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预测高考语文作文题数据时代怎么写?下面是我们范文网高考作文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预测高考语文作文题数据时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英雄如星,照亮后路
没有一个国家生来就是文明开化的,当一个初生的国家如同婴儿般在时间的长流中蹒跚而行时,需要一个坚强的臂膀给予它力量,一双智慧的眼睛,指引它方向。
在印度,圣雄甘地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让受尽压迫的殖民地居民拥有了独立与自主的权利,使他们摆脱受人奴役的日子,真正的主宰了自己的生命。在印度独立后,新生的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地流血冲突事件不断。当时已78岁高龄的甘地,以绝食为代价,换取这个国家的安宁与冷静,正是这样无私而伟大的行为,使印度的生命得以延续。他用他瘦弱的脊梁背负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量,缓慢而坚定地前行。
在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有一抹紫色的火焰点燃了人们因血色而浑浊的双眼。那是被侵略者残酷绑上火刑柱的圣女贞德,她燃烧的衣裙连同她坚毅不屈的脸庞,深深地映在每一位法国士兵的眼里。于是他们呐喊,他们战斗,他们要让贞德长眠于祖国的土地,而不是耻辱的、被侵吞的,属于敌国的土地上。于是那火焰成为旗帜,成为支撑国家重新站起的脊柱。而最初,她只是个农村的少女,在四起的战火下,无家可归,对故上的热爱,唤起了她心中的勇气与信念,于是她换上男装,拿起武器,即使面对死亡,也只轻蔑一笑,她是个普通人,也是个英雄,国难当头,每个抗争的人,都是英雄。正是因为这无数平凡又普通的英雄,使得法国在战火的侵袭下,坚强地挺了过去,当人们走在静谧的塞纳河边,仍旧会感叹地说起曾经那个勇敢的奥尔良少女。
乱世中的英雄是希望,是战火中永远高举的火炬。但并不是只有乱世才需要英雄,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弥足珍贵。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王冠上一颗闪耀的宝石。他的伟大不仅来自于他近乎完美的煌煌巨菩,更是因为他对社会的批判与思考。身为庄园主,他并没有坐拥财富。享受生活。反而因为那几百公顷的土地。而心怀不安,甚至想把土地分给农奴,这在当时的俄国是非常叛逆的行为,也加大了他与他深爱的家人之间的矛盾。社会的腐朽与家人的不理解,使他的心处于煎熬之中,却也使他的思想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于迷茫与困惑中点亮指引前路的明灯,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抱节的苏武、耳聋的贝多芬、残疾的霍金,他们都以顽强不息的精神屹立于精神的高峰之上,以坚毅的姿态和闪耀的人格成为我们所仰望的英雄。
由此可见,国家需要英雄。诚然,有些人的理想是做一个在路边鼓学的人,但正因为如此,被鼓学的人也必不可缺,如果人人都甘作路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将趋于平唐,最终被埋没在时间的流沙下。所以说,没有英雄的国家是可悲的,但烧死布鲁诺,迫害加利略的国家更悲哀,他们亲手毁掉了灿烂的智慧之花却不自知,于是国家的丧钟被敲响,亡国的跫音在耳边。
时代需要英雄,他们如同夜空上的点点繁星,就算只有星火之芒,也足以烧起燎原之火,照亮后人前进的路。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从水上吹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
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
鸽子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鸽哨;
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轮……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
紧张的高考复习阶段,忘记了日升月落,忘记了花红柳绿。
一次从教学楼下经过,蓦地捕捉到操场上欢腾的气息,便转回身,沿着红色跑道,一圈一圈寂寞地走着。脑袋空空,记不得走了多少圈,猛然间抬头,竟看见了一幅绚丽的画面,那是震撼人心的美——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悬在空中,点燃了半天云彩,无比壮美!我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太阳一点点下坠,直到天边只剩下几缕绯红的余晖。原来,昏天暗地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低垂的头颅和急匆匆的脚步。
此刻,不知怎么的,隐隐约约听到了洒水车的歌声。
每天上学路过那条街总有洒水车经过,一路歌唱,冬天晚一些,夏天早一些。清新的水汽和着单调的乐曲在街道上弥漫开来。只感觉调子熟悉,却想不起名字,有时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忽然想起是年幼时唱的那首《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十年寒窗,收获知多少?每当听到这动人的乐曲,我就会有种莫名的忧伤: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奋斗挣扎,为的是什么?是雁过后辽阔的天空,是盛夏诱人的硕果!有时想着想着就会猛然惊醒,想到了手中厚厚的复习资料,想到了怀抱的梦想。于是我低头匆匆走过,走进教室,走进题海,向理想的彼岸奋力划桨……
又是夏天。再过两个月我们将离开校园,走学长们的路。只是那时的我能体会到雁过后天空的辽阔吗?足球场在一场暴雨之后被嚣张疯长的野草淹没,跑道边栅栏上的绿色油漆已剥落殆尽,该重新粉刷了。当迷彩服穿在又一届新生身上时,就会有工人除草,像刮胡子那般一推,只剩下满地的胡茬。草坪整齐利落,阳光下蒸腾着青草的香味。我的思绪也蒸腾着,心中向往的大学校园也如此年复一年么?
鸽群又飞回来了,在头顶的天空回旋往复,变化着姿势和阵容,时聚时散,时远时近。三年前应该就是这样吧,五年前,十年前,鸽群也是这样飞来飞去的吧。我想,无论结局如何,我已飞过,奋力地飞过,天空中应该留有我飞翔的痕迹,应该回荡我悠扬的青春哨音!
我们一路奋进,也许会有无奈,但我们不能忘记歌唱。
放眼晴空,我仍在怀想空中的雁阵。它们应该已经找到理想的归宿了吧?
其实,高中时代正如雁阵飞过后留下的寂寥,但也留下了更辽阔的蔚蓝。
眼前的日落,仍不失壮美!人应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地燃烧,无畏无惧。日落是安息,是等待,是孕育,是轮回;日升则是新的希望,是梦想的起航。
我们从高中时代走过,留下了不眠的眼睛。
我们从青春的田野走过,留下了奔跑的脚印。
当一切都过去,我们仍会在无数个梦中怀念渐逝的落日,怀念唱歌的洒水车,怀念刮过脸的草地,还有那年复一年的鸽群和雁阵。
雁过了,留下的天空更辽阔……
随着一场细细春雨的洗礼,春天就这样走来了,来到我们的身边……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一幅景象,大地复苏,绿意盎然的,竞相开放的花朵,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招来不少人的顿足观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放眼望去,触及眼前的一片片的绿色,那是生命的色彩。柳条抽出了嫩芽,随风招展,晃着纤细的腰身,轻柔的跳着属于自己的舞蹈。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走在路上,春风轻抚我的脸颊,像是妈妈对待子女的爱,是那么的让人温暖,我放松心情,感受着它的妩媚和温柔。花儿也开放起来同春天一起歌舞。大自然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还有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春天的世界,喜欢这春花烂漫的时刻,爱在春暖花开时。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抬头见院墙上,探出点点粉红,走近一看,却是一树早开的桃花,艳艳的色彩,春风缓缓吹过,纷纷的沉醉在其中。让人的思维凭空增添了一份春思和遐想。它们是那么的可爱,使人赏心悦目。
人们在这春光灿烂的世界里,脱掉了厚重的冬装,换上了轻便的春装,结伴去郊外踏青。清新的空气,蓝色的天空纯净的像婴儿的笑脸,是那么的让人心情舒适。这烂漫的春景中别有一番趣味的。在春天,人们自己播种着坚定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执的情和无私的爱;忧伤的人看到了这般春景,烦恼忧愁被春风吹走,可以保持愉悦的心情来生活,换上一颗平静柔和的心。
春天是多么的美好,给予人们希望,不去奢求什么,只是希望生活之中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我们呼吸着春天清爽的气息,欣赏这春日的美景。
爱在这春暖花开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佳作欣赏:【恬淡中的浓烈】
曾经迷惘,曾经彷徨,每当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之时;总想起托翁的那句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阴影中仍保有对光明的向往,就仿佛是身处不为人知的恬淡环境仍在内心充满对生活的如酒般的热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少次,在灯下展读柳永之词,总是感喟万端。学者大略愿意将其仕途不顺作为理解他的关键,我以为这种所谓的“仕途失意”正是柳永人生中的“恬淡境界”;在这样不为人知的苦痛中,也许有人会抱怨生活欺骗了自己,从此随波逐流;但像柳永一样的天才,却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爱,这种爱,我揣想,是如浓酒般热烈的。我从来都认为真正优秀的文学大家,无论在何时何地,内心深处都永远珍藏着那份对生活的热忱,柳永就是这样的人。在柳三变那些慢词长调中,在那些娓娓道来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故中,我们读懂了何为恬淡中的浓烈,我们更读懂了一个时代。我赞赏很多学人将柳词归结为以“身世之感打并如艳科”,在那些浮华背后,在那些不被人理解的世俗场景之中,我见到的是一颗处处碰壁但决然不向命运妥协的高贵灵魂;我更读懂了人生应该如何在不为人知的恬淡境界中始终保有对生活的那份热情。
捧读《沈从文选集》,总为那湘西的山山水水感动,似乎灵魂都被涤荡了。在我的读书生活中,总是难忘沈先生的那间小小的窄而霉小斋。读《从文自传》,知道刚从湘西来到北平城的沈先生只能租住在北大附近的小小公寓中,这恐怕真的是被人看不见听无声的“恬淡”之处吧;但我坚信,一个内心怀有对生活热情的人如论身处何时何地,精神一定高远、一定充满真爱;就是在这件小小的“窄而霉小斋”中,我们熟知的太多关乎湘西的传说流淌出来,这些传说仿佛如浓酒一般,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最绚烂的神话。究竟何为“恬淡中的浓烈”,我曾在心底不断地问自己,当“窄而霉小斋”中飘出阵阵书香之时,我依然读懂其中内涵。
此时,又想起托翁的那句话。是啊,随着阅历的增加,我愈发感到,人生中的任何“恬淡”境界都并不重要,关键是一个真爱生活的人始终都能够用自己的热情冲破一切恬淡,这热情,我想,是如浓酒般的吧。
乐于奉献从我做起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乐于奉献从我做起》。
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的一粒粒金黄的细沙;生命是伟大的,就像泰山上的一棵棵挺拔的苍松。生活就是生命,热爱生活就是要热爱生命。生命是珍贵的,也是有限的,我们要让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彩,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假如你是一滴水,你是否会滋润一寸土地?假如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会照亮一分黑暗?
