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描写江南的雨作文怎么写?下面是我们范文网自然作文频道给大家精编的10篇关于描写江南的雨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题记
江南,人世间的天堂,在历史长河的洗涤中,恰似那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不占尘染,在百花齐放中,尽显它独特的风情。
印象中的江南总是被烟雨包裹着的,仿佛是蒙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留给世人的是美好,却又如此的不真实,如同那一碰便会破碎的梦境,直到真的去了,才发现,其实,江南却又是那么的不同……
踏入江南――我梦中的地方,走在青石板上,地缝里生出的点点青苔给这个如水的城市增加了些许岁月的感觉,却不曾有腐朽之感,在古朴的小巷里漫步,顺着流水,伴着烟柳,在粉墙黛瓦间寻找着梦中的江南,那个在烟雨蒙蒙时打着油纸伞,浅笑着的江南女子,走过流水,在石板桥上遥望着江南之景,那远处摇着圆扇的清秀女子,你可知道,在谈笑间,你已经成了我的风景,可转念细想,那我会不会也是谁的风景呢?想至此,不由摇头一笑,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难怪,在江南这般美好的地方总是会让人勾起诗情的。
江南,是小家碧玉的,与北方的华丽与讲究之美截然不同,江南的美在于细节,江南是细致的,每个角落都是一处景点,每个房屋都尽显随意之美,尽管,如今的江南也是一个发达的城市,但这份现代化却不会湮灭江南的那分古朴与闲静。一切都是融合的那么美好。
江南,是生活在水里的城市,如水般澄澈,如水般闲适,却不似水般无根,千年的激荡已铸造了她深厚的底蕴,自古,江南便是多少文人墨客的挚爱,这一首绕指柔肠的缠绵小曲,留下了多少才子佳人的浅唱,水墨江南,又流淌了多少故事,我想,这便是江南吧,如此简单却又不乏深意的地方。
江南,是太多太多的美好,千年的时光中,经历了那么多的沧桑,却依旧保存着那份清雅,如那水墨一般,简单,却不会令人遗忘,丝丝缕缕,回味无穷,不管此时感悟多深,下一次,定会又有一番感觉。
烟雨江南,朦胧却又古朴,总是令人放不下,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令人心生向往,烟雨朦胧,江南如画,清新淡雅,古韵浓厚,坐在扁舟之上,感受着流水从指间流过,盈盈清水,悠悠木船,淙淙流水与石桥勾勒出圈圈涟漪,已磨损的石桥印着岁月的痕迹,木浆与水奏起了合唱,打着油纸伞,迷失在烟雨江南……
伴着冬日的蒙蒙细雨,我与爸爸妈妈来到荡口古镇游玩。
一到古镇门前,两个烫金色的大字“荡口”便映入眼帘,古色古香的门楼立刻使我感受到了一股庄重、典雅的古镇气息。
走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聆听着两边黑瓦屋檐的水滴声,感受着扑面飘来细雨的凉意,雨中的荡口古镇,还真是诗情画意。我们循着青石板路往前走,走上了一座小桥,站在桥上眺望,蜿蜒的小河一眼望不到尽头,一座座古典小楼静静地伫立在小河的两旁,斑驳的墙体显示出了岁月的痕迹,与我幼时记忆中的江南水乡一模一样,这小桥、流水、人家,一定也勾起了许多人童年的记忆吧!
沿着一排排砖瓦房,越来越浓的江南气息扑面而来,挑动着我记忆的神经。听,这哗哗的流水声便是我幼时的歌谣;瞧,这古老的石板路便是我幼时的记忆。黑瓦白墙,是我最爱的色彩;绿水小桥,是我最深的思念。一旁的妈妈也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唉,这小桥流水真美,只可惜,这景色如今已经不多了,我们小时候……”耳边不时传来爸爸妈妈对小时侯生活的追忆。我听着,却是多么盼望能回到父母的童年时代,重温他们那个年代无忧无虑、纯朴天真的快乐。
天色见晚,离开的时刻,我回头看了一眼烟雨中的荡口古镇,它戴着神秘而古老的面纱,依然静静地站在那里,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霜,它的发展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它的历史也见证了几代人的梦想。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踏上了回家的旅途。总有一天,我还要回到这个梦的故乡。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吴侬软语,说不完道不尽的美!
