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那一年年轻气盛的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毅然踏上离家的征途。我想飞想去一个更远的地方寻找我内心深处那个朦胧的梦想。我开始相信祖国已不能给予我宽广的天空而离开它我可以走得更好。
就这样我出国了。
和所有刚刚走出的人一样我感到兴奋甚至我看到了前方的路程。那是一个充满奇丽风景的世外桃源。
我笑了。
可是不久我哭了。
我开始想家、想亲人我开始怀念我的祖国。
在异国他乡我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在那片我不熟悉他、他也同样不熟悉我的土地上我遭受了太多的苦难。那儿不是上帝创造的伊甸园因为它没有欢乐;那儿也不是奉献爱心的福利院因为它没有温情;那儿更不是制造成功的“光明顶”为它没有“白天”。我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的“盲人”等待着我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摔跤。
这就是我曾经梦幻的水晶宫殿是我倾注了全部热情的象牙塔。我为了它背弃了我的祖国而它却回报给我最惨烈的微笑。我好傻。近来我常常做梦而梦见的总是自己的祖国。
我常常在梦中与祖国相会。我向波涛汹涌的黄河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我向巍峨雄伟的高山讲述自己遭遇的不幸;我向涛声阵阵的松林诉说自己昔日的孤独;我向历史悠久的古墙道尽自己诚挚的思念……
前一天我鼓足了勇气带着我最真诚的忏悔回到了生我养我育我成人的黄土地上。我登上高山对着世界大喊一声:“祖国我爱你!我永远永远爱着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题记
一首诗,能够使人心情愉悦,能够令人杂念顿消,能够让人心情澎湃……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热闹沸腾的教室忽然鸦雀无声,随之而来的是那朗朗的读书声,我们那漂亮、可爱、亲切的语文老师来了,那窗明几净的教室成了她的出场台。今天要学习一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老师首先让我们读一遍,课前预习了嘛,谁知,这哪里叫吟诗,明明叫唱摇篮曲,老师虽然是生气了,拍一拍桌子,但并没有打的意思,而是独自朗诵了起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老师那不仅是朗诵而是极其完美的朗诵,每读一个字都会做不同的手势,我们那是津津有味,简直是进入到了梦乡,那重音、低音,不用老师讲,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老师似乎也陶醉了,反复吟咏了好几遍。我想:即使是汉奸,听了老师这么读啊,一定会变得爱国!突然,一位老师敲门了,我们才清醒过来。老师又讲了,这首诗是作者——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这首诗,“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课堂。
每一位诗人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那我们作为学生,更应该有爱国之心,我们为成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岁的生日。作为她的儿女,我们无不为她的生日感到欢喜;我们无不为她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同时,这些成就都应该归于爱国人士。
爱国,以诗歌的形式表现着。唐朝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宋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朝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爱国,以乐曲的形式表现着。《国家》、《我的中国心》、《我和我的祖国》……
爱国,以文章的形式表现着。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严复的《救亡决论》、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鲁迅的《狂人日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爱国,以行动的方式表现着。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林则徐禁烟、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并谨记:爱国情怀不该丢失!
很小的时候,我就会用筷子吃饭了,爸爸自豪地告诉我,我们中国人都用筷子吃饭。
我第一次用口齿不清的话语背诵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妈妈的眼中噙满了激动的泪水。
懵懂中,我知道“筷子”“唐诗”“方块字”是中国人的标志性符号。“家国”的种子悄悄在我心中种下。
听着《歌唱二小放牛郎》我知道了小英雄的传说,内心充满悲伤,希望自己能快些长大,去保护那些爱我和我爱的人。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时我不是很明白。长大后,我才慢慢明白,这个天下就是“家国”情怀,我爱爸爸妈妈,更爱这个家,同样也深深地爱着由无数的小家组成的这个国,无国哪有家?看电视时,无论什么比赛,只要有中国选手,我就会在心底大喊“中国加油!中国必胜!”我爱我的国,我的国的一丝一缕都牵动我的心,家国的情怀在心底越来越深厚。
年龄渐长,视野渐宽,爱国的情感更像一棵大树深深扎根在我心中。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义勇军进行曲唱响时,我怦然跳动的心都告诉我:“热爱祖国,这种感情与生俱来!”
时届清明,天幕低垂,翠柏凝春,我们七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和部分家长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了主题为“缅怀革命先烈,培养爱国情怀”的谒陵活动。
在烈士纪念碑前,学生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集体默哀一分钟,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寄托敬仰与哀思。赵格粮同学带领全体同学进行了集体宣誓,符译文同学作了表态发言。她说,先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虽身处盛世,中国虽无战事,却几乎每天都有人牺牲,你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们的祖国依然需要奉献,时代依然呼唤爱国。而作为一名中学生,要爱国,要学习先烈的精神,首先应该落实在我们的学习上,体现在我们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文明守纪等日常的生活中。
谒陵仪式结束后,又集体参观了沂蒙革命纪念馆,通过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动人事迹,同学们仿佛走进了那个抛头颅、洒热血的硝烟年代,走进了烈士们那崇高的精神世界。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让同学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同时更加坚定了同学们继承烈士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的信念。
爱国二字要时时刻刻印在我们心中,想想过去的抗日战争,每一个战士的爱国情怀都好似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一位88岁的老女兵,在1950年11月,她作为一名医疗员入朝参战,她自己是一位幸存者,从战争中活过来了。当时,敌人已经打了过来,硝烟弥漫,战士们根本来不及换装,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高山丛林中行军打仗,很多战士被冻伤,以致终身残疾,还有很多战友被活活冻死在战壕里……运输线被敌机控制,物资难以运到前线,导致卫生所必需的药物短缺,为伤员取子弹时,伤员们经常咬紧牙关,他们从不喊疼,都是忘我的说:“宁可自熬,麻药不要给我用,要用到伤病更重的人身上。”
这种爱国情怀深之入骨,在战场上不断拼搏,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老想着战友的伤情,医药物品好不容易送到一线,把它们都当成宝贝,但也一直互相谦让,他们为何要让自己受苦?为了国家的这片土地,为了保护人民的性命。年龄高达88岁的老人曾说过:“中国人有骨气气,若是战争来的话,不怕!”这个宁死不屈的信念也一直打动着许多人,他们举着五星红旗好似举起了片中国土地,那五颗星也一直照耀在他们的心中。
当他们再次穿上以前穿过的军装,眼前不禁泛起了泪花,做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中国人以和为贵,我们有骨气,有信心,也从来不会去惧怕!
我们敬佩这些老兵的情怀,不怕牺牲,只为国家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