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作文素材初中作文素材

陈薇作文400字(13篇)

陈薇作文400字篇1

癸未年荣获第14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第二届“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全军“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总后“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中华英才”提名奖及年度“青年科学家”提名;

乙酉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

丙戌年当选总后勤部“科技银星”;

戊子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己丑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奖;

庚寅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辛卯年12月2日,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4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乙未年11月入选“中央电视台乙未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

丙申年1月,被评为”乙未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丙申年1月19日,被评为“2015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丁酉年10月25日,荣获丁酉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电影《战狼2》中的doctorchen(陈博士),其原型就是“埃博拉终结者”陈薇。

陈薇作文400字篇2

与“毒”共舞

实验室就是她的家

多年来,因为女儿科研工作的关系,陈李坤知道对于以抗病毒药物为主攻方向的陈薇来说,和病毒打交道已经习以为常。“比如目前还在肆虐的病毒,就是老百姓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他说,“我女儿从事的事业很崇高、很伟大,所以我要支持她!”

看到所有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每次持续工作好几个小时,不能吃喝甚至不能上卫生间……陈李坤就担心不已:“女儿天天面对病毒,在实验室持续工作时间_个小时。她很努力,工作很辛苦,但她从来不说。”

陈李坤告诉记者,陈薇研究生毕业后,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0多年专注、钻研,使她在癸未年非典疫情前从一个普通学子成长为医学基因工程研究的精英,完成了从化工领域到基因工程科学领域的蜕变。现在,陈薇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她要率领团队在坎坷的赛道上不断前行。“她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辛劳和努力,对她来说,实验室工作早已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这一点,记者在陈薇的发小、金华画家陈军那里得到了印证。他说陈薇从小就脾气直爽,做事专一、雷厉风行,“像个男孩子一样。”

“她的工作,就是‘与毒共舞’。”陈军说。在一般人看来,陈薇的研究对象很恐怖,是各种致病微生物,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每一天,都充满挑战。

“面对挑战,用一句流行语来说,陈薇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陈军如此概括。他说:“陈薇只要一钻进实验室,啥时候出来是不知道的。以前条件不怎么好,实在饿了她就泡碗方便面吃,吃完继续做实验。现在虽然条件好多了,但她长年累月像拼命三郎似的干着,我们这帮老朋友都很心疼她!”

“20多来她坚持一个研究方向,默默地、专注地不受外界干扰做一件事。”兰溪市教育局局长李益民如此评价,“我觉得陈薇之所以能得到国人的敬重,是与她对待工作的始终如一、对待事业的无私奉献分不开的。”

2月28日,兰溪市委书记陈峰齐专程看望慰问了陈薇父母。“陈薇是兰溪籍军人,也是‘生物危害防控’领域的专家,如今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不仅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更为家乡人民赢得了荣誉。”

陈薇作文400字篇3

认真严谨

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当初给女儿取名陈薇,一是陈李坤喜欢花草,二是在他眼里“蔷薇花虽然普通,但花期很长能开半年,且有一股暗香”。“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道: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陈李坤说,“说的就是蔷薇,低调不张扬,不管风吹雨打始终能够怒放。”

陈李坤一直坚信,陈薇会在这个春天回到兰溪探望他。

老人家清楚地记得,女儿最近一次来看他还是两个月前,也就是庚子年元旦前。当时,陈薇在兰溪呆了2天,也让陈李坤满意地享受了2天的天伦之乐。临走,父亲问她:“啥时再回来?”陈薇说是年三十。哪承想1月25日大年初一,陈薇就率领军队专家组乘专机奔赴武汉前线紧急驰援。从那天起,陈李坤便盼望着疫情早点结束。因为他知道,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女儿只有等疫苗研究有眉目了才会坐下来喘口气。

“陈薇向来是认真严谨的人!”陈李坤说。本次出征,虽然父女间都来不及告别,但他明白,女儿既然出发了,便会争分夺秒奔向胜利的彼岸。

之后女儿的行踪,陈李坤都是断断续续从新闻里得知的。1月30日,陈薇团队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已经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陈薇在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时说:“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

至今,陈薇和她的团队一直坚守在武汉一线,没有回过北京,“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接受央视采访时,陈薇表示:“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我们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们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与陈薇一样,陈李坤也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份信心,来自他对女儿的了解。

从小,陈薇便是“学霸”。1984年从兰溪一中毕业,1988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求学之路,顺当得从来没让父母操过心。