没错,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然而有些人认为奉献是愚蠢的,骨子里只想不断地索取,要“人人为我”,认为只有“多捞多得”才是生命的价值。这种说法实质上是把生命的价值与金钱画上等号。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是卑微的、平庸的、可耻的、落后的!
庚子年春季,疫情肆虐侵入我们中华大地,吞噬了很多生命。这段时间,人们谈“疫”色变,终日惶惶。街头流言四起,恐慌蔓延。然而,就在这时,有一群逆行者挺身而出,他们就是默默无闻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铜墙铁壁。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神圣职责,不降病魔,死不罢休!前面的勇士倒下了,后面的英雄又高举战旗继续战斗。这些医务工作者,他们也同样热爱自己的生命,但在生与死的徘徊中,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于与疫情抗争,与死神搏斗,以自己的生命来拯救他人的生命。
人们赞美春蚕,是因为它吃的是桑叶,吐出的是蚕丝,闪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人们赞美蜡烛,是因为它燃烧自己,为人们带来光明,闪耀着“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人们赞美老牛,是因为它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索取甚少,奉献甚多,终生劳作不辍,死而后已;人们热爱太阳,是因为它把无穷的光和热无私奉献给世间万物。人们常以雷锋、焦裕禄、王继光、邱少云为榜样,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就是因为他们都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在奉献的同时,也享受着奉献创造的充实和快乐。
审视自我,我的生命价值又在何妨?鲁迅先生曾说过:“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做一个敢于奉献的人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虽然我们所做的,对祖国对社会来说是那么的渺小,但是我们愿意成为一滴水,滋润一寸土地;愿意成为一缕阳光,照亮一分黑暗。
谢谢大家!在我的发言即将结束,我想对在座的说:我们如果想不浪费自己的生命,让生命有价值,那就应该乐于奉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颗流星划破夜空,那是我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的痕迹……
——题记
在风雨中感悟,远处,红日降落,鸟雀归巢。偶尔从树丛中传来"叽叽喳喳"的叫声,在这怡人的假日里,我随着父亲来到了田地里。霞光近照,映红了父亲的身影,似乎更可以显示农民的辉煌。只见他左手扶着犁,右手扬着牛鞭,牛不听使唤,可父亲手中的鞭子却不去鞭打那倔强的牛。也许这就是一种感情,尽管是在人与动物之间。想起父亲每天就只不过在这方圆几公里内徘徊,画地为牢,只知道在清苦中自得其乐,在贫寒里津津乐道,从来没有兴尽悲来的忧愁,只懂得把一切默默承受,这或许就是农民的本性,对生活不苛求,对社会不挑剔。正如那时他对我那番教诲之言,永远响彻我的耳畔。
想到这儿我不由得双眼涨潮,手中的活儿加快了速度。在风雨中成长,天,冷。月,圆。眼下灯火阑珊,星光灿烂。在这宁静的夜晚里,我与母亲同坐在微晕的灯光下做着针线活。那闪闪的灯光照在母亲的脸庞上,那双鬓白发显而易见,皱纹早已爬上了她的脸上。
想起小时候,我总爱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帮我补鞋,而母亲也总是很慈祥地一针一针地缝着。可我从来不珍惜那织进母亲心血的布鞋,成天"绑"在脚下"骄横纵驰",害母亲熬了许多不眠之夜,可母亲总是和蔼地说道:"孩子嘛,总会好动一些的。"
现在固然不需要母亲再帮我补鞋了,但每次想起以前的那一幕幕,都是记忆犹新。我深情地凝望着母亲苍颜白发,手中的活儿不由得加快了速度。在风雨中成熟,微风轻轻地吹过我的脸颊,拂起我颊边的头发,仿佛在向我低声诉说。同学们都回了家,唯独我还在教室里徘徊。这次期中考分数下来了,与我想上的理想高中去年中招的分数相比,还差两分。
"两分",多么沉重的两分啊!它会让我犹如断翅的雁儿,从此无法翱游于蓝天;它会让我犹如干涸的大地,从此无法哺育幼苗;它会让我犹如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只,从此无法回归温暖的家乡。它会……在这百般的思索中,我的心情是那么地沉重与复杂。但我却没有因此气馁,更没有失去信心而变得自暴自弃。在我心灵深处受到一股动力,仿佛要让我直冲云霄。
或许这就是成熟吧。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考试之后,若还不能够完全调整自己的心态,化失败为动力,那么我岂不是太悲哀了吗?想到这儿,我的心更加坚强了!
