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敬畏,是人性当中最杰出的胸怀。心怀敬畏,才会在人世间不卑不亢,自在淡然,让灵魂慢慢舒展,使美丽缓缓绽放。
虽谈敬畏,我们却常常对于某些事物只存畏,何来敬意。诚怀敬意,重视一切事物的价值与意义,本来就是一项难能可贵的事情,更何况在这个人生浮沉皆变数的时代。于是我们在大多数时候,毫无敬意理所应当地享用着事物的一切,这怎么不叫人痛心流泪。甚至于无敬无畏,只有凭人乱说的满纸诺言。敬不是空谈,不是气概;畏不是软弱,不是害怕。敬畏是敬仰,是膜拜,心怀敬畏是勇者的特质。李白劝慰友人,高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敬畏自然的神奇;苏子叹沧海一粟,是敬畏生命的浩渺。博观约取,由此观之,敬畏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只有心怀敬畏的人,才会得到身边人的认可以及某种机缘的垂青。
敬畏自然,是世间生灵共存,人类社会长久发展的必需;敬畏经典,是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记忆的文化传承,对人类文明的固守;敬畏才能,是在社会竞争中赢得人才与事业的资本。年轻意气风发的汉武帝对天下才士的以礼相待,正是一种敬畏的体现。敬畏,使得天下贤才感受到武帝渴望才士的胸怀,使得王朝之外的广大国家反敬畏于这个王朝的气量,能让天下归心,万朝来服。这是一个君主的敬畏,是一个民族内部永不磨灭的光芒。
相反,当失去敬畏之心时,也意味着生存亦不久矣。始皇一统天下不久,便大兴土木,肆意挥霍,到了二世是更加残暴奢侈,却还想着千秋万载,世代延续,不顾苍生疾苦,以至于水覆行舟,这是没有敬畏之心的悲剧。孔子仁爱,老子无为,墨子尚贤,万钢畏法度,他们都不曾否定敬畏的重要性。历史以泣血的事实为我们镌刻下敬畏的必要。古时如此,今朝亦矣。现代社会的竞争愈发残酷,时代的特征积累着其的血腥,将和善淹没在殷红之中。所以和善才更弥足珍贵。而和善的本质是敬畏。
敬畏是一朵绽放在心间的花,摇曳着一茎恬然淡泊;敬畏,是一首云淡风轻的小诗,点染着一段厚重平实。敬畏,更是一种智慧,它能够让一个开放多元的对于一个渺小的灵魂产生令人惊叹的敬意,甚至于改变一种行业或者整个世界的走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一些怪象,一些学生动不动就粗口成章与人吵骂,还约在一起打群架、下毒、动刀子甚至杀人。这些人基本都是学校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不尊敬师长的人,他们都没有一颗敬畏之心。
那么敬畏是什么呢?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是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觉,是一种对事物的态度。“敬畏来源于本心”这是王怿同学在诗中写到的,这句话也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感触的同时也在反省我自己,我有敬畏之心吗?