1991年清华毕业,她被特招入伍,进入了军事医学科学院,从此信守自己对这份科研工作的承诺。癸未年初,陈薇赴美进修,毅然婉谢了年薪10万美元的高薪挽留,提前回国挑起了研究室的工作重担。很多年以来,她一直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无人区”探索,曾经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成果,让陈薇成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的学术领头人。

“以前我也会去女儿家小住一段时间。但她工作一直非常忙,常常是深夜一二点钟回家,等早上我起床,她又早早去上班了。”陈李坤说,“女儿一心扑在科研上,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我们都很理解。”

在熟悉她的人中,陈薇的认真严谨,也是出了名的。

现任兰溪市体育中心党支部书记的童增良跟陈薇在兰溪一中同窗六载。1978年,两人一起进了兰溪一中念初一,是同班同学。“陈薇那时瘦瘦高高的,成绩又好,是我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童增良说。那时,童增良既是学校的田径队队员也是篮球队队员,因为体育训练,又要时不时外出参加体育比赛,童增良的功课有时难免会拉下一些。“陈薇当时是副班长,班主任让班长和她一起跟我结对,每天督促我这个体育生在文化课上努力。她俩可认真啦,都是言出必行的那种。不仅每天检查我作业有没有做好、有没有做对,遇到我因比赛拉下的功课,还会抽时间给我当‘小老师’。”童增良说,“我想,陈薇对待科研事业的认真劲儿,是与生俱来的!”

癸未年因非典疫情采访,当时的浙江日报驻兰溪记者站记者徐宪忠结识陈薇,从此成为朋友。他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我跟陈院长通过电话联系比较多。她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言而有信。知道她在实验室里忙,一般我找她,都是先发短信给她提前约好时间。等她回复后,到了约定时间,我打电话过去总是一找一个准;有时她回电话过来,也是一分钟不差,体现了科学家那种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

陈薇作文400字篇4

“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闻令即动、日夜兼程,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3月3日晚,在央视《新闻联播》中看到这段报道,84岁的陈薇父亲陈李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陈薇是土生土长的兰溪人,也是大名鼎鼎的浙籍女院士。癸未年,“非典”爆发,陈薇率队在最短时间内率先推出防治非典新药——重组人干扰素喷鼻剂,并获准进入临床试验;甲午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陈薇团队成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也是首个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乙未年晋升少将军衔,己亥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因此在家乡兰溪人眼里,陈薇就是人人尊重的“疫苗将军”。

4日一大早,重温了一遍央视相关报道后,陈李坤照例到屋外走路、散步。看到马路两边柳枝抽出了新芽,迎春花在迎风绽放,墙角处的一丛蔷薇花也已经含苞欲放,他便特别高兴:“春天已经来了,我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在他心里,只有疫情结束了,女儿才能回来看他。

陈薇作文400字篇5

陈薇不仅有着闪耀的军功章,更有着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1989年4月28日,在北京开往济南的列车上,陈薇偶然结识了未来的丈夫麻一铭。那年,陈薇23岁,正在清华大学读研,和同学相约去爬泰山;麻一铭35岁,是青岛一家葡萄酒厂的技术员,在北京出差后正返回青岛。在拥挤的火车上,麻一铭看到被挤在车门边上,正捧着本书看的陈薇。担心她的手指被车厢接缝夹住,麻一铭硬是挤了挤,在身边让出一个十几厘米的空位给陈薇。

两个人在车上聊了一路。下车前,麻一铭问陈薇,能不能留个电话号码?正巧陈薇宿舍刚刚装了一部电话,她便随口告诉了麻一铭。麻一铭说,我下个星期还要去北京,可不可以去找你?陈薇说,可以。一个星期后,麻一铭果然去了北京。

麻一铭放弃了青岛优厚的工作待遇,只身来到北京。最初的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二人的恋情也屡遭反对,陈薇和麻一铭却共同抵御住了重重压力。

结婚后,麻一铭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为陈薇忙碌的医学研究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不肯让她做家务,认为是对她才华和能力的“浪费”,她做的事情才更有价值。

现在,陈薇的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如她所说:“要在工作中尽量忘掉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干了喜欢干的事情,这样才能做一个幸福女人,这种生活状态,是大家应该追求的。”一次采访中,当谈到身为女性科学家的体会时,陈薇打趣地说道:“女性从事科研工作有很大优势,获得成绩可以很快往前走,遭遇挫折了还能回家。”

谈到对儿子的期望,她并没有将做科学家的理想强加给儿子,而是希望儿子“能娶他爱的人,能从事他喜欢的工作。”