不经历风雨,不会使你的心志更加坚强;不经历风雨,不会使你的见识更加增进;不经历风雨,不会使你懂得应该独立……
适应了今日社会的繁华,忘记了往日社会的淳朴;经历了今日社会的和平,丢失往日社会的简单;体会了今日社会的竞争,缺失了往日社会的快乐。追求太多的完美,我是一个不完美的小孩,缺少一点点爱。
不完美的小孩,想要一个童年。我曾奢望去看一看游乐场,坐一次云霄飞车;我曾奢望看一看大海,观一次潮起潮落;我也曾希望手里多一个棒棒糖,体会糖果给我的快乐;也曾希望多一个限量版的机器猫,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机器猫,可是同桌告诉我,拥有他,可以拥有一个童年。我只想要一个童年。
不完美的小孩,一直很“完美”。妈妈一直告诫我,要我做一个完美的小孩。她说:你只有一直完美,才可以比其他人更优秀。是吗?我虽然心有疑问,却没有问出为什么。所以我一直被各种补习班包围,一直被各科习题环绕,一直拿着满分的考卷。妈妈没有问过我累不累,她心中的我一直很完美。也许我真的很完美。
不完美的小孩,还是不完美。我以为我可以一直完美,一直拿着满分的考卷,虽然九十八分没什么,真的没什么,我还是第一名。同桌刚刚过及格线而已,我比他多了好多分呢!我看见他妈妈奖励他一个吻,真好,原来成绩差也可以得到父母的爱。可是妈妈为什么打我?因为我没有考一百分吗?因为我不再完美了吗?我真的不懂,大人的世界。
当时光不再飞逝,阳光不再闪耀,雨露不再甘甜,你能否给我一个拥抱?妈妈。我是一个不完美的小孩,缺少一点点不是因为完美才得到的爱。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得以借助电视、网络等手段以认识自然。但若把科技当做感知自然的真正途径,在我看来,不免可悲。
是的,科技只是工具,只有亲身走进大自然中,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才能够真正感知自然的美与力量。
何谓“感知”?“感”即感受,“知”为相知。明白了这一点,便可知为何科技手段无法让我们真正地亲近自然,感知自然。
电视可让我们知晓全球天气,网络可让我们将生物知识尽收眼底,科技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万物的一种极便利的途径。然而,这顶多可算作对与自然相关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认知。科技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工具,它始终无法让人感受自然之美。正如孩子们从来不会为屏幕上的红花绿叶而欢呼雀跃,画家们从来不会面对电视上的湖光山色欣然挥毫;同样,天气预报不会让诗人诗兴大发,生物纲目种属也无法让作家文思泉涌。作家迟子建曾说过:“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颗心脏。”既然如此,我们必须放下鼠标,离开电视,亲身走向大自然,方有望与大自然相感相知,相亲相近,让心灵得到美的洗涤。
以亲身走进自然的方式,其意义还不止于对美的感知,更在于通过与万物的接触,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对自然长存一颗敬畏之心。
人本为自然的一个部分,然而,工业文明的兴起,斩断了人与自然间的纽带。人们得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这便使人类对自然失却了敬畏之情,却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试想,若只从天气预报中认知自然,又何谈对蓝天白云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识概括自然,又何来对花草树木的珍视与保护?过分依赖科技,却失却了对自然的亲身感触,使人类忘记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于是我们肆无忌惮的破坏自然,制造出雾霾封城,河水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样种种的荒谬事情。科技并没有让人与自然更近,相反,它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让我们重返自然,亲身感受自然,我们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静坐莲池旁,与莲花久久对视,莫奈才能创作出传世佳作《莲花》;走进马群中,与奔马朝夕相处,徐悲鸿才能在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马的健美与力量。此二者,皆以亲身接触的方式,走进自然,想必这便是他们得以与自然相感相知,并从其中获取心灵的力量的原因。
让我们走进自然,于天朗气清之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与大自然真正相感相知,相依相守。
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热情如火、点燃自己又照亮别人的人;也有被前一种人感染,开始奔跑的人;还有一种始终不受影响,冷漠而执于一念的人。这三种人很好地对应了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燃烧理论”中的三类人:自燃的人、可燃的人和不可燃的人。
不可燃的人冷峻严肃,对周围的事物无动于衷,再多的火焰也无法点燃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他们犹如冰冷的石头,沉默而固执,麻木的脸上挤不出一丝笑容。可燃的人,虽然最初也是身在迷茫之中,但后来由于被自燃的人照亮,最终也点燃了自己。
诚然,我们不能成为不可燃的人,但也不能满足于成为可燃的人,我们要升华自己,成为自燃的人,毕竟这个社会总是需要先有火,然后才能承接火、蔓延火,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抹火焰,也能形成一片辽阔的火海。
自燃的人总是积极主动地燃烧自己,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的人。就像高尔基笔下的丹柯一样,当族人们在黑暗中迷惘时,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当族人们都在质疑他时,他把自己那颗燃烧的给周围带来光与热的心从胸膛里掏了出来,驱散了阴冷与黑暗,最终带领着族人们走出了森林。丹柯就是自燃的人,而自燃的人也就和丹柯一样,他们的心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理想,所有的挫折困难都只能是他们的垫脚石。他们带领身边的人,奋勇向前,他们也不畏惧别人不认同的目光,他们用力地燃烧自己,流尽最后一滴血,用火光诠释着自己的生命信念。
翻开厚厚的史册,我们看到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从陈胜、吴广到黄巢、洪秀全,从商鞅、王安石到谭嗣同、史可法,从霍去病、岳飞到文天祥、林则徐,他们都是“自燃”的人,他们又点燃了别人,点亮了世界。鲁迅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因为他们在“自燃”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他们在“自燃”中点燃了人们的信念,他们在“自燃”中获得了生命的永恒。
记得三毛曾经说过:“燃烧一个人的灵魂的,正是对生命的爱,那是至死方休。”带着你的爱与热情投入生活吧,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世界会因你而更加美好!
曾经回味那一段洒脱,却忘记了当时岁月背后依然是肃静。曾经想过放纵也是一种生活,可惜有谁不明白狂妄的放纵会迫使人们失去判断。也许,时间真的会约束一切,包括真实。如果我们步入的是人生的最初,那么多不畏惧的显露才是最原始的自己。但是我们肩负的不只是对满足自己而要的渴望。因为我们明白生活着就该有追求有梦想。
自己曾试想过:一个人要是做任何事都会一帆风顺那样该是一件多好的事呀…!生活是不会让这种不公平的事出现的!我们都很清楚的知道,付出总是和收获成正比的,假如有一天你认为生活,事业背叛了你,那么请你记住,这样的背叛会是一种享受。
只有心态境界一定的人们才会意识到,所谓的不公平只是自己的抱怨罢啦。拥有一颗积极端正的心灵才会配得上享受那些所谓的成功,一个人如果他想不付出劳动,不花力气就想收获,就能成功,他的路只会走到悬崖边缘,身临其境的体会绝望给他带来的痛苦。
人生不是坦途,是充满了挫折和失败的旅行。背上你的包袱向执着出发,镇定的迈开你的脚步,或许沿途的阻碍绊倒了所有要放弃的人们,但是爬起来微笑着继续前进的人沾沾自喜,因为成功又离他们进了一步。
脚踏实地的向前走,只有不停向前走的人才知道生活的真正涵义,才明白对成功的渴望,才能激发人内在的活力与潜力。生命的不息在于对成功的夙求,而成功却是在于执着的追求。相信能收回曾经的感触继续前进的人们才会更早的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因为一切成功都是执着追求的结果。
很多时候,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是对子女莫大的期待,但太大的压力带来的只能是一次又一次失败。
正如有篇漫画所表:一个孩子为了学习操劳过度,用满头黑发换来100分高分而被父母亲吻,然而因一次失误得了98分而被父母巴掌伺候。在父母眼里,曾经所付诸的努力丝毫博不得一点同情。
而另一个孩子或许平时好吃好喝,考了55分而被父母打骂,后来又因为61分而被父母表扬亲吻。相比两位孩子,一个头发寥寥无几才换来高分,却因一次失误被判“死刑”,以个孩子虽成绩不好,但进步便可得到奖励。父母总是以分数论努力,却不知道在分数背后,自己的孩子到底付出了多少。他们从未站在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是片面地客观地施加压力,因而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
很显然,之后,那个曾考100分的孩子或许会越来越差,而那个曾不及格的孩子或许会越来越好,直至达到100。
由此可知,客观地分析看待问题太过片面,我们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纵观全局,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作文题目】
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有人从天文学家的角度说:还在不断扩大、无从探测边界的宇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也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生与死的永远分;更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
试以“最遥远的距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角度:
1、时间距离角度:历史的距离,未来的距离等
2、空间距离角度:天涯咫尺,距离产生美等
3、心理距离角度:天涯海角爱相随,爱记远没有距离,心灵零距离等
【优秀作文】
地球不问与太阳相隔了多少光年,也依旧无悔的等阳光一个姗姗来迟,候鸟不问是否看得见海岸线,也执着的飞向另一个彼岸。它们无视时间和距离只待天际渺茫的一处依恋。这世上,究竟何为最遥远的距离?