我想,我是有的,在学校我敬畏我的老师及那些管理我们、教导我们的人包括学校领导,门卫,食堂管理人员等;我有尊敬我的同学,不与他们发生矛盾,团结友爱;我也敬畏校规,不去触犯其中任何一条,安安分分做好自己……
但转念一想,我在家就没有敬畏之心。我回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手机,然后就聊qq,玩游戏,根本没有关心我的家人们,更没有帮助他们捶捶背,捏捏肩,聊一聊天,他们每次叫我出去帮忙干些什么的时候,我总是不耐烦的答应,然后放下手机,意冲冲地跑去帮忙,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急于求成,然而总是把事情搞砸,最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干完,然后急忙跑回房间玩手机。家人们见我急冲冲的跑回房间玩手机,总是叹气的摇了摇头;有时他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来苦口婆心的给我讲道理,说什么“要想到学习,不要总想到手机,手机有什么好,我看着你都要钻到手机里去了……”我听得不耐烦了,我当时超级委屈,一连几天都不理他们。现在想起来,我当时太迷恋手机了,忽略了身边的亲人,对他们冷冷淡淡,还大喊大叫,一点敬畏之心都没有。我今后要合理安排时间,多多关心我的家人,对他们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同学们无知者无畏很可怕,比这更可怕的是无知者还无所谓。人无所谓不仅远离了神圣,同时也靠近了罪恶;正所谓,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望我们大家人人怀有敬畏之心,做最好的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我喜欢读书,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
那时大概就是一两岁吧,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什么《儿歌大全》,《认识水果》之类的都有。我每天把它们捧在手里舍不得放下,现在想想也真是有趣,那么小就喜欢看书。也许那时只是喜欢书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而已,并不是对那些文字有多少兴趣。虽然如此,我那时却认得许多事物以及不少儿歌。
我的幼年,萦绕着淡淡的,稚嫩的书香。
就这样恍恍惚惚度过几年,转眼间,来到了幼儿园。这时,父母意识到该让我接触到一些新的知识了。童话,大概是我最喜欢的吧,虽然斗大的的字不识几个,但母亲是我的免费朗读机。童话可真新奇,美丽的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勇敢的骑士、善良的人们,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配上美丽的插图,很是讨我喜欢。至今家里仍然完好保存着我儿时读过的儿童书籍。这些都算是我年幼的“珍宝”,也算是我童年一段美好的记忆。
我的童年,流淌着糖果味的,粉嫩的书香。
正式踏入小学的大门,渐渐的识得不少汉字,一些简单的书籍自己可以独立地阅读,再加上拼音大哥帮忙,看书已不是难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阅读杂志与小说。《儿童文学》里有各种各样励志小故事、智慧小故事之类的,很实用,我也在其中收获了不少知识。《查理九世》可是完全不同的,神秘、冒险、还带有一点点恐怖,是我喜欢的书籍。父母很支持我的阅读,只要是我喜欢的、适合我阅读的书籍,父母都会给我买。无奈年幼无知,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废了不少视力,哎!现在想想也有些小懊悔。
我的小学,弥漫着天真的,惊险的书香。
迈进初中,品味提高,终于拿起同龄人很久才能看完的经典名著。这些书可谓是“高大上”,比童话书之类的更有意思,虽说有些地方比较晦涩,但也深受我的喜爱。
我的初中,伴随着高雅的,完美的书香。
那韵味十足,泌人心脾的味道,来自灵魂的书香,一直伴随在我成长的路上!
坐在窗前,捧一本书,听风划过耳边,看云缓缓飘去,品淡雅书香……
很多人都在追求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在规则中才能追求到的。
没有规则,交通便不能通畅;没有规则,学校便不是学习的场所;没有规则,国家便难有和谐;没有规则,世界将会是一片混乱。
不能将书私自带出图书馆,是哈佛图书馆的规则。尽管在图书馆遇难后归还已成珍稀的书,但是毕竟之前无视图书馆里的规则,开除出校就是必须的了。
一个人不管到哪里,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你是身居要职,还是普通百姓;不管你是出于无意,还是出于善意,都得敬畏规则,唯有敬畏规则才能共建和谐。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自己。
规则既然制定了,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去遵守,没有人有特权。不能在公共场所说脏话、扔垃圾,这是公共环境的规则。从呀呀学语小孩到耄耋老人都得遵守这些规则。能够遵守这些规则,也被认为是有道德之人。然而,却有人无视这些规则,逆规则而行。随处吐痰,随手扔垃圾,更有甚者随处大小便。脏了环境事小,丢掉自己的形象,丢了周围人的脸事大,更何况这是对公共规则的轻视,就像伸出手狠抽自己的脸似地,那点难得的人的尊严都丢没了。在这里,敬畏公共环境的规则,便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生命。
这里得说说“中国式过马路”。说实在话,说“中国式过马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心里是很不舒服的。但这是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了许多中国人的一种习惯,长久以来,这种习惯凌驾于交通规则之上,只要想过马路,就当斑马线和红绿灯不存在,更当过往车辆不存在,想过就过。这些人是否想到十字路口的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是因为什么,是否想过,在斑马线处的斑斑血迹是因为什么,那公路上被抛出十几米的行人尸首是因为什么。那都是对交通规则的漠视,无视红绿灯,随便横穿马路的缘由啊。在这里,漠视交通规则,就是漠视自己的生命,敬畏交通规则,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啊。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天行健,地势坤,这是天地自然的法则,所有草木虫鱼皆在遵守自然的规则。只有人,肆意的搜刮,无情的破坏;这还不够,还对大气任意排放有害气体,对河流任意排放有害污水,对泥土任意丢弃有害物体。这不,全球气候变暖了,各城市被雾霾肆虐了,热带雨林锐减了,土地大片沙漠化了,生物大量灭绝了,人类也将慢慢失去可以生活的家园了。请问,这是为什么啊?这是人类自己不遵守大自然法则换来的恶果。敬畏大自然法则就是敬畏人类自己啊。
现在警醒还来得及。那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就是想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公共环境中重拾自己的尊严;那酒驾处罚和不听红绿灯指示乱过马路的处罚措施,就是想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要敬畏规则珍惜生命;那大量的植树造林不就是为我们人类自己赎罪的一大举措吗?
