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没有用处。”
莫言是作家,也是智者。正如他所说,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没有用处。智者所言,自有其道理。我们学习文学,正是要追求“无用”。这个“无用”是指不能将文学当作“过程”“手段”,而应将其作为“目标”。
所谓“有用”,一般人的理解是指功名之用、富贵之用。以此观之,文学确不如科学“有用”。但如果换到哲学的视角,文学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世界观”,而科学更多是教人以“方法论”,其二者虽相互依存,但显然“世界观”更具有根本性、决定性。这就意味着文学比之科学更为“有用”。
同样,将莫言的这句话向社会学上引申,可以叙述为“人在社会中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这并不是消极处世,而是道家观点的一种演变和进化。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与其追求让自己“有用”,不如放弃执念,静心提升自已的能力,不断加深在文学方面的素养。如此,虽然外在面貌并无丝毫改变,而其内在天地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了有深度、有学识、有内涵的人。这样的人被称之为“人才”,而文学的“无用之用”也就清晰可见了。也许科学技术能让人改头换面,但文学对心灵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用科学替代的。
所以说“悟无用之用”,才能“见智者之智”。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凝结,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人类进步的明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的思想也渐渐随着数据的快速更替发生了转变。
昨天的报纸,无用,丢掉;旧的软件安装包,无用,丢掉;过时的硬件被换下来,连收购的人也不要了,丢掉……人们习惯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可又觉得自己内心空空如也。也是没有办法,不适应时代的东西终将被淘汰。
一个退休的程序员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程序不再为世人所理解,新的编程语言与更好的算法取代了他,他的那串无用的代码将沉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令他不免感到深深的伤感。
为了更快地奔跑,我们总是要丢掉一些东西,到后来我们甚至忘了当初为何出发。我们拼命地装上我们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却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无能。
人类的物质生活总是在不断提升,可精神文化却被自己吞噬。他们太“能干”了。有了杜比7.1声道的家庭影院谁还去听口技呢?有了炫酷的3D打印,我们还需要篾匠吗?
我们看似很能干地抛弃无用之物,其实是自己的无能。
传统文化精神里蕴含的民族文化看似古旧无用,却能够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心剂。
我现在具有的一种淡定从容也许是小时候受过书法教育的熏陶。当时不是为了考级加分之类的实用目的去学习,而是出于简单的喜爱。一切都可以慢慢来静静走。可以独自慢慢地研墨,找到自己舒适的浓度,而不是直接用现成的。可以自己随意地练,而不必拘泥于一两本帖子。不用担心自己写坏了、写错了,因为我又不是要像那些名家用顶好的金纸然后题名盖印装裱拍卖的。一切随心,安静,平与,感受笔尖每一根狼毫的流动,体会色彩在纸上缓慢渗透的自然。那时候人与事很慢,不用想太多的事。现在想来,更觉此无用远胜那些世俗眼中的有用之物。
每一种事物总有它产生、存在、消失的道理,没有什么是无用之物,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在历史上起过推动作用,给一个时代留下过宝贵的文化记忆。也只有无能者才会彻彻底底地抛弃他们。
有用,无用,顾名思义,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一事无成,才疏学浅。
有些大老板、富翁、政治统治者总以有钱就是有用,洋洋自得,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没有手下那些无用的人会怎么样。许多被有用的人看作无用的人经常自卑,认为自己真的成了那些有用的人说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竟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人。
一个人,如果可以开发自己的潜力,那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人们的潜力不是自己的喜好。认为自己天生喜好的东西是自己的潜力,但是往往相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一个人想当翻译,另一个人想做一名作家,想当翻译的人学英语学了后句忘前句,决定练气功。而想当作家的人,开始也失败了,但他坚持不懈,努力写作。第一个人练气功没有成功,他又练习着写电影剧本。第二个人终于在市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说,但还稍欠火候,他便继续努力写文章。第一个人给导演寄去的电影剧本都碰了壁,一位导演在给他回信的时候写道: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他便马上开始练字。这时,想当作家的那个人,已经在省报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文章。五年后,想当作家的那个人还是没有成功,而就在这时,第二个人却成功了,他开发了自己的潜力,成了有用的人。其实,我们都是一座宝藏,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开发它
老子曾经说过这样的道理:有用和无用都是并存的,要是无用的没有了,那还要有用的这个词来干什么。你不要小看无用,比如说,你站在一块土地上,只有你脚下的土地对你来说是有用的,因为站着只需要自己脚下的一片土地,可如果把其他的土地都挖掉,你会怎么样呢?
有用可以是无用,无用也可以是有用。
一次,老子出门游学,碰到一个收葫芦的农民,愁眉苦脸的,老子一看,他的葫芦又大又好,问:老伯,你的葫芦这么好,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唉,葫芦大了,就不结实了,水一装满,就会撑爆,装不了水,怎么卖?这时,这堆葫芦一些人就会认为它们没有用了,但是这只是他们的无用之处。虽然这些葫芦装不成水,但是你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了一只船把它们绑起来,成了一只船,这就是它们的潜力,也就是有用之处
不要认为自己是无用的,因为,既然无用可以是有用,有用可以是无用,倒不如开发自己的潜力,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英国诗人拜伦去世时,举国哀痛。几个商人看见大街上浩浩荡荡的送葬的队伍经过,议论道:诗人到底有什么用?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愿意去为他送葬?