千里不算远,因为有心相连,万里不算长,因为有情长依。
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地域或时间的牵绊。西周褒国美女褒姒作为乞降的工具嫁入王室,幽王爱之如掌上明珠,为她废了王后,太子,搜罗天下丝帛,只因她喜欢听裂帛之音。可她并以此快乐。为博美人一笑,幽王竟做出烽火戏诸侯这等荒谬之事,亡国周朝,倾了天下,也未曾得到她的真心。未曾拉迈彼此的距离。
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纠葛。
项羽陷入困境之时,虞姬怅然拔剑起舞,并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即使两人从此生死两相隔,心却靠紧在一起。这一美丽神话,感动后世千年,传为后世佳话。
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未曾相识未曾深交。白居易浔阳江头送客,却听得终年不闻的琵琶声,偶遇琵琶女,竟互诉心事,听完琵琶女的遭遇,深叹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人未曾相识,却身处同境,感同身受。叹得一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众人曾这样说:“与人相处,最大的距离莫过于迈在咫尺如天涯!”感慨动容之间,心的距离已经不远了。两颗互相猜忌,互相质疑,互相自私,互相抵触的心是最遥远的距离,不在于时间,地域,甚至是生死相隔,而是在于心与心的隔阂,只要两颗心紧紧相依,就不会感到任何阻碍,超越一切遥远的距离。
秋,这个熟悉又充满诗意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同时对于不同职业的人们来讲却意义不同。有人曾说宰相肚子里能撑船,我想这句话并不是说那么简单,多数人认为是说这个人有度量,能宽松别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是他真正的看到了自己的标准。
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是,那是多么的自豪,一直被光环所为绕,可是什么都改变了,你的到的不是真正的自己,一切都已改变。你前进会有无数的掌声,以及父母的疼爱和吻。可是人有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多的诱惑在身边。身体的原因和种种过错,那么你稍微的摆动,结果可想而知无数的流言蜚语向你扑面而来如同春天绽放的花朵的芬芳,挡不住,然而压力的过大,确实会让你崩溃。
家是人们精神的慰藉和停泊的港湾,然而时代的不同更多的家长要孩子攀比,比学习比孩子得的奖,然而你们真的能明白,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孩子们真的能收获多少,这是教育育人。不是看分数而评论孩子的努力,尽自己的全力那就是成功,让孩子心里有负担有压力,并不代表会成功,反之确会加剧他们的心里情况。这些你们真的想到了吗?
叔叔阿姨们?孩子们的未来是他们自己来决定的,你们只是他们的引路人,但不要把自己的过错没完成的愿望让孩子们去做,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并不是责备和敷衍,是用心去给他们爱,让他们去收获,真正的自己。真正的人生。
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100分而获得了家长的亲吻,后一位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55分而被家长打了一巴掌。然而在第二幅图中,曾获100分的小孩因只得了98分而被惩罚,后一位不及格的小孩因为进步得了61分而受奖励。两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步与退步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
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则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待进步与退步,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鼓励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砥砺自我的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则是为其留足反思的空间。利用好暴露的缺陷,实现自我完善。正确地处理进步与退步,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漫画中的第二位小孩两次获得的分数均未超过第一位小孩,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步后予以鼓励,这是我所赞同的。即便55分到61分只有6分的进步,且61分离满分还有很远距离,但这个鼓励是应有的。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的,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便不可能到达优秀。因此,家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指引,脚踏实地,滴水穿石。
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孩子的成长发展就如同发掘一处金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矿的情状。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视作一种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那么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颓的一个开端。因此,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就如陈忠实在寻找中不断剥离过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就如明在被贬作驿使仍静心思悟一样,就如杨绛在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潜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从一个小退步入手,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个反省的空间,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
进步和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以单纯地奖惩来对待孩子的进与退,才能让孩子在独当一面时正确处理自己人生的进退,成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在变动中求稳求发展的栋梁。
平凡中的伟大
生命是一种奇迹,没有人是平凡无奇的。
跳蚤跳跃能力极强,它貌不惊人,却能跳过自身长度的数十倍距离,相当于一个人一步跨越一个美式足球场。这真令人匪夷所思,像过街老鼠般令人厌恶的它们居然有着打破记录,令世界冠军汗颜的异禀,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值得人肯定的一面。
其实任何渺小的事物都有它自己伟大的创造,它们带着使命出生,带着或重或轻的责任来到人间,默默地耕耘着,伟大的,渺小的,朝着他们命运的轨迹一步步慢慢走出,因为有了他们,世间才会构成完整有序的鸿图。但我们习惯性的只是瞻仰伟人,却让平凡在茫茫的时间中一层层被冲刷掉。平凡人因为他们的平凡默默无闻下去,可另一方面正是许许多多的平凡人才创造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成就。
在那一次次交织着痛苦与屈辱的岁月中,我看到了平凡的伟大,中国的百年国耻是一篇道不尽的血与泪史诗。皇帝救不了他们,因为他自身难保。治国大臣也不能把人们从水生火热中拉出来,因为他也已经束手无策了。当中国的国土丧失在屈辱中一次次被侵入者践踏得面目全非的时候,人们英勇而无畏地站了起来,有多少倒下就会有多少再站起来。平凡的力量是可以撼动人心的。
这让我再次想到了那堆浴火而出的蚂蚁的韧性。一定听过关于蚂蚁团们互相拥抱闯出火场而获得新生的故事吧。仓皇地各奔东西,可能早早就被大火吞噬了。而它们,出人意料地拥抱成一个蚁团,越来越大,冲出了火焰,一层层被烧焦的蚂蚁像炭粉般纷纷脱落,巨大的蚁球在冲出火焰后已所剩无己了,一向勤奋的蚁族几乎受了灭顶之灾,地平线上只剩下大火烧过的疮痍,但也留下了他们蚁群种族延续的希望。
生物对于灾难的承受力之强不禁令人心生震撼,它们的一生只是劳作,早出晚归,遵循自然规律过完无语的一生。它们伟大吗,不,它们很普通,对于天地而言,它们只是一颗颗不起眼的螺丝钉,但它们在那刻爆炸出的生命力却烧亮了整片天空。
有时候,平凡中也正蕴涵着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庚寅年底,正在国外留学发展的徐峰接到母校西安交大的电话,母校诚挚邀请他回校任教。徐峰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欧美的高薪待遇,毅然回国。他说:“个人的发展要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6年后,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皮肤与牙热—力—电耦合行为机理”填补了国际空白,被西方学者点赞。
材料二:戊戌年春节,一则来自连云港的短视频纷纷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新华网、央广新闻、人民网等200多家媒体头条转载,网上获赞百万次。视频记录了105岁母亲给74岁女儿发压岁钱的温馨一幕。视频的背后,是这个五世同堂家庭的子孙贤孝,是百岁老人的幸福晚年。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参考:【家与国】
家,由一个个人组成;国,由一个个家组成。似乎是先有家,再有国,其实,要有家,就要先要有国。
我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像百年之前我们的祖辈身处炮火之中?这是先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在他们心中,放在第一位的是祖国,没有独立强大的国家,怎能有安稳幸福的小家?
5000年前的大禹也深知这一点。他也有自己的家,但他引领众人治水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将人民放在了第一位,所以人们才会如此团结,跟着他一路含辛茹苦,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所以才有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国家——夏朝,所以才有了千千万万安稳的家。
大禹之后,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一生。孟子广颂“儒家经典”,凝聚了万千中国人的心;辛弃疾铁血沙场,鲁迅弃医从文,等等,他们都是先救国,再管家。正因如此,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都说“国家”,而不是说“家国”?小的家庭想要美满幸福,就得先强国。
十八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黑暗时期来临。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一笔笔屈辱的赔款,国家一蹶不振。可是,中国亡了吗?不!没有!没有!中国的文化中有很多带着铁带着血带着骨气的成语:精忠报国、视死如归、嫉恶如仇……这些成语,已经成了华夏民族的基因!于是,便又有了一辈辈的革命烈士,梁启超、谭嗣同、朱德、周恩来
正是他们骨子里的不屈之魂,才使得中国这个东方雄狮从沉睡中苏醒。这就是为什么要强国的理由,因为光有家,国却衰败得不堪入目,国家和人民就会像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人民、祖国、家庭,这就像是水、粮食、空气,每一个都无比重要。家庭幸福,人民回报祖国,祖国承载家庭。
现在,我们的国家快速发展了,这也是因为有了前人们的铺垫。闻一多、朱自清,用自己的思想将人们团结起来;邓稼先、钱学森,使我们国家有了原子弹、氢弹,用科学让祖国强壮起来。他们的贡献,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只是一棵小树,一群人就是一个家庭,无数个家庭团结起来,就是一个国家。国与家,密不可分!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一只蜗牛在畅想。
假如没有壳,我一定能像锹甲虫一样长出健壮的脚,在生命的旅途留下奋斗的足迹;也一定能如蝴蝶、蜜蜂一样长出美丽的翅膀,在辽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这讨厌的壳!我要摆脱它,换来轻盈与自由!