春天的水乡是一个绿色绵延的世界。
春天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孩子,天气稍变暖,屋旁树上的芽儿就迫不及待地探出了头,小草也试着从坚硬的泥土下钻出来;寒气未尽,鸭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跃进水中打起了水仗,“哗啦!哗啦!”河面上开出朵朵美丽的花儿;屋后竹林里,一颗颗春笋从地下冒了出来,见到那么明媚的世界,都十分惊讶,它们左看看,右望望,怎么都看不过来了;桃花扬起她娇羞的脸庞,梨花却大大咧咧地露齿憨笑,就连道旁的小花也在风中摇曳生姿。
草地泛着微波,那绿色的波浪不停地翻动着,似波光粼粼的一片绿海;柳树迎风而舞,摇曳生姿。伙伴们折一段柳枝,谈笑间编织出花环,围在头上扮仙子!太阳西下,欢笑声,嬉闹声淹没在爸爸妈妈不断的催促声中。
夏天的水乡是一个火辣奔放的世界。
小男孩晒得黝黑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汗珠,活脱脱一群非洲小娃,见到小卖部,蜂拥着奔去买来一根根冰棒,举着、舔着;鸭子们也受不了这般热情,一天到晚不停歇地在水里或扑腾或游弋或闭目养神;孩子们也“扑通、扑通”跳进水里,嬉戏玩耍,摸个螺蛳,抓个小鱼;池塘里长满了荷叶,粉色的花苞就躲藏在这层层的叶子中间,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也有勇敢地摇曳着的,如刚出浴的美人,又如阳光下挥汗如雨的阳光小男孩。热烈的阳光,多姿的花朵,郁郁葱葱的荷叶,引得小蜻蜓们飞来飞去,流连不已。我不禁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
爷爷总喜欢在房前屋后搭一瓜架,或种丝瓜,或种黄瓜。这个季节的菜园子仿佛正在举办盛大的时装秀,番茄穿起了中国红的大褂,茄子身披着油紫的长袍,青椒们秀起绿色的灯笼裙……傍晚时分,青蛙们组织了乐队,亮开嗓子,“呱呱呱——呱呱呱呱!”地唱啊唱啊,直到深夜。
秋天的水乡是一个遍地黄金的世界。
“黄金”挂满了枝头,没过几天,“黄金”撒满大地,真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红枫伸出小手拼命鼓掌,“小船”在河面漂荡,小蚂蚁们乐呵呵地在“黄金”堆里编织冬日里的美梦。
奶奶种的玉米成熟了,身披战甲,头戴花冠,挺着肚子,神气十足。爷爷的宝贝也收获了,软糯香甜的南瓜,饱满圆润的稻子……我也忙着帮爷爷奶奶分享丰收的喜悦,看着挂满笑容的爷爷,喜不自胜的奶奶,心里无比欢畅!
冬天的水乡是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
花谢了,草枯了,西北风吼了。树枝像是醉汉,不停地摇头晃脑。“呼呼”,是老虎在山崖上吼叫吗?
寒冷的夜,漆黑的夜,却带来了一片洁白!晨曦渐露,屋外格外光亮。白色的小精灵,在天地之间飘来飘去。地上白了,树上白了,屋顶白了,整个世界都白了。这时,约上几个好友打个雪仗,滚个雪球,扮个老爷爷,或是在雪地里印着各自鞋底的花纹,尽情享受着冬日赐给大家的惊喜。
白墙黑瓦,风景如画,生活在这样的水乡,如梦似幻,叫我如何不赞叹?
千灯是坐落在江南水乡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充盈着江南的特色: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令不少中外游人深深折服。
步入千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蜿蜒、朴素的青石板街。曲折的石板街从远处伸延而来,上面的青苔印证了它岁月的沧桑。它虽看惯人世繁荣,但仍然甘愿倾听人们不缓不慢的脚步声。它贯穿了整个千灯,像一条长龙蜿蜒在窄小的街巷,它的鳞片——石板被岁月留下了印痕,但多了一分古老的色彩,它的腹下是一条隐蔽阴暗的水沟。这个水沟作何用处呢?聪明的古人利用石板街的缝隙间隔,在下面开凿了一条排水沟,不管下绵绵细雨还是倾盆大雨,这个排水沟可谓是无懈可击。
凝视远方,一座古塔矗立在群屋之间,高耸入云,似一把倾斜的宝剑插入云霄。如此雄伟的宝塔叫什么?这便是秦峰塔,千灯的镇标!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面前的流水哗哗而过,一架石桥显得别具一格,这是江南水乡的风采。迈着碎步从上走过,还能看见鱼儿在水中嬉戏,哗哗的水声从耳畔响起,清新的空气润泽了我的肺腑。这儿没有太多的人来人往,没有过分的喧哗吵闹,只有艺术的气息散发着,弥漫着,充盈着。这儿是艺术的摇篮,是昆曲的发源地!
