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怎见浮生不若梦作文怎么写?下面我们范文网高一作文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怎见浮生不若梦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一)
一个人的世界,
抹不去画地为牢的孤单,
寂寞泛滥成灾,
心海的尽头潮湿一片。
流年拨了思念的茧,
伤痛依稀蔓延,
曾经询问自己,
究竟为何如此,
心却不知。
我真的觉得你没有什么好,但为什么就是谁也代替不了,人,果然就是这样的犯贱呢……
(二)
冰雨入眸,
凉意丝丝流转,
花开一季的妖娆,
谁错过谁幽深的等待
犹记得你的转身
是那么清冷决绝
让我连挽留的理由
都说不出口
当雨落下的瞬间
我已泪流满面
轻描指尖的落寞
让那打湿的叹息
幻化成琉璃
风迷离的那季
选择遗忘过去
我们终究成了
那朵彼岸花
演绎着陌路的繁华
(三)
梦醒时分
静倚在楼阁之上
煮一壶老酒
邀月共饮
张扬的墨发
划过不羁的脸颊
风干在眼底的泪
伪装的完美
离开这场爱的风雪
找寻残缺的心
拥抱着孤独
等待下一站的幸福
也许我们不必爱得那么卑微,真的,当红颜已老,年华已逝,谁也不是谁的谁,红尘阡陌,你我不过是擦肩的过客,却让我们误以为寻到了良人。也许相濡以沫真的不如相忘于江湖……
元遥出身贫寒,小时候就被买入县令府中做丫鬟,受尽折磨。她七岁那年府中少爷中邪,老爷请来驱邪的梦山道人一眼就看中她,讨了她当徒弟。从此她跟着梦山道人浪迹天涯,梦山道人倾尽所学,将各种道法都教给她。
在她十三岁那年,就已经能降服作祟害人生病的小鬼。那以后梦山道人便遣她单独行动,她被水鬼溺过,被蛇精缠过,多次险些丢了姓名。梦山道人说,这些都是历练,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要处处小心,与妖魔打交道,你若不能制住它,它就会将你撕碎。
直至今年春,梦山道人让她赶往江南迟云山下的迟云镇与他相见。数年不见,她出落得亭亭玉立,梦山道人却更老了,精神也消减了许多。
梦山道人说,这山中隐居着一个怪物,作恶多端,妖法极其厉害。四十年前他与他斗过,不想落败,师妹尓烟还被那怪物杀了。怪物每过十年才现身一次,现身之日必是端午。
“元遥,我十五年前第一次见你,就知道你能胜他。尓烟本能胜他,不想受了他的诱惑落败,被他杀死。你比尓烟无情,悟性也胜与她,必可将他除掉。”
元遥心道,此话不假,我的确无情。多少次那些即将灰飞烟灭的鬼怪苦苦哀求,她都不曾心软。该送归阴司处置的送归阴司,作恶多端的一剑劈散,让它们灰飞烟灭。因为她效率惊人,阴间的通判、鬼差都识得她,关系匪浅。她很爱财,有人请去驱邪捉鬼,必收酬劳,金银珠宝零碎铜钱甚至米粮蔬果皆可,就是不能免费。就算这些年颠沛流离,她也没亏待过自己。
本来嘛,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说:“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释圆听后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说:“施主,请用茶。”
年轻人呷了两口,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儿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说:“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沸水送来后,释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年轻人俯首去看,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袅袅溢出来。年轻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释圆忙微微一笑说:“施主少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沉沉浮浮得更杂乱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在禅房里轻轻弥漫。释圆如是地注了五次水,那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沉浮浮,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洌。