可是……
假如我真的挣脱了壳,就一定能过上梦想的生活吗?假如我真的挣脱了壳,真的成就了梦想,朋友、家人又会怎样看我?没有了壳的蜗牛还叫蜗牛吗?用一时的冲动换取一生的孤独与寂寞,值得吗?唉……命中注定是蜗牛,就该背负属于蜗牛的一切……
读了这则材料,你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蜗牛希望摆脱壳,过上梦想的生活。但摆脱了壳的蜗牛不一定能梦想成真,却更可能以一生的孤独寂寞为代价。因此它感叹,命中注定是蜗牛,就该背负蜗牛的一切!
不光是蜗牛,人也如此,许多的角色和责任是上天注定的,虽然与我们的梦想相背,但我们必须要去背负,去承担。抛弃了这些角色和责任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最终将导致走向幻想的黑暗深渊,并且无所获。对于上天赋予我们的角色和责任,我们必须要去承担和背负。
命中注定是父子,就应该背负父子之间的义务和责任。
前段时间,一张父子协议书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经父子商议,父亲不再对儿子进行抚养,儿子待父亲年老时也无需对父亲赡养。正如摆脱了壳的蜗牛,父子都得到了“梦想”的生活,他们都有了自由,但这些要以亲情的丧失和承受舆论的压力为代价,没有了抚养与赡养的关系为纽带,他们也将不再是父子,孤独寂寞也将接踵而至,这就是摆脱上天赋予的角色与责任而付出的代价。命中注定是父子,就该去承担父子之间的义务和责任!
命中注定是中国人,就该背负对中华民族的挚爱!
建国初期的中国百废待兴,而国外的条件却相当优越,许多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何泽慧……毅然选择了回车,因为他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应该背负起对祖国的挚爱,为国家奉献,为科学付出。倘若他们继续留在国外,必定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梦想生活”,但是要以精神的无所依托和对祖国的愧疚为代价。命中注定是中国人,就该背负对中华民族的挚爱!
命中注定是社会的一部分,就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有太多的责任去遵守:保护公共设施、依法纳税、保护公共环境……这些正如蜗牛的壳一样,需要我们去背负。也许没有这些责任,我们会生活得潇洒自由些,但是一旦我们真的脱离了这些责任,我们将与社会脱轨,在群居的社会中却孑然一身,这就是脱离社会责任的代价。命中注定是社会的一部分,就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让我们去背负、去承担上天赋予我们的角色和责任!背着壳的蜗牛没有蝴蝶蜜蜂一样的轻盈自由,却也在快乐地缓慢爬行……
于繁华处诗意栖居
观京华烟云,赏开封古都,城市的繁华大气让人心生向往。泛舟秦淮,西子湖畔,平凡的烟火气却更贴近人心。以人为本养都市之气,让人文与发展齐飞,繁华共优雅一色。
大城市犹如时代明镜,既见证着个体的逐梦之旅,也折射着时代发展的弊病。城市,以国际视野包容人才,以规则秩序塑造格局,以都市气息点亮万千梦想。让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乘风前行。但,原子化的城市人际疏解了温情,空巢青年的孤独亦是时代痛点。快节奏与压力蚕食着个体的幸福感,繁华的幻景与生活困境如影随形,难道城市只是资本与建筑的集聚?
非也!城市的竞争高压与生活成本固然严峻,但以人为本的设计亦能让都市洋溢人文气息。纽约的中央公园以四时美景与都市同呼吸,市民于摩天大楼间也可采撷一份盎然绿意;翡冷翠的古建筑壁画保存至今,走近艺术殿堂便可一览灵心慧意;杭州西湖享誉千年,现代便捷的基础设施又可给予市民舒心之旅……时间沾染了人的呼吸便成了历史。建筑熏染了人间烟火便成了文明,当城市吸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繁重的压力也可得到释放,快节奏也挡不住诗意的绽放。
作为千禧之年出生的新一代,青年对城市的期盼、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已有新的理解。周国平笔下“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早茶品尝出原野的新绿”,王开岭笔下“蛙声消亡,荷塘寂寥”的古典之殇不是我们的愿景。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对人类需求的精准分级,青年人对城市空间的愿景也正转向升级——城市,要有快的便捷,也要有慢的优雅;既是奋斗拼搏的新起点,也是安身立命的港湾。大都市需要有人文关怀、精准管理呵护新一代的获得感。
城市以人为本的精准设计与管理固然成本高昂,但又何尝不会反作用于城市的深度发展呢?成都建立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的云栖小镇,吸纳人才扬起西南创新潮流;北京工业旧址化身艺术工厂,减排除霾的同时亦捕捉到文化产业的生机。其实,城市与人并非简单的依附、容纳关系,二者实为共生共荣的一体。城市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一直与居民的幸福感并肩前行。新一代青年的胸怀与心态,始终与城市的人文气息密不可分。
生于千禧之年,乘发展之风,愿城市以宏大格局意识容细微之美,愿青年于繁华中诗意栖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上述材料中,你更认同哪个人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佳作欣赏:【生活没有“如果”】
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苏珊出生于音乐世家。她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选择音乐,但那只是“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我认为,她的观点正是我们大家所需要并学习的。
荆青、王杰的说法固然没有错,但细细品味下来,他俩所说的不正是苏珊话语的另一种表达吗?一切都没有“如果”,选择就选择了,感恩并活在当下,做好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正是我们的每个人所需要的吗?
人要学会自己做出选择,选择之后便要坚定地走下去,正如荆青放弃了公务员的职位,选择了建筑艺术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试想,假如她继续干着不喜欢的公务员,心中却惦记着建筑,这样她不可能成功。然而生活没有“如果”,她作出了选择并坚定地走了下去。又如王杰,他的选择较多,但他确定用心将自己所选的工作做好,最后才成就了一代金嗓。
生活没有“如果”,我们不要在踯躅不前,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要让今后都在如果那时的悔恨中度过。如果皮尔洛没有选择足球而是继承家业,如果马云没选择踏入互联网市场而是继续干小本生意,如果贝多芬因耳聋放弃了音乐而选择孤独终老……这世界将少去太多美丽,所以不论我们现在身处何方,脚踏何地,做出选择,活在当下才是创造你人生精彩的办法。
没有人能永远做出所谓“正确”的决定,选“错”了也没有关系。让我们面对它,把当下能做的事做好,你的人生也会绽放不一样的光彩。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每一个不经意的选择都会成为日后的一个“如果”。坐在考场中写下这行字,也许会成为日后我可以骄傲,可以懊悔的理由,但我不会抱怨一切,生活没有“如果”,一切选择都是自己选的,抱怨当时这样的就好了,那样就好了又有何用呢?徒增烦恼罢了。
苏珊,荆青,王杰都是我们现今所谓的成功人士,但每个人成功道路都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却可以自己把握行驶的方向。这样无论结果如何,你想的不会是“如果那时”,而是“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尽力了。”这也可以笑一切了吧。
“如果”我没有写下这篇文章,我会怎样?我不在乎,我做出了我认为正确的选择,因为:生活没有“如果”。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国有句谚语:“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人们不能漠视数据,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多样,数据的运用和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了种种的挑战和变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800字文章。
【优秀作文】
近日,由于北方地区灰霾天气频发,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细颗粒物(PM2.5)受到空前关注。许多人都在呼吁政府尽早出台PM2.5的评价标准。温家宝总理最近也表示,环境监测标准将逐步与国际接轨,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切实感受更加接近。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凡事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数”的标准,未必是感观上的眼见为实,而可能是习惯于对科学数据的求证。在各类统计数据中,常见到表格、数据、箭头、报表,把它们准确制成了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于是,人们觉得生活获得了实证性,或者说科学性。
数据让生活变得可测量,有时候,符号化、数据化的结果,有可能偏离生活的真实。近期的例子就是PM2.5。
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老百姓感受不符,已表现突出。在一些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多年保持90%以上高比例,优秀空气天数也呈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而与数据上的“大好形势”不相符的是,人们抬头见到蓝天的次数并未增多,在一些“光灰”城市中,甚至连 10米以外的风景也无法辨识。
很难说,数据不符合人们的感受,就是有意为之,或者是欺骗。普通人通过蓝天可见度来界定空气质量,而掌握专业知识和一系列指标、数据的人,则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判断空气质量。前者是生活的直观,后者是逻辑的结论。你说看不见蓝天,他告诉你数据说“空气质量良好”,甚至当你肉眼见到蓝天白云,数据仍可能告诉你说“还有浮尘”。这就是生活与数据之间的距离。事实上,PM2.5本身就是数据之一,在它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可能有更多的检测手段与数据被“发明”出来。
科学技术使得生活感受得到量化,因而可以被测量。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生活的数据化也许更趋于精确,但也可能背离人们的直观感受。
数据化的生活与感受的生活之间的距离,将会永远存在,不可能真正一致。就环境监测标准而言,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应尽可能地接近人们对蓝天白云的切实感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情况,需要人们去面对并作出反应。学会如何应对,应该成为引领人们成长的重要方面。