穿过小桥,来到古戏台,一阵优美婉转的琴声响起,随后是哪圆滑细腻的唱腔,一首《好一朵茉莉花》以昆曲的形式演绎水乡特色,吴侬软语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沉醉其中。一身胜雪的白衣,透着淡淡的粉红,没有丝毫的点缀,这便是台上那位扮演“杜丽娘”的水乡姑娘了。这也是昆曲的特色:没有华丽的渲染,透露着江南的气息。这使我不得不更加佩服昆曲的创始人顾坚了。
千灯,是否有一千盏灯?是的,当我们走进灯博物馆,果不其然,一盏盏古老的灯具在经历千百年的沉埋,依然不失光彩,有民国的,有唐朝的,有古埃及的……这些灯具历经百朝更换,依然完好无损地陈列在展柜。其中令我最好奇的是一盏由四根木架支起的灯具,据导游说明,这几乎是与大禹治水同年,是最古老的灯具之一。这一千盏灯饰是殷小林夫妇用生命换来的呀!灯——代表了光明,代表了力量,以及对千灯人民美好的祝愿!
沿着青石板街来到顾炎武先生的故居,只见那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顾炎武先生生前的名言,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名字,名言永远刻在世人心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老先生的一生几乎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当走进他的住宅,似乎屋内的书香千百年来都没有退去。当走到他的墓碑,一股壮士情怀便油然而生,有惋惜,有悲痛,有哀悼,有无奈……
千灯,充满着历史文化的一座古城。若你厌倦了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不妨到这静谧的小镇,感受古文化的魅力与气息,感受风中送来的清,香,纯。
一叶小木船在朦胧的晨雾中荡起层层涟漪,和着妇女的捣衣声,唤醒了江南诗意的一天。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水乡民居总那么令人神往。
江南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似素净的工笔细描。江南民居的普遍平面布局方式与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略为紧凑,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高的要求。
江南民间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面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有利于散热。“四水归堂”的布局使其采光更好。墻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隔扇、屏门等自由分割。
同时,水乡民居的朴素高洁也是出了名的。架、梁仅加少量雕刻,多为栗、黑、褐等颜色,不施彩绘,与白墙黑瓦相映,再加上古色古香的马头防火墙以及周围的红桃绿柳,便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
一叶小舟荡过了富有灵气的水,用它的雅致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诉说着那粉墙黛瓦的故事……
梦入江南烟水处,游尽江南,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题记
雨茫茫,桥弯弯,白云深处是江南。江南多水,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每逢秋日,北田已是蒹葭露冷,水瘦山寒,江南却仍似:“草长莺飞二月天”。此时我愿化作江南的采莲女子。徜徉于“日出江花红似火”的水面,莲花荡一脸笑意,簇我而行,我便似端坐于花蕊中的仙子,低眉抬眼之间,望不尽的绿水透迤,芳草长堤。天地已瞑,且不忙离去,独行于江畔,于水天相接处,尽赏:“落霞与孤鹜齐飞”。江南的景啊,怎能不让我痴迷!不觉中,晚霞散尽,远远的,水面飘来几点闪烁的渔火,几声古朴的渔歌,兴之所至,带一壶好酒,一支洞箫,两三好友。乘着一叶扁舟,载一舱明月,携一帆柔情,循着闪烁如星的渔火,静听渔舟晚唱,此乐何及?