陈薇的父亲陈李坤曾谈到女儿名字的由来。当初给女儿取名陈薇,一是陈李坤本人喜欢花草,二是在他眼里“蔷薇花虽然普通,但花期很长能开半年,且有一股暗香”。“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道: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陈李坤说,“说的就是蔷薇,低调不张扬,不管风吹雨打始终能够怒放。”

在入伍后的29年里,陈薇少将终日“与病毒共舞”,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为国家和人民研发“生物盾牌”,为无数生命打开了希望之门。

陈薇作文400字篇6

女将军披甲出征

世界疫情发展到今天,疫苗愈发重要了。

截止到3月19日,国外的确诊人数,已超过10万!并且,增长趋势还没有任何减缓的可能。

更可怕的是,与中国众志成城,消灭新冠病毒相反,世界一些国家,干脆放弃了抵抗!

如何能彻底消灭新冠病毒,那最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是:

尽快研制出疫苗,尽快批量化生产,尽快通过注射疫苗,获得免疫力。

疫苗批量化生产、接种的那一天,才是全世界战胜新冠病毒的那一天。

而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快马加鞭研发疫苗。

特朗普曾宣布,说美国将会在12周内研制出“新冠疫苗”。

就在上个月,特朗普还因为疫苗,和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当庭大吵了一架。他催着开发疫苗,但是院长斩钉截铁地告诉他:

就算按照火箭速度推进,也得至少一年!

对此,陈薇明确表态:

“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绝不会亚于美国!”

陈薇院士,没有食言。

大年初二陈薇就带领团队进驻武汉,迅速投入工作,已经在武汉坚守了一个多月。

“早上8点到实验室准备,凌晨4点回宿舍睡觉。”一同前去一线的院里同事说,这就是他们抗疫的每一天日常。

没有时间吃午饭,就在会议室凑合泡面。

高强度的连轴转工作,拼就了比火箭还快的陈式抗疫速度。

1月26日,陈薇院士带领团队抵达武汉。

在埃博拉疫苗成功研发的经验基础上,争分夺秒开展研究。

2月26日,新冠疫苗生产!

研制出疫苗,用时仅仅一个月!

2月29日,疫苗注射进陈薇院士和团队的身体,以身试药。

3月16日,第一批美国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在美国西雅图接受注射。

同一天,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也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陈薇院士,以及进展神速的新冠疫苗,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中国!

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科技!中国胆魄!中国担当!

而带领团队走向胜利的陈薇院士,低调得让人感到可怕。

多数人没有听过她的名字,但全人类都在享受她的贡献。

她是《战狼2》中陈博士的原型,也是癸未年硬杠“非典”的英雄,还是埃博拉病毒的克星。

更有无数人,称她为“战神”。

陈薇作文400字篇7

清华女神毅然从军

1988年,从浙大化工系毕业的陈薇,还是一个鹅蛋脸、长发披肩,笑容稍显腼腆的少女。

1991年,清华硕士毕业后,陈薇签约了深圳一家生物公司,即将过上高薪白领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帮导师取一份抗体,走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

那里尖端的研究课题和先进的科研设备震撼了她,也吸引了她。

电影《碧海蓝天》中有句台词:“人经常会感受到内心的召唤,如果不去回应它,人就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如果去回应它,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心爱的人和物。”

一边是锦绣般的前程,一边是内心强烈的召唤。

在经过衡量后,她最终放弃了大公司的职位,她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参军!投身于国防大业。

同年4月,她被特招入伍。

“清华人到部队去等于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意味着落伍。”

时光拨回到1991年,那时的大学生还很稀缺,更不用说清华的硕士了。

大家都劝她别犯傻,但她却“一意孤行”,前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她也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两年后她和师弟在一次学术会上碰面后,她发现师弟的收入竟然是自己的上百倍。

而且,科研工作如同航海探索,如果能发现新大陆当然有极大的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是枯燥乏味的航程。

点击播放 GIF 2.1M薪酬低,前途未卜,辛酸孤苦,但她却内心坚定,毫不动摇,做好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准备。

她先是花4年时间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3年后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让人望洋兴叹!