请以“应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优秀范文参考:【应对】
尼采曾言:“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将受到更大的苦”。可见,学会面对、智慧应对之于个体、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应对,是面临困窘阻塞时做到面对并妥善化解的能力,它不仅彰显了一个人的气度沉着,还能展现其为人处世之智略和思维。能否应对随时产生的狭路难题,固然是新时代衡量判断人才的重要标志。
如何应对新情况?其一是明辨。明辨是对于新情况迅速辨识并作出独立判断的能力。当我们面临困境和渊薮,最先做的自然不是盲目投入苦干之中、暴虎冯河一般有勇无谋。若想避免失误、用方法以应困境、减少不必要的弯路和损失,那么,明辨成为了首要之道。但是,明辨需要我们以对事物完全和透彻的认知、理解作为支撑,并具备面对紧急及时抉择的笃定果敢。
正如此次“战疫”中,面对汹涌如潮的无稽之谈,有些人盲目抢购囤货,有些人过度恐慌解读,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运转,还使讹传进一步扩散。但阴影不挡光明乍现,正是有着那些正确认识疫情的“吹哨人”、医护人员迅速确定诊疗方案、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神速平地而起、四面八方的医疗队奔赴湖北武汉一线、方舱医院医患和谐齐心一同抗疫……也正是因为政府、部门明辨事实,各项安置、管控、隔离政策相继出台,使人民群众多了几份安心和保障。正是因为各界各业的明辨是非、认清局势,我们才能在疫情面前冷静面对、合理应对,为之后各项计划安排的有序实施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诚然,若徒能判断,却无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行动,也只能像王安石所言:“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有怠而愈出者”,最终只能东走西顾、毫无所获。着手施行之时,若不笃行,明辨则变得毫无意义。笃行,是指分析之后能持久努力奋斗且无畏以往、不惧困苦。仅能辨识谋略、纸上谈兵是懦弱无勇的表现,而能笃行,才是应对难题的更一要义。蔚缭子曾言:“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慎行谨言固然是保身的明智举措,但是直面困难,甚至是生死两难的抉择,明哲保身则会终无所为而趋于灭亡。笃行,不仅是面对困难的修身自理之道,也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投身集体建设的重要体现。笃行、力行,是中国人流传千古的品格风骨。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可知,在具有谋略之后的一点浩然意气成了顽强的推动力。正如我们的抗疫英雄、一言九鼎的钟南山院士,两度义无反顾挂帅出征,以其敬业、忠勇、胆识一语定心,使得抗疫战斗在他的引领下得以合理应对。抑或这些平凡而伟大的逆行者、“吹哨人”的无畏坚韧,疫情终灭,人心终宁。这是因为做到笃行而能绝妙应对的例证,将永留记忆和历史。
生而为人,便开启了应对挑战、化解困难的一生。浩瀚磅礴的中国历史,亦是一个不断应对冲击、变革的漫长过程。生活中,我们应对,人格从而健全、成长。历史长河里,我们应对,文化从而坚韧不折、源远流长。新情况始终与我们共存共生,应对的能力是我们智慧智略的彰显。
何以应对?唯二词:明辨、笃行。明辨是认清事实、摸清方向的“观测镜”,而笃行是全力推动、实行终赢得“推动剂”,只有学会应对,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解团雾于通达,化天堑于坦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李大钊先生说过,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材料二::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吴冠中先生也说过,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材料三:
丙申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消息:近日在上海进行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抽测,参加抽测的上海某知名高中男生,能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及格的不到三分之一,能做到10个以上的学生极其罕见。记者从现场监考老师那里看到了一张测试成绩表,表中,引体向上得零分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更让这位监考老师震惊的是,参加测试的很多学生连努力去完成一个引体向上的欲望都没有,表现出的是对体质测试和体育成绩极不在意的态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写作,首先要明确材料的内容,材料一引用“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全面的发展,第二则材料强调“劳动”的重要性;第三则强调“美育”的重要性;第四则是关于“体育”出现问题的事例。综合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本材料的重点是“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综合谈“要全面发展”,可以单独谈“在某方面有所侧重”。可据此立意,注意要求“结合自身的经历”。
参考立意:
克服唯分数论,关注不同孩子的德体美劳的个性特长发展;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改变教育模式;要构建正确的人才培养、选拔和社会评价机制,要重综合素质,也要不拘一格。
优秀范文参考:【以美育人 时代所需】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面对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一定要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华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见,不只是今天,美育早已为人重视,古已有之。健全的人格怎能不懂感受美、欣赏美?而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创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培养目标;看惯了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看腻了还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匆匆赶路,走向一个又一个补课班……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所以,不妨慢下脚步,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围,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绩,还应重视成绩之外更高层次的发展。“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引导青年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显然,只有全社会重视美育培养,创新美育形式,重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的涵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在奔波行走之中,驻足留恋,这生活本来就很美!这样的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人才更有温度,而不是冰冷之躯,对生活冷眼旁观,处处是敌意;这样的人,也是时代所需。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既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期”,遥古畅今,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时代下,同样会产生巨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这就是历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
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范文参考:【幸福的源泉在于修养】
颜回,“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后人尊为“复圣”。他何以有幸获此殊荣?因其居陋巷,箪食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更因其崇高的德行。
我明白了,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
顾城曾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当命运的喉咙被无情卡住时,埃尼奥·莫里康内却没有妥协,对音乐的狂热痴爱使他从容面对一切。父亲卧病不起时,年幼的埃尼奥不得不辍学工作来维持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即使如此,他仍呵护着他那颗勇往直前、快乐向上的心,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电影配乐大师”,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高度的精神追求能冲淡生活的悲苦,并让人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懂得了,幸福感源于何——源于心灵的丰盈、精神的修养。苏轼若因为被贬而整日郁郁寡欢,我想,他一定无法创作出精彩的“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刘禹锡如果因居陋室黯然神伤,我想,他一定无法怡然地书写《陋室铭》;“当代愚公”李保国如果嫌弃太行山区生活苦,我想,他一定无法安然地三十五年如一日,为荒山带来苍翠,为乡亲拔除“穷根”……他们知道,真正的悠然是懂得享受明月清风、阳光鸟鸣;真正的快乐是不畏困厄之锁,把住信念之舵,思想不迷航、行为不迷失;真正的幸福在于执着于精神追求。
生活哪有一帆风顺?因为大地的凹凸,才有了河流;因为温度的变换,才有了春夏秋冬;因为有了境遇的顺逆,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身在尘世间,我们不能左右环境,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面对难题,有的人自怨自艾、意志消沉,以致一发不可收拾,终将迈上不归路。而有的人却始终相信人生是一幅山水画,即便山峦重重,也相信有峰回路转;即便路途艰难,也背上一份希望,大步向前——他们的底气,源于他们的精神追求與修养。