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我无意在本文讨论关于《浮生六记》之文学成就,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我亦无意讨论道德问题,讨论道德容易让人失去条理而发泄个人情绪,道德有时候是偏见的代名词。而这里,我更倾向于直接探讨书中男女主人翁的一些心理现象,以及对两位前辈的读后感做出回应。
芸:
满足某种欲望是推动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根本动力。对于一种无害他人的欲望的分析和探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抽象性描述词汇,如"好"、"不好"。
在此书中,人物芸最引起重视或讨论的行为是:为夫谋女。行为的产生必然是有动机的,然而,动机亦分为有意识或无意识。根据弗洛伊德和荣格心理学,我个人认为促使芸产生此种行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芸可能是个双性恋者。在男权且强势家庭观的时代,她可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或者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性取向。芸通过为丈夫推荐美女,以满足自己对女性的征服欲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把其它女人推给丈夫而满足自己的性欲望,尽管她未必参与其中的性行为。
2、芸可能会因为在成长中的缺乏足够的父权的关爱,她的人格里有严重的依赖感缺失。她需要通过极力讨好和服务他人而得到心理上的依赖感和存在感。这往往是种不自知的状态,但即便是不自知,通过某些行为平衡潜意识中的欲望也是会使人得到快感的,所以芸乐于服务沈复,美其所美,欲其所好,她通过沈复而确立自己的存在。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强迫式服务人格"。
打开窗户,一阵春风抚过我的脸颊,抬头仰望天上的太阳,再低头俯视地上的小草,感悟着生命的本质:没有色彩,没有芳香。然而暖风报春、阳光普照,春风与太阳因此而被赋予生命,生机勃勃,小草也因点缀万紫千红而沁人心脾。
我曾听得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到寺庙中找释圆僧人诉苦。释圆请他喝两杯用同种玉观音冲沏的茶,然而一杯没有一丝茶香,另一杯却清香不绝如缕。年轻人觉得很奇怪,便询问僧人。
释圆道:“用水不同罢了:温水中,茶叶轻浮于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便在沉浮中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春的幽静,夏的炽热,秋的丰盈,冬的凛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中的茶叶呢?不经风雨者,便如同温水沏的茶,只漂浮于表面,无法浸泡出生命的芳香;而栉风沐雨者,却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后,才有那沁人的清香。”
浮生若茶,我们的生命何尝不是一杯茶,命运不就是那一壶决定有无芳香的水吗?不管我们是否是雨前龙井,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农家野茶,只有杂经历了在沸水中艰辛地沉浮后才能释放出蕴藏的芳香。而我们的生命只有在经历了挫折与磨难后,才会释放出生命的芳香,正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孔融让梨,将品德之美远扬于后世;昭君出塞,将青春之花绽放于异乡;岳飞抗金,将热血豪气释放于战场——就让我们如惊鸿般短暂的生命,像夏花一样散发出绚烂的芳香吧!
元遥请瘦得皮包骨头的梦山道人在迟云镇最豪华的酒楼大吃一顿,看着梦山道人狼吞虎咽,心中叹道,让你当老好人,饭都吃不饱。
梦山道人道:“我当年把你从县令府中要出来,就是看中你天资极佳。虽然你没有尓烟那种天生的招魂眼,你却有一颗石头心肠。山里这怪物厉害得很,最擅长蚀心之术,他却伤不了你,你的软肋不在心上。”
石头心肠。
元遥晃着酒杯,粲然一笑:“师傅,我去制伏了他,你拿什么酬谢我?”
“你若能制伏他,我就将毕生修为渡给你。”元遥摆手:“我不要我不要,给我点值钱的东西。师傅,把你那张画给我吧。”
梦山道人随身带着一卷画轴,元遥从未见他展开过,他也不给她看。梦山道人叹道:“我就知道你在打那幅画的主意,那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只是故人的画像罢了。”
“难道是师娘的画像?”