常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水乡,养育了多少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多少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莫愁湖畔莫愁女,西冷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花渡……抬眼望去,烟雨米梦处,飞起一座如虹彩桥,桥畔有红袖女儿悄然独立,一汪清眸如水,一抹黛眉如烟,独倚栏杆无语,眉间锁一起浅浅哀愁,那份清纯,那份哀婉,似春水碧于天的湖面上,有落花点点。
江南人讲话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神摇曳。江南的歌,江南的曲,道不尽几多缠绵。黄梅戏的悠扬,越调的婉转。最爱江南曲艺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又韵味悠长,又好像细雨淋铃,杏花佛面,那番醉人的情韵似我这笨拙之笔何以形容得尽,还是引诗作答:“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愿佛一袭长袖,唱一出“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
江南的景,江南的人,江南的曲,江南的点点滴滴织成我的一帘幽梦,我欲因之梦江南!不知今生可有缘,晨伴荷花香,画船听雨眠,游尽江南,了却夙愿,倘若无缘,我愿是江南为梦,且让江南长寐中。
我生在北方。
北方的雨上得急而烈,尤其是在夏季,乌云一遮白日,天上就霎时开了个角斗场,众神纷争,挥汗成雨。
连这轰轰烈烈的雨,竟也是随了江北这片广袤的黄土,土上这片倔强的麦芒。
看惯了这些刚硬的脸膛,也开始向往南方。
比起北方,南方多的该是水。江南的水是清丽温婉的女子,有光洁的腕,纤细的颈,垂顺的发,纯净的裙摆——美得像画上的佳丽。回眸一笑百媚生,润泽出这两汪深情的,是江南的雨。
尤其是五六月份,丝丝绵绵的梅雨。
清晨,镜奁未开,江南的水也正熟睡,木筏微酣,梦呓荡漾涟漪。
江上大雾,江面静静的,浩淼迷茫,就像是一块厚的毛玻璃,水鸟掠过去,不见其影。
站在石桥上,发现空气里丝丝细雨,无声地浮在脸上,两颊微凉。俯身见平静的水,不远处水与雾交融处的筏,镇上平屋的瓦,表面都似笼了层烟云——那些细密的跃动的针脚,已天衣无缝地把江南,把天与水缝合起来。黑的瓦,北方玉米秸秆色的船篷,开始苏醒的叫卖的船——这里竟也有家的味道。
稍后那些江边充斥着明快的节奏:“呼哧呼哧”地,浸透江水的衣服搁在青石板上随妇女屈伸的手臂揉搓,间或有棒槌的“啪啪”声,敲得干脆,敲得起劲儿。一直不停的,是洗衣妇南方口音的交流,和与北方人一样开怀清脆的笑声……
我抬头想捕捉一丝雨的踪迹,可能是天已大亮罢,我竟只看见一片江南毛玻璃似的雾。
这些无形的雨绵绵无声地下了一天。
黄昏颓,夜幕升,江南一片雨,万户炊烟起。
江水涟涟,是宽阔的星河,流动千户炊香,倒映着万家灯火。侧听,雨依然不断,那样的细细绵绵,落进心窝儿里,掷地有声。
一排排白瓦青灰的墙面,整齐地排列在水路两旁。形态各异的拱桥,横跨在荡漾的流水之上。水面映着桥的影,桥底映着水的波。水路,街巷,不规则地穿插在朴素而又雅致的房屋之间。
在水边,能够看到水一样清秀,水一样纯净的姑娘。她们继承着水的柔和,拥有着水一般晶莹的心。在碧绿的水面上,一艘小船不紧不慢地划过,健壮的船夫手里握着一支长篙,船后荡起漾漾波纹。
江南的水路像网一样,四通八达,通向遥远的历史。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流水冲刷掉了岁月的痕迹,使它保持着多年前的模样。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少村庄现在已经没了踪迹,被高楼大厦取代。江南水乡保留了它的惬意,保留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没有被时代的浪潮淹没。这里没有来往的车辆,取而代之的是船只。虽然不那么快捷,但在船上抚摸着柔和的河水,那种意境,却是坐在铁皮箱子里所感受不到的。被时代抛弃了的意境,在江南水乡可以完整地找回来。
或许江南水乡就像一块翠玉,没有北方那样结实的躯体,它需要细心呵护。或许它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轻轻一碰便会支离破碎。但是,再锋利的刀刃,再强大的力量,也无法给水造成永久的伤害。经过时间的流逝,水最终会恢复原米的样貌。水或许是无力的,但就算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水转一个弯,谁也不能阻挡它。