修养高,智慧就能开启,开启了智慧的人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才能与“大道”同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是什么。这也许就是上天赋予人的终极使命。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虽一生富贵,但直到死都在与自己的小心眼怄气,活得不如一生清贫的颜回快乐,此正说明精神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遵于自我的内心,内心的主君是修养。当今,最重要的修养是精神教养,所以,我们,未来的主人,请谨记,提高个人修养,是提升幸福感的正途。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
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像滴水一样,之所以它能滴穿大石,是因为它昼夜不舍的滴水。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天才于勤奋两者之间我会毫不迟疑的选择勤奋。”
天上不会掉馅饼,之所以爱迪生有一千多种伟大的发明,是因为勤奋。爱因斯坦能发明出前所未有的相对论,也是因为勤奋,这些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他们可以闻名天下,是因为他们从不相信于不劳而获。而有些人却天天在祈祷,快点成功,而这当然是痴人说梦,因为老天是公平的,那些成功人士也一样,都是从一个起跑线开始,他们通过勤奋超过那些还停留在起跑线上的人,当然那些还在起跑线上的人就是生活中碌碌无为的人,因为他们天天在祈祷成功,最终还是一无所有。
成名后的马克·吐温再也没有祈祷过上帝,他相信的还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艰难的日子里,他始终把一句话铭记于心:“不要向那些卑微的东西祈祷!只有勤奋的汗水才是最真实的。祈祷天堂里的上帝,不如相信真实的自己;祈祷虚无的上帝,不如付出真实的劳动。”
马克·吐温还没成名的时候,他听老师说:“只要你虔诚的向上帝祈祷,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马克·吐温小时候家庭贫困,买不起面包,他很想吃到一口面包。于是,他问老师:“我想吃一块面包,上帝会给我吗?”老师回答:“当然孩子,只要你的祈祷足够虔诚,上帝一定会给你的。”听闻喜讯后的马克,跑回家拿起圣经,双膝跪下虔诚的祈祷上帝。第二天早晨,他翻开书包,把房间都搜遍了,就是没有找到面包。他垂头丧气的来到学校,她的同桌天天都有一块面包。他就问了她:“你向上帝祈祷了吗?”“没有,我不相信这种虚无的东西,还不如自己去打工。”马克听完这句受益匪浅话。从此再也没有祈祷过上帝。
上帝是虚无的,只有经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方可成功。天天祈祷于上帝的人都是一些无用之人,他们相信于上帝会给他们辉煌,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看看伟大的天文学家霍金,他虽然因病而瘫痪,但他没有等待上帝给他不劳而获,而是刻苦地钻研,最终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成就。
这些事例诠释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不劳而获,不要去祈祷虚无的上帝,要靠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自己辉煌的成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加缪:对未来的慷慨,就是把一切奉献给现在。
爱因斯坦: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范文参考:【承载和超越】
人既是历史的承载者,又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超越者,人固然不能独立于历史长河之外,却也不应囿于时代的牢笼。
有言:“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这句话强调人对历史的承载,人组成了社会与文明。但正如卡尔维诺所说:“人民本身是有重量的。”即现有的文明在短期范围内可能成为人的敌人。在一些特殊时期,文明无法把握自身反而使存在的意义越来越远,因而人需要一個匡正自己、不使自己偏离的架构,那便是历史。人对历史的承载,在文明经历转折点时至关重要,人若不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并继续前行,便是对自身的否定。
但仅仅有承载,便容易陷于“黑格尔式”的历史主义幽灵,把整个人类的历史变成一潭死水。加缪所主张的“把一切奉献给现在”,正是阐明了人应超越历史而创造历史的道理。奉献于现在,不正是创造未来的历史吗?在人肯定并承载历史的前提下,人对于历史便拥有了相当的主观能动性,超出历史的那一部分便会转化为历史本身的养料。此时,人虽然还身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无意间已然发展了历史,使得今时今日的历史超越了前人的历史。
人对历史的承载和超越,正如英雄造时势和时势造英雄的无限螺旋上升,而上述两者缺一,发展便会停滞。换言之,没有承载的超越是反历史,没有超越的承载是非历史。
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从宏观角度来看,承载和超越并存。但若是把这一对矛盾放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便容易在是进是退的问题上构成二律背反。但爱因斯坦曾抱有让个人超脱于时代与社会的信念,即当人类整体在承载和延续历史的同时,个人可以成为超越历史的急先锋。李泽厚先生也在其《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中指出,人类整体不能超越当下所拥有的历史,但对历史的超越,就数量有限的个体来说是有效的。这正契合了人凭借高尚品德超出社会时代的愿望,也给加缪所主张的“历史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更是对承载历史的必要性的肯定。
脊梁上承载了历史的厚积,思想跨越了时代的吐息,手中便紧握了未来的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粒种子,融入大地消失不见,看似消失了,却在悄然间孕育更多新生命。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也需要无数粒这样的种子。
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参考:【一粒种子的力量】
一粒种子,融入大地消失不见,看似消失了,却在悄然间孕育更多新生命。足见即使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它也有自己的梦想,它努力融入大地,是因为它想绽放,于是在那之前,它便不断地努力,吸收大地的雨露,等待花开的那一天,展示绚烂与美丽。
丁酉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5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钟扬曾经说过的话犹在耳边。
一粒平凡的种子,可以为民族的未来带来多大的光亮?钟扬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每年有100多天在最偏远、最荒凉、最艰苦的地方穿梭。他带领的团队手机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
一个人的生命,能够记录到怎样的巅峰?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他攀登到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教授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
只要有种子,就有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让人为之向往、勇往直前,哪怕遍体鳞伤也要逃脱绝境的力量。当绝望的海洋凶残地将人的信心吞噬,是希望化作一叶扁舟载着心如死灰的人们渡过无边无际的海洋,重新去拥抱丰富多彩的生活。翻开历史的长卷,可以看到它如何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如何鼓起前进的风帆。让每个中国人的心田都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去拨动了那激动人心的心弦……
只要有种子,终将有收获。一个有希望的民族需要扎根大地、传播梦想的先锋和英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像钟扬教授这样拥抱大地的筑梦人。扎根西部基层的志愿者许晓艳是一粒爱的种子,将奉献与关爱带给新疆人民;著名教育家于漪播撒的是一粒知识的种子,将知识和最好的教育带给孩子;“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是一粒能生出财富的种子,将幸福甜美的生活带给果农……正是有了他们,人民变得更富裕,国家变得更富强。
“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更要每一个人青年脚踏实地,坚定信念,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做一粒融入大地的种子吧,生根发芽,开花结实,带给大地青翠的生机,金黄的硕果。
攀比源自贫乏
当看到漫画中的女孩如此颐指气使要求自己的母亲时,我们不禁要问:盛气从何而来?攀比从何而来?有人会说盛气来自财富,攀比来自虚荣,而我要说盛气来自虚荣,攀比源自贫乏。
攀比源于感恩的贫乏。受伤时最厚实的肩膀、失意时最温暖的拥抱,父母已经给予我们太多,而我们回报父母的实在太少。我们是否看到父母在工作岗位上日日辛劳?我们是否看到父母省吃俭用只为给我们美味佳肴?我们是否看到父母挣的每一分钱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我们没有看到,或者我们已经习惯父母的付出,不再懂得回报。上学读书索要手机,网上冲浪索要虚拟钱币,在我们一次次向父母伸出索要的双手之后,我们是否曾有些愧疚?愧疚辜负父母的爱,愧疚亏欠他们的良苦用心?不要沉醉在炫耀财富的满足感里,因为那是以父母的辛勤付出为代价的;不要总是要求从父母身上获得什么,因为我们已经长大。我们要学会问自己,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
攀比源于知识的贫乏。知识本应是学生孜孜以求的宝藏,学业有成,方为求学者最引以为傲的珍藏。苏轼敢于自述平生功业,源于胸有“一日千里”之才;李白斗胆“天子呼来不上船”,源于腹内“斗酒”挥就“诗百篇”的豪气冲天。学者因才学而留芳,君子因智明而传世。古人醉心琴棋书画切磋六艺,今人却沉浸于奢豪攀比,何也?这皆源于知识的贫乏。有识之士的满腹经纶足以让人瞩目,无识之士便唯有依靠钱财的虚名为自己徒增亮色了。
攀比源于精神的贫乏。陶渊明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贫贱,在田园山水中觅得生活的真谛,在乡村小道上书写自然的意味深长;梭罗远离城市喧嚣,从哈佛校园步入瓦尔登湖,在鸟鸣与清风的陶冶下,聆听自然,回归真我,不为官场的阿谀奉承低下头颅,不被物质财富的大手捆绑束缚。陶潜与梭罗,两人相隔千年,东西遥望,在名利的诱惑下,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精神的富足已成为他们人生的注脚。在攀比的深渊里越陷越深的人们,你们的精神花园是否过于贫瘠?是否更需要花朵的馨香?