在这些商人看来,诗歌是毫无用处的——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拜伦以及许许多多的诗人留下的那些精神佳酿曾经滋润过多少人干涸的心灵,引起了多少人情感上的共鸣,给多少人以至美的享受……如果只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用”来衡量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进而决定对它们的取舍,那么这个世界必定与洪荒时代无异。
英国古生物学家玛丽·安宁小时候在家附近玩耍时,偶然捡到一块奇特的石头,一个过路人连哄带骗地将其买去,然后狡黠地对她说:“你知道吗?这可是恐龙化石!”小玛丽并没有因此难过,反而由此激发出她搜集恐龙化石的欲望,并开始了自己长达一生的寻找恐龙化石之旅。她曾经花费10年时间,只为清理一个蛇颈龙亚目化石。她不知道,正是她这常人看来无甚用处的举动,便有了闻名世界的“侏罗纪公园”。尽管她一生艰难,47岁便在穷困潦倒中离世,生前还一直遭到众人质疑,“你做这些有什么用?给你带来半块面包了吗?”但是,她的行为给后世恐龙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意义又岂是用一个“有用”“无用”可以概括的!
这世上有不少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不被看好,可经过时间流水的淘洗,便会显现出它恒久的魅力。梵高一生孜孜以求,却始终得不到公众的承认,除了亲人的支持,他不被任何人赏识。他的画作在当时的人看来,无疑是“无用至极”。可是在他去世后,其作品的价值渐渐被大众所认可和欣赏。一幅《向日葵》,以浓烈的色彩和喷涌而出的情感,激励了无数人奋发向上——作为一部艺术品,难道还有比这更大的用途吗?
我想,不是只有带来物质利益的东西才能称为“有用”,我们评判“有用”“无用”的标准不能总是被物欲左右着。徐霞客当年放弃科举,游历天下,留下了一篇篇字字珠玑的精美游记,可在当时的人看来,这远不如考取功名来得有用。今天的高考考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时,一心扑在经济、管理、金融这类热门学科上,而对科研、人文等专业不屑一顾。而这些无法直接带来经济利益的看似无用的学科却是承载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藏。
不要拿物质的标准去考量人们所作所为有用与否,也不要用鼠目寸光去判定一个人的倾心付出是否值得。“风物长宜放眼量”——时间才是考量一个人的付出、衡量一件物品是否“有用”的试金石。
放弃无用物,换取新境界
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她将瑜伽中的行法哲学“断行、舍行、离行”,这种放弃心中执念的理念提炼成“断舍离”,运用到日常生活整理整顿、人际关系、思考等各个方面。她认为对物品进行简化取舍,为人们省出整理的时间、空间、劳力和精力的清爽轻装的新境界,不禁令人为之一振。
放弃,是一种清新的境界。美好的红尘之所以被世人讨厌,是因为世人不知取舍,将有用、无用之物聚在身边,给自己造成无法承受的负担。正如山下英子所说:放下心中的执念,对物品进行取舍。即放弃无用之物,换来了精神的清爽清新。在旅途中,除吃、穿、用外,皆为无用之物,带着只会阻碍你行进的脚步。人生亦是如此。呱呱附地的你孑然一身地来到人间,经历风雨,最终踏过天堂之门的,也只是形单影只罢了,何必过于在意带不来,又带不走的身外无用之物呢?趟过历史的长河,你会发现,无论是奢靡无度秦始皇,还是贪得无厌的和珅;不论是风流女皇武则天,生前荣华,死后也不过是一抔黄土的无字碑,甚者生前残暴无度,死后坟墓被炸,暴尸荒野的慈禧。她们都过于看重钱财,丧失本心,人生又何必呢?所以,我们应做的是轻装上阵,追求那种清爽恬淡的人生,才是终极目标。
善舍,不被贪婪蒙蔽心灵。买新房,空空如也;住新房,却有凌乱与整洁之分。难道是因为懒惰才导致凌乱的?因为无用之物过多,填充了我们的空间。人处红尘,被及多诱惑围绕,有太多想得到的东西,有太多不愿舍弃之物,结果只会是加重你的负担。古有婉儿为权力甘做“墙头草”,今有江青为私欲残害忠良,结果呢?她们或是横尸街头,身首异处,或是监狱上吊,为人不齿。这些都是贪婪的私欲惹下的大祸。因此,血淋淋的事实,时时刻刻在警示着我们:保持清爽淡薄的本心,远离贪婪的欲望,是何等的重要!
豪放,会有用一颗平常心。若驻足于山丘,怎么看到泰山之雄壮;若驻足于小溪,怎么感受到大海之浩瀚。成事者,不会因眼前的小利而停滞不前。成功之路不会平坦,但可怕的不是挫折,而是遭受挫折后所面对的诱惑。本应被列为无用的物质,会渐渐在你受伤后的心灵里发生变化,此时你若识得它的本质,当即舍去,好么你将继续踏在成功之路上。你会如“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了,如东坡先生被贬谪,但善于抛弃杂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永保清高的气节,而流芳千古。
莲花之所以被君子所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耀眼的水珠在花瓣上熠熠闪光;人生,保持一颗平常心,懂得如何清爽自己的心灵,清除舍弃那些无用之物,才能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清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