是水编织了江南水乡,守护着它,引导着它,在江南水乡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
生于江南,感受得到江南的美,更领悟得到江南的情。
难忘的是江南的街巷。小时候曾到附近的古镇里玩过,喜欢那里曲折的小巷,那里的故事,那里的人。江南古镇的小路上,铺着青石板,当清晨的露珠蓄满板下时,踩上去的声音伴着溅起的水花“扑腾扑腾”地流进心里。路很长,却也很窄,周边都是老宅子。春节时贴着的对联,年画,附在微微潮湿的木门上,散发出奇特的木香。屋顶上黛色的瓦片堆积着,微弯的身躯诉说着他们所经历的的沧桑岁月。听父辈人说过,老宅子都是有故事的,悲伤的,欢乐的,愤怒的,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凝望着世间百态。江南的人是安适的,与北方人的豪迈相对应的是南方人的细致。老人坐在门口,看着子孙们打闹,妇人端着盆到河边浣衣,一切都是和谐的。但更令我遐想的,是那白墙黛瓦后的深闺中是否真有温婉如玉的女子在绣着花。现在长大了,却似乎已看不到了如此的景色,推土机的轰鸣推倒了年寿已尽的宅子,一块块瓦片在废墟中悲鸣。难忘啊,难忘那江南的街。
难忘的是江南的雨,江南是隐默在雨中的景。在雨季,都是细雨飘渺了几个星期才徐徐离去。记得初去西湖正是冬末,寒气还未褪去,游览到了一半,天空飘扬起了小雨。随风而来,望着西湖,一股“独立濛濛细雨中”的感受扑面而来。古代文人留下多少写雨的名句,道尽了这细丝的愁。美景全都氤氲在了这水雾之中。渐渐,雾散了去,环境似乎再无以前那般湿润清新了。难忘啊,难忘那江南的雨。
难忘的是江南的花。小桥流水边的树上总是绽放着各种花,田家泥土上也总是遗留了花的气息,江南的空气是香的,与江南所配的花有很多,水中的便是莲。真真切切的水红色不适合开在繁华之地,那是牡丹芍药的天下,反而是更适合这江南的古典小城。莲从水中脱俗而出,与萍藻相依,素雅又显傲气。端合在瑶池的莲吸引了如莲一般的女子,“涉水采芙蓉”乘舟的女子和莲在水乡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若是说岸上的花,我更偏爱茉莉,纯洁素白的色彩或许并不明显,但那香气在花季却是萦绕了整个小城。花香充满了江南,甚至水中都有着花之灵气。可如今的花却再也不是自由生长,只是被人当做盆栽,在钢筋水泥中成为了陪衬物。难忘啊,难忘那江南的花。
遥望江南,便爱上了这地方,难忘江南。
一早,烟雨朦胧。如果江南是水做成的,那雨水便是江南的灵魂。穿过大街小巷,五色的落叶,遍地都是。早晨,如梦如幻。
乘上车,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想着在这般朦胧中,柳浪闻莺别样的美景,心中,有一丝期待。
车,在云居山旁停了下来。先去烈士墓前祭奠。手中的白花,放在纪念碑旁的小树上,远远望去,连成一片。下了山,走过一段长长的路,柳浪闻莺就在眼前。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雨天的西子湖畔,神秘,庄重,透出一种别样的美感来。走在窄窄的小道上,身旁是无尽的绿。深绿,淡绿,墨绿,翠绿……绿,构成了柳浪闻莺,绿,构成了如梦如幻的江南。走在小桥上,细细倾听水从脚下流去的痕迹。几片白色的花瓣,落入水中,像几条纯洁的小鱼,在水中嬉戏。
坐在湖畔的长椅上,望着远处的水天一线。朦朦胧胧,虚无缥缈。这时太阳,从云后钻出,湖面上的雾气,被冲的淡了一些,但仍如薄纱般,轻轻地覆盖在湖面。几株垂柳,受过了雨水的洗刷,垂挂在水面上。那一抹绿,神秘而又不张扬。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感受着微风,从脸颊之间拂过的感觉。清爽,幽静,神秘。坐在长椅上,闭目养神,是在柳浪闻莺中,最好的一件事情。远处,一群不知名的水鸟掠过水面,平静的湖面上,顿时微波荡漾。低头一看,水中的小鱼也在四处逃窜,仿佛是受了惊吓。飞鸟洁白的羽翼,在阳光下,显得那么美丽,圣洁,如同天使的翅膀一般。近处,桃红柳绿,天上的白云,地上的绿草,嬉笑的人群,这一切的一切,都显的那么生机勃勃。
转眼,半天时间过去了,到离开的时候了。最后,我们在公园中,留下了最后的痕迹。现在是四月,到六月,我们就要各奔东西。这是我们小学时代最后一次春游,欢笑的背后,有着隐隐的不舍。
或许,我们以后还会来到这里,但是,却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年吧,但是,就算会不到,我还会记住这一天,记住这美丽的西子湖畔,记住这烟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