如果你心存感恩,你就不会攀比,因为金钱的背后是父母日以继夜的辛劳;如果你学富五车,你就不会攀比,因为知识的华彩已足够让你发光;如果你精神高尚,你就不会攀比,因为物质财富的多少已无法将你的价值衡量。
小溪没有大海的广阔,却可以装点丛林;丘陵没有高山的巍峨,却可以有柔美的身段……也许你没有别人美丽的容颜,也许你缺少他人天生的智慧,但每个存在的生命,就是一道独到的风景。跟盲目攀比说声再见,找到自己的优势,活出自己的精彩。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打开书,我们可以跨过时空,走进流光溢彩的思想丛林。《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和孙少安两个人教会我们心中要有希望;《草房子》中的杜小康告诉我们要自强自立,勇于面对自己。让我们热爱阅读,大声朗读,享受阅读之美吧,因为书声是世上最美的天籁。
请以“书声是最美的天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佳作欣赏:【书声是最美的天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呆望着老齐站在窗前一副陶醉的神情。窗外天色有些昏暗,而他仿佛要唤醒月亮。只见老齐一手捧着茶杯,一手伏在窗前,满足地“读”着《水调歌头》,情到深处时,手还用力摆几下,显出一副隐忍而无奈的样子。
我忍不住打断他,同他开玩笑道:“老师,你哼的歌有点跑调啊!”谁知一向和蔼的老齐此刻严肃地说:“这可不是唱歌!这叫吟诵,吟诵的可都是汉字的本音,咋会跑调?”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便是我与吟诵的初次相遇,这份奇妙的缘分,使我炽热的青春里有了一方明媚静谧的花地。
老齐之所以开始教我们吟诵,是因为他意识到汉字本音是不能丢的。在那节语文课上,他第一次展示了自己在吟诵上的才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他的气息断断续续,如词人在啜泣一般,婉转凄楚。在古筝如泣如诉的音律下,他继续吟诵:“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读到这,老齐忍不住轻轻摇头,身子稍稍蜷缩,难道他感受到了李清照内心的凄寒与孤独吗?没想到一个男子的声音,此刻却薄得像纱,经不起丝毫风吹雨打。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听到这,我仿佛看见,憔悴的女词人端一杯淡酒,在天暗云低时,孤雁的哀鸣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她未愈的伤口。泪眼迷蒙中,蓦然发觉那只孤雁正是从前替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我看见女词人眉间的思恋,眼角的哀愁,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今卻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老齐戛然而止,他想把时间交给我们,可我们都还沉浸在他的书声里。老齐又给我们放了几段音乐,让我们来吟诵。
大家心里一时都没底,老齐笑着安慰道:“吟诵就藏在我们的血液里,一唤就醒。再不济,还有老师哪。”这时,一个男同学犹豫着举起手:“老师,我想吟诵《蒹葭》,就一小段!”老齐笑着点点头,可男同学底气还是不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你可以根据每句诗的意思变变语调,‘所谓伊人可以带点惊喜的感觉!”老齐提醒他。男生似乎放松多了,按照老齐说的,还带上了点曲子的音调。老齐赞许地点点头,说:“‘宛在水中央的尾韵一定要拖——很好!”男生满意地笑笑,老齐又说:“吟诵啊,一人一个腔调,只要按着你自己理解的情感来读就很好!”
听他这么说,我不禁想起他吟诵《水调歌头》时的那种落寞,难道老齐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着为我们付出了如此多的他,我主动举手,说:“老师,我想吟诵《水调歌头》。”老齐愣了愣,点头同意。
我学着他的样子,挺直身姿,站在暖和的阳光底下,没有无奈的思念,就想象着苏轼与苏辙团圆的情景,按照我想传达的情感,大声吟诵出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老齐,你还有我们哪!我偷偷瞥向他,看着他盈盈的笑脸,我知道,我的心意一定传达到了。
在老齐的带领下,我们用吟诵,在人间四月天里徘徊,凡是走过的地方,都有一树一树的花开。
一首诗里,我们体会高山巍峨,流水潺潺,蝴蝶和我玩耍,鸟儿对我歌唱。一段文中,我们品出你的欢笑,他的哀愁,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书声,果真是最美的天籁。
微笑着面对失败
失败总是不讨人喜欢。人们往往逃避失败,可即使是令人羡慕的成功者的身后也有走过失败的路。既然这样,何不微笑着面对失败?
美国令人闻风丧胆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两次被西点军校拒之门外;流行歌坛的无冕猫王曾被开除出剧团;韩国当红的人气天王Rain曾无数次被“你长得太丑”这句话拒绝;而现在中国流行乐坛的周杰伦成名前更是饱受失败的打击……现在,这些曾经的失败者们无一不站在成功的制高点上为人们所铭记。是什么令他们走出失败的深渊?微笑,是微笑改变了一切。我指的微笑不仅仅是一个表情,而是包含这个表情背后的乐观和坚毅。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周杰伦,他们为了梦想,付出着无数的努力。他们将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遇到的磨难化作了一个个灿然的微笑,用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次失败的打击。于是命运终于垂青了他们,赐予他们与微笑等值的荣耀。
失败不会是一个人永远的烙印。渺小与伟大,断裂与永恒,瞬间与历史,全在于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悲观者说:“成功太难了,我做不到。”于是愁眉苦脸无精打采地将命运交付给时间;乐观者说:“失败有什么可怕的,我能行!”于是笑容可掬斗志昂扬地挑战命运。时间对于二者不同的态度,给出了最公正的判决:悲观者还是失败,而乐观者获得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失败,与其消极等待春暖花开,不如笑脸相迎。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从心理上给自己减压,不会被失败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其次,有了精神支柱,微笑化作动力来征服失败。这两点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你始终保有自信心,不为失败击溃。像诗人汪国真所说:“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微笑着面对失败,微笑着面对生活,有一天你一定能发现,笑一笑,没有什么烦恼抛不开。
微笑是人生路上独具特色的风景,常有自然之微笑则是一种气度和胸怀。用微笑去欣赏失败,仿佛用蜡笔为白纸着上色彩;微笑是成功的花,成功是微笑的果,花开了,果才会孕育。即使有一天成功没有降临你的果园,你也不要气馁,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菌子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你也应当这样想:成功还没有来,但是微笑的我已经嗅到了成功的气味。
微笑着面对失败,如同梧桐的碎片投入火中发出的烈烈绝响,这才是成功的至高境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单反相机并不是被同行打败,居然是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它品牌方便面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吗等外卖。打败卖单车店铺或修自行车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
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这一切都很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佳作欣赏:【居安思危方能不败】
单反相机可能从没想过它们会在时代的潮流中被智能手机打败,方便面巨头也可能没想过越来越懒散的人会有一天竟然拒绝它们。时代并没有给这些处在鼎盛时期的企业任何提醒就抛弃了它们,它们也没能在时代之中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而走向下坡。所以,任何人都应该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代打败你,可能并不是你违背了历史潮流,而只是因为你只是在时代潮流之中不能立于潮头。每一个“弄涛儿”只能向涛头而立,方能“手把红旗旗不湿”。
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只有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不停忙碌,因为它知道只有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根,因为它知道只有根扎得牢才能顶得住暴雨狂风。动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条件下为以后的艰难做准备,我们人类呢,不是更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经济发展迅猛、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往往会过度沉浸于自我的优越感之中,而忽视了来自周围的危机和挑战。要知道,糖衣炮弹有时比冷兵器的杀伤力来得更为强大。你的对手可能是“智能手机”“外卖”等你意想不到的对象。而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失去了前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又怎么能够脚踏实地地向未来发起挑战,又怎么能够如初生的朝阳般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向上攀登,直至达到人生的辉煌点?因此,摒弃盲目的优越感,树立必要的危机意识,我们才能在发展路上越探越深,越行越远。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张瑞敏率领海尔走向世界;“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告诫,使比尔?盖茨率领微软席卷全球。“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在顺境中看时代,在危机中求生存,树立危机意识,不断推动自身前进发展,你的人生将更加稳定和开阔,更加丰富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