从此她开始崭露头角,先是入选了军事医学的A类人才库。后来又晋升为研究员,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陈薇作文400字篇8

癸未年,非典在全球大肆流行,陈薇为了早日缓解疫情,与病毒赛跑,在常人最多可承受5小时的负压实验室一待就是八到九个小时,期间不吃不喝,甚至带着成人尿不湿,就为了工作的时间长一些,出来次数少一些。苍天不负有心人,她所在的研究所率先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确定了非典的元凶,经过多次实验,最终研制出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为保护1.4万名医护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人问,“你天天跟非典病毒面对面,怕不怕?”,她脱口而出:“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她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

武汉爆发新冠肺炎以来,54岁的陈薇院士再次临危受命,逆向出征,大年初二率领团队,进驻武汉,深入抗疫一线。他们快速运行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大幅提高确诊速度和效率,为全方位确诊病人,全面控制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与医护病患积极开展交流,大量收集科研数据,研究疫情传播规律,为疫情防控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目前,在陈薇团队争分夺秒的科研攻坚下,针对新冠肺炎的疫苗按照国家流程正有序开展,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陈薇主动注射了第一支试验疫苗,为众多志愿者树立榜样,也彰显了对科研成果的信心。她这种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坚定自信,拼搏奉献的精神实在让人叹服!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新冠疫苗就可开展大规模生产,新冠肺炎将得到有效遏制,新冠疫情阻击战也必将取得全面胜利!让我们记住像陈薇一样的逆行英雄,为他们的英雄事迹鼓掌!向他们学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陈薇作文400字篇9

1966年2月陈薇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1984年高考她如愿考上了著名的浙江大学。1988年,勤奋用功的陈薇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读研。转眼到了毕业之际,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薇受清华大学导师之命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取一份抗体瞬间被那的科研设备和尖端课题吸引主动找到军事医学科学院要求从军,同年4月,陈薇特招入伍,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她致力于研究一系列致病微生物,包括炭疽、鼠疫、埃博拉……

壬午年,36岁的陈薇因为成绩突出被破格评为教授,晋升研究员。她是《战狼2》原型:“战毒”29年!非典、埃博拉、地震…她始终在战疫一线!

癸未年,非典疫情来袭,37岁的陈薇在危难之际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毒的疫苗,陈薇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负压实验室一般只能待5个小时,时间一长就会因缺氧严重头痛,陈薇尽量不吃饭不喝水穿着成人尿不湿,一直待到八到九个小时撑不住为止。

癸未年4月28日,陈薇带队研发的“重组人ω干扰素”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亲自将药物及时送到小汤山医院,之后全国共有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无一例感染。

戊子年,汶川大地震,陈薇组织卫生防疫方面的专家连夜编写了《灾区卫生防疫知识手册》。5月15日一大早就用飞机运往灾区,陆续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她还担任国家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组组长,冒着余震亲赴灾区一线,战“疫”长达两月。

甲午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陈薇带领团队亲自到非洲一线,经过夜以继日的科技攻关研发了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这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疫苗。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境外进行临床试验,新疫苗的推广给非洲人们带来了希望。

乙未年,世卫组织宣布埃博拉病毒在塞拉利昂终止传播,陈薇这个名字震惊了世界,创作出一个大无私的DoctorChen。在吴京的电影《战狼2》中更是以陈薇的事迹为原型。

庚子年2月7日,陈薇将军正式接管武汉P4病毒实验室。

陈薇作文400字篇10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消息 早在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就已带领团队进驻武汉。

至2月2日,已是第8天。

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是陈薇团队此次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的成果之一。

这不是陈薇第一次面对疫情。

这位1991年经特招入伍的女少将,此前已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最近的一次,是在乙未年,她带领团队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使中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

多年以来,陈薇一直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无人区”探索,曾经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成果,让她成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的学术领头人。

此次出征武汉,因为夜以继日地工作,团队所有人都很疲惫,但陈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大家都做好了“最坏打算”——以最充分方案,做最长期奋战!

此番出征,更让陈薇感到,疫情防控绝对不能等到疫情来了再做。

她建议,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

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病之后重在休养,过去很多康复者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陈薇说。

1月31日,拿着科技部下发的《关于请协助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液样本的函》,22名康复患者表示愿意让专家检测血液标本是否符合献浆标准。其中有的人身体虚弱,连采血都很困难。

感动之余,长期专注与生物安全领域研究的陈薇说,应当从立法层面要求康复者在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捐献宝贵的血浆,用于他人的急救。

在她看来,在政府推行免费治疗、医务人员献身拼搏的大环境下,这应该是康复患者和医护人员同心同德,为病友们作出贡献的时刻。

抵达武汉的第5天,陈薇院士在金银潭医院,见到了院长张定宇。

面对这位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却依然奋战在一线的同行者,陈薇的话很简洁:“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

她忘不了张定宇更简洁的回复:“彼此彼此。”

陈薇作文400字篇11

1988年,从浙大化工系毕业的陈薇,还是一个鹅蛋脸、长发披肩,笑容稍显腼腆的少女。

1991年,清华硕士毕业后,陈薇签约了深圳一家生物公司,即将过上高薪白领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帮导师取一份抗体,走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

