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冬至习俗怎么写?下面是我们范文网冬至作文频道给大家精编的6篇关于冬至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1、不宜出门
冬至前后不宜出远门,这里主要说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冬至期间不能回娘家,据说冬至回娘家对公公大不利。不同地方对这个习俗都不一样,如果当地没有这个说法,我们大可不必在意。不过有家人特别在乎这个习俗的,作为晚辈的我们还是要遵守一下。另一方面,是说冬至前三天正处于交运期的人,一般不宜出远门。所谓的交运期指大运的变换的时间,这个时候最好处于一种最和谐、最安稳、最吉利的环境。
2、不宜搬家
冬至期间也不宜搬家,一方面是因为冬至的来临标志着最寒冷的冬季来到。从搬家风水学的角度看,寒冷的气氛会破坏家中的兴旺之气。另一方面和前面冬至不宜婚嫁的原因一样,冬至前一天处于离日,古人总结认为不吉,并不适合进行像搬家、结婚这样的大事。另外,在搬家风水学中,最忌讳遇到搬家的凶煞方,而冬至期间天坑在东北方,如果你对这个不够了解,最好还是选择另择吉日搬家为好。
3、不宜婚嫁
冬至前后三天不宜进行婚嫁活动,尤其是冬至的前一天和后一天。根据民间的说法,结婚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这个时候一定要选择好的结婚吉日,避开结婚的不利日子。而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古人称为四绝日及四离日,这个时候的气场正值混沌未开的状态,如果选择在冬至期间结婚,则容易影响夫妻未来的运气。
4、不宜同房
根据传统的观念,冬至前后10天不宜同房。古时候人们把男女分归为阳、阴,男归阳,女归阴。男女交合方可繁衍后代,但是男女交合讲究阴阳平衡,否则阴阳不调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还会生出许多祸端来。而古代有“冬至一阳生”一说法,意思是说冬至期间是人体一年之中最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男女交合容易耗损元气,而且在冬至怀孕的孩子言行可能乖戾、怪异。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
吃“冬至汤圆” 为何长一岁?
据史料记载,上古的夏殷周时代,对“正月”的具体时间安排是不一样的。夏以今农历一月为正月,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为小寒;周则同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但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却是从冬至开始,因此冬至这一天,也就是当年的“元旦”。
周以后,计算二十四节气,都从冬至开始,这样冬至便成了“岁首”。再者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份曾经是“正月”。这也就是“冬至大如年”一说的来头。
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确有一段时间把“冬至”视为“岁首”,把冬至的前一天之夜视为“岁除”。当冬至节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式微之态时,原来那些习俗,便渐渐融入了后来盛行的“春节”之中了。
冬至具备“阳气始至”的特殊特点,意味着“阳气始生”,万物开始萌动。因此,在冬至日吃汤圆,又何尝不是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呢.因此长了一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1、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属寒性体质,因此,日常中应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处于生理周期的时候,更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损害健康。
2、坚持晚间泡脚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注意养肝护肝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对于女性而言,肝脏这个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伤肝,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肝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怎样养肝?主要从肝的特性入手。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首先要滋阴,其次是养血。肝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如果身体里血液供应出了问题,肝肯定难辞其咎,所以养肝必须养血。女性养肝可多吃葱、蒜,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菜、莴笋、茄子、马蹄、黄瓜、蘑菇等。
4、适量进补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严寒。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红豆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南方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北方人吃混沌,南方人出饺子。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今天是冬至,妈妈说要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是我家乡的风俗,早上吃过饭妈妈和我就去超市买包饺子用的材料。有鸡蛋和韭菜,买完菜回到家妈妈就没闲着,就开始剁馅,然后我就学妈妈以前的样子,开始和面。因为是第一次和面,首先我把一碗面倒到盆里,浇上温开水就开始和起面来,看起来有模有样的,可是完全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水少了,面太干了,就是水倒多了,和的面就变稀了,反复了好多次才把面和好,但是和的面却太多了,恐怕我们一中午都吃不完,这时,妈妈的饺子馅也剁好了,我们就忙活起来,开始包饺子了。
饺子在妈妈的教导下,似像似不像的都包好了,最后终于吃上了,我自己包的饺子。
真是开心的一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