“不是,贫道一生清修,哪来的妻子,只是故人。”
说完这句,他就醉了。酒不曾醉他,他只是想起故人,便醉倒过去。
元遥悄悄抽出他包袱里的画轴展开,是一幅女子的画像。那女子眉目极美,笑意盈盈地立着。画上只有两个字,尓烟。想来这就是梦山道人的师妹,那个当年败于怪物之手的尓烟了。
她将画卷起塞回包袱里,看着梦山道人趴在桌上,打翻的酒杯浸湿他的头发,漫过他的脸,他都没有醒。他的梦里该有尓烟吧?睡得这样香甜。
那怪物杀了尓烟,梦山道人恨他入骨。帮他一回吧,他当年救了自己,这辈子也该报答他一次的。
于是端午那日,她就站到了山道之上,等来了梦山道人口中的怪物,程恨风。
作者沈复(三白),是清朝一个生活较清贫的文人,虽然不是富贵之家,生活也遭遇诸多坎坷凄凉,但他又非常的幸运的是,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一个红颜知己相伴,他的发妻芸娘是一个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中国传统女性,聪颖、善良、可爱、活泼,有了她,清贫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人生显得多姿多彩,可惜早早离他而去,书中弥漫着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中,虽写乐事但始终有一股淡淡的、深沉的忧伤萦绕其中。
书中内容主要有:一是闺房记乐。主要回忆与芸娘从小青梅竹马,婚后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二是闲情偶寄。主要是文人的闲情雅趣,中间穿插与芸娘的生活细节;三是坎坷遭遇。主要是家庭变故,生活落魄,芸娘病逝。四是旅游快记。主要是描写曾经游玩过的山水风景。五是域外游记。主要是记到琉球国所见所闻;六是养生之道。
书中因主要是怀念发妻,故感情真挚,语言平淡朴实,但又深沉耐人寻味,人生的不幸遭遇、对芸娘的深切怀念,用简洁平淡的文字表达出来,寓浓情于简约,委婉而又深致。
作者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可爱女性,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难忘,因了作者的记载,她的故事、她的形象,从古代活到了现在,直至将来。
浮生若梦,繁华未央!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失落了自己的心,冷落了整个的自己……
距离我们相聚的时候就快过了一个学期,我不知道这一学期我是怎么度过來的,就这样迷迷糊糊,懵懵懂懂……
每天就这样开始自己的生活,起床,上课,吃饭,睡觉。很简单,也很平淡……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平淡得如同一潭水,一潭死水,荡不起一丝丝的涟漪。突然,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就这样,如同一个木偶,被一串无形的线牵着,行尸走肉般的舞动着……
很多时候,有朋友,同学们问我过得怎么样?我都会告诉他们,还行吧!其实,我过得一点都不好……我讨厌这样的生活,我讨厌一个人这样迷茫,无助的过下去……在这里,虽然每天都有很多人,总感觉自己还是一个人,有很多话,却找不到一个人倾诉,总找不到一个可以真正信赖的人,可以为了对方付出一切的人,那种真正的兄弟!有很多次想要喝酒,想要醉一次,却找不到一个人能陪我,总感觉这梦想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苍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在宿舍都是各自忙自己的,这时,突然好怀恋中学的时候,大家在一起疯狂的日子。而我,每次都只能一个人在阳台里静静的抽着烟……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治愈着我内心的孤寂。慢慢的,习惯了在深夜,伫立在阳台,点燃着一只烟,望着阳台对面的那条小道,时不时有各种人或是匆忙,或是悠闲的走过,或者看着对面的施工工地,看着那些忙碌的工人,有时候,也会仰望着夜空里昏暗的弯月,或者淅淅沥沥的小雨……
很多时候,很想找个人聊聊,于是就看看qq里的好友,接着翻翻通讯录,却发现,能聊的永远都只是那几个人,打通电话了,听着他们诉说着他们的好事,烦恼……本很多次想告诉他们自己的情况,可是却迟迟没有开口,直到把电话挂了……因为,我想让他们觉得,自己过得很好……
本来也不想说这些的,不想让在乎我的人担心。只是一个人如果把情绪堆积的太多,迟早有一天,会彻底的崩溃……我真的很害怕,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真的会疯掉!