敬畏规则,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做到的。
真理和知识如星空般浩瀚广阔,人类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个褶皱,就算穷尽一生地仰望和接近,也不能数清有多少星辰;再怎么贪婪地攫取这美景,所能得到的不过是倒映了满天星辉的双目。与人类个体的脆弱有限相比,真理是永恒、无限并且不朽的。站在真理与知识的殿堂前,任何的人类个体都何其渺小,看着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绝对与相对的差距,怎能不让人心生敬畏?
有的人的一生就是追求真理的一生。牛顿、居里夫人、季羡林、老舍、祖冲之、华罗庚、苏格拉底、尼采……他们是负箧的采玉人,在大山深处开凿自己的玉脉。他们对于真理的追求,一如史铁生所说,是“有限此岸向无限彼岸的眺望,相对价值向绝对价值的投奔。”甚至,在读一本书的你,也可从中窥之一二。追求真理的人因术业专攻不同,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其中有些未必是能让人扬名立万的职业,但真理能赋予人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丰饶,而是精神的强度、灵魂的深度,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真理是跨越时空的存在,它所属的世界,是与现实生活相对的、一个人心灵的外太空——在那里,人类可以不受重力的拘束,自由漂浮。求知者所见到的,是生命除了当下还有别的,除了现实还有旁在;他们不甘心被时代蒙上眼罩,一辈子只与现实为伍,不甘心乖乖在笼子里踱步,在肉体被驯服之后还要交出灵魂。一个人的灵魂若是只埋头于生活琐事,不去时代的地平线以外旅行,不去光阴深处化缘,不寻着古代的蹄印搜索未来的马匹……那就不仅是活得太泥实太拘谨的问题,而是生命的自由度和容积率遭到了危机。若此,人生即难成一本书,唯有一张纸:再大,涂得再密密麻麻、熙熙攘攘,也只是薄而苍白的一个平面。
法国作家纪德说,“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孔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真理并不神秘,只要你努力就能拥有,但是你懂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真理虽不能果腹却令人精神愉悦;虽没有形状却能令体形最巨大的人望而生畏;虽没有实体却能穿越时空代代流传。真理,怎能不让人敬且畏呢?
在现实社会中,这一切却好象反过来了。商人在做学问,学者却忙着谋利,在追寻真理的路上,多了许多心存杂念的人。当“专家”成了“砖家”,张悟本的绿豆被抢光,真理成为发财手段而非人生目的;当一些人只触碰到了真知的衣角、嗅到一缕幽香,就说已看透它的真面目,让真理成为“作人打扮的小姑娘”;当人们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或个人利益,甚至不惜隐藏真相、扭曲事实、伪造“真理”……这些心态与作法,难道不令人深忧吗?
想到王守仁为“格物致知”,“格竹”到生病;澳洲昆士兰大学“沥青滴落”实验已持续86年,布鲁诺因质疑日心说被处以火刑。可见,真理之路并不平坦,人类有的时候心甘情愿的为它付出了高昂的学费。但是求知者身为孤单的音符追寻浩瀚的乐章的努力会前赴后继。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