那里尖端的研究课题和先进的科研设备震撼了她,也吸引了她。

电影《碧海蓝天》中有句台词:“人经常会感受到内心的召唤,如果不去回应它,人就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如果去回应它,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心爱的人和物。”

一边是锦绣般的前程,一边是内心强烈的召唤。

在经过衡量后,她最终放弃了大公司的职位,她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参军!投身于国防大业。

同年4月,她被特招入伍。

“清华人到部队去等于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意味着落伍。”

时光拨回到1991年,那时的大学生还很稀缺,更不用说清华的硕士了。

大家都劝她别犯傻,但她却“一意孤行”,前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她也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两年后她和师弟在一次学术会上碰面后,她发现师弟的收入竟然是自己的上百倍。

而且,科研工作如同航海探索,如果能发现新大陆当然有极大的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是枯燥乏味的航程。

点击播放 GIF 2.1M薪酬低,前途未卜,辛酸孤苦,但她却内心坚定,毫不动摇,做好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准备。

她先是花4年时间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3年后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让人望洋兴叹!

从此她开始崭露头角,先是入选了军事医学的A类人才库。后来又晋升为研究员,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陈薇作文400字篇12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7月中旬,军事科学院在新调整组建3周年之际,举办了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该院赴武汉抗疫的军事医学专家组代表纷纷登台,深情讲述抗疫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院党委第一时间成立联防联控应急小组,集结各领域骨干力量,闻令即动,坚决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时的武汉已经“封城”,但该院科研人员坚定逆行,与时间赛跑,仅用1天时间就在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里搭建起检测平台,将日检测能力从300多人份提高到1000人份。

“检测人员轮流上、连轴转、不间断,等到最终确认检测结果,通常已是凌晨四五点钟……”时任核酸检测小组组长姜涛在报告会上说。

“难以忘记,专家组研究员曹诚、副研究员张珂进入‘红区’取样的身影;助理研究员张梦瑶、杨益隆从早上7点到次日凌晨,一天内数次出入武汉泰康同济医院、火神山医院、中部战区总医院;记者邵龙飞、张振威为专家组工作全程摄影录像,进入‘红区’近距离拍摄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情况,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代表们深情讲述。

“做最坏打算,拿出最充分方案,准备最长期奋战!”专家组“三班倒”“白加黑”,把“忠诚、研战、创新、求实、情怀”的新军科精神,贯彻到疫情防控最前沿,推出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在武汉,陈薇院士生日那天,正是新冠疫苗GLP安全性评价、P3动物有效性评价和国家第三方质量复核正式启动的日子。该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领导发去生日祝福,陈薇回复:“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抗疫斗争中,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发挥先锋队、突击队作用。

一天,专家组研究员曹务春照例在方舱医院公厕进行表面擦拭物采样。当他换上军装时,护士们惊呼:原来刚才在厕所采样的,是名将军!对此,曹务春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在一线更要带好头。”

高级实验师付玲连续几十天坚守在P3实验室,每天都要进行10余个小时的活病毒检测任务;助理研究员王步森、研究生赵拯浩通宵做实验,累到手抖也不休息。归建仪式上,专家组成员迟象阳3岁的女儿怕妈妈再次离开,抱紧妈妈大哭。现在,她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也要当解放军”……

台上,讲述人几度哽咽;台下,听众无不动容。

陈薇作文400字篇13

“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

从抗击非典,到援非抗埃,再到此次武汉抗疫,在生物安全领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一直在努力超越自己。

1月26日,陈薇受命率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赶赴武汉,率领团队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与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

核酸检测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技术支撑。抵达武汉后,陈薇带领专家组仅用一天即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工作,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迅速形成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为加快推进科研与临床有效融合,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在病原学、免疫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展开研究,快速建立“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鉴定链条,精准诊断临床患者感染类型,率先在火神山医院等3家医院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

疫苗,是终结新冠肺炎最有力的科技武器。在武汉,陈薇率领团队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

这是一个个值得铭记的闪光时刻——

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谈及疫苗研发,陈薇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成功进入临床试验,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大国形象、大国担当的体现,更是对人类的贡献。”

建设国家生物安全科学与产业创新中心,是陈薇的梦想。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一直在为此积极建言、大声呼吁。

“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这是陈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已知和未知,她带领团队时刻枕戈待旦,不断超越自己……

在陈薇看来,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在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奉献、为民解难中,陈薇和战友们竭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倍放大自己的价值。

作为一名军人,她闻令而动、敢打敢拼,展现了钢铁战士的血性本色;作为一名党员,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院士,她领衔研发全球第一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绚丽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