的人们都骑着电动车,村里一位在邮局工作的老邮递员几年前也将坐骑换成了绿油油的电动车。
过去,每逢饭时,村里各处便会升起袅袅的炊烟,如今几乎没有人再用那种地锅炉了,秸秆也没有了用武之地,任其堆在墙边,大多数村民更加喜欢使用干净方便的电磁炉。人们新盖的小楼,也不会去新砌一个炉子了。因为挖一个沼气池会有一定的补贴,虽说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也有一些人家平时多用沼气做饭。
家乡的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放烟花的人家越来越多,家家户户的鞭炮一年比一年长,年夜饭也越来越丰盛,小孩子的新衣服一件比一件鲜艳。甚至还有在家门口挂起红灯笼的,无一处不体现着过年时欢喜的气氛,也显示了村里人的生活更好了。
总结:
总的看来,家乡发生了变化,其实就是村里人越来越富裕了,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了,这正是改革开放和家乡人民的努力带来的结果。我相信未来我的家乡还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富裕,人们更加幸福!
xx乡位于xx县城南部,近年来,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三篇文章”的发展思路,乡党委、政府确立了以“核桃产业强乡,民族文化活乡,生态农业兴乡”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民富、景美、人和的文明村工程,对加快龙潭发展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建设绿色生态。在生态建设中,以“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为措施,以恢复和改善森林植被为重点,以保持水土为措施,以发展经济林为中心,建设多功能、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20xx年开始实施以云南松、华山松造林5800亩;经济林造林3700亩;干果基地2300亩;绿色扶贫工程400亩;封山育林20xx亩;荒山造林1000亩,退耕还林1000亩。
发展绿色核桃。核桃是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产业,当地核桃品质好,产量高,乡、村加大核桃生态园建设,强化科技示范。白竹村、密古村、水竹坪村等农户核桃收入上万元。截止20xx年全乡核桃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如今农户房前屋后,田角地埂,沟边山坡种上了核桃。
开辟绿色能源。为实现生态平衡,搞好森林保护,大力实施节能灶太阳能、沼气能源建设,20xx年以白竹村为示点组织党员创新带头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个核桃园、一个沼气池、一个菜园、一个卫生厕所、一个太阳能、洗澡间、一个水窖或水池)。通过努力,白竹村已建成沼气池52个、建核桃园82个,菜园41个,卫生厕所56间,太阳能61个,村民投工投劳新修村组公路3条,很大程度上不仅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节约了资源,利用了能源,每年累计节约用电586度,每年节约柴火876m3,从而很好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六个一”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白竹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科技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今年“六个一”工程在全乡推广建设。
开发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龙潭乡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发展乌骨鸡、黑山羊为主的养殖业。二是加大投入实施黄牛冻精改良工程。三是着力发展种植树头菜、鱼腥草。四是发展野生菌、药材加工。五是着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
开拓绿色旅游。近年来,开辟了白竹山自然生态风光游,核桃林游,民族风情游,农家乐等度假旅游线。以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为目标,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以久远流传。全乡有苗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爱好传统体育运动,特别是苗族的射弩、彝族的山歌对唱、傈僳族打跳,曾分别在“省民运会”、“大现三月街民族节”等比赛中获得过奖励。
总之,通过实施绿色工程建设,我乡步入了青山绿水、山川秀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