曾经以为,真正的感情是牢不可破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可是,在时间的面前,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曾经一个自认为很好的朋友,结婚了,可是却连说都不说一下,呵呵,可能是婚前太忙,把我给忘了吧……或者说,是时间把我给忘了吧。
《闺房记乐》中有一段:余尝曰:“惜卿雌而伏,苟能化女为男,相与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不亦快哉!”芸曰:“此何难,俟妾鬃斑之后,虽不能远游五岳,而近地之虎阜、灵岩,南至西湖,北至平山,尽可偕游。”余曰:“恐卿鬓斑之日,步履已艰。”芸曰,“今世不能,期以来世。”余曰:“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芸曰:“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后写到在小园之中,芸很高兴地说:“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读到这里,我想到的竟然是电影《飞屋环游记》!因为芸的这句“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可谓与《up》中艾丽在日记本最后写给卡尔的那句“thanks for the adventures”异曲同工,套用豆瓣上此片人气最高影评的题目来概括这份感情,那就是“最华丽的冒险是与你相守”。
管城毛颖作长诗几句,写尽道尽途穷。
截墱留鞭叹生死几许,品完尝完艰辛。
今不如昔,金兰之契。经国之才,不负盛名。
怎见浮生不若梦
广寒如眉,皓月当空,月挂酴醾,偃仰玉尘。
杀了他是很简单的事,只要一声命即成。
我没有做错什么。
是他已分不清理想的皇室与实质的朝政。
明明只要妥协,就可以避免的。
一席白衣飞瀑流云,一朝红霞残血夕曛。
【人不见,水空流。】
【一袭白衣不染浊物,不自藻饰的面容,一头墨发披散在肩。即使此刻已在刑场之上,也不见有任何之胆怯。
我淡淡地微笑着。今日,便是我的死期了。
纵然有三千大学士联名上书,亦是改变不了而今的局势,这我早就料到了。
作为大将军的司马,是定不会让人挑战他的权威的。
我望向那抹深蓝色的身影,轻叹了口气,如今帝王无能,将军已掌握朝中大权,其间狼子野心,亦非小也,他也曾想要拉拢过我,但……
我曲膝淡然跪下,仍是带着笑意。轻瞌双目,淡然抚琴。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玉竹曾记凤凰游;铮铮琴声,在空中飘荡。飞纤指以驰骛。一字一音,渗入人心。一曲毕,此刻已是行刑之时。我将琴放下,摇摇头:“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语毕,刀落。】
【温润如玉的眉眼一如往昔,一袭白衣浑然天成,飘然欲仙。】
我迟疑地开口。
“叔夜……?”
“司马。”
“你是叔夜?”
“不错,如子所见。今日,便梦回于梦。”
“何须此行,余我非一界中人,既去,何归?”
“非也,是为‘留。”
“留?然,何理使之留?”
嵇康轻叹一口气,尔后曰:“三千浮华不过一回,一梦岁月之时,无可厚非,却盼劝尔。叔夜,何必做此伤天害理之事……”
“伤天害理?伤何天害何理?”
“残害忠良亦非伤天害理之事?”
“当今皇室庸政,不可掌管一世者也,吾尽义,杀所不衷而留所有余。吾等救苍生,造天地,不可以害理伤天。”
嵇康望向司马昭,眼中如死寂的无漪之潭,看得司马昭竟有顿时的凉意。
其后,曰:“己非鱼,安知鱼之乐焉?汝非王,安知王之无能焉?不知何时起叔夜也叫起孔夫子的伦理纲常来了?”
“孔夫子礼节虽繁,其言论却是救国之良方。子民子民,为王者,爱民如子为其本,敬贤礼士为其末。司马,惟有礼贤下士,爱民如子,亦才能得人心,如今你心尽失民心,以遗名青史易其王之反位,实在不值啊。”
“够了,我意已决,弱之肉,强之食。强者生,弱者亡。叔夜,浮华未尽,良夜已坠,你走吧。”
风萧萧兮易水寒,当风拂过我的面颊时,一切终停。
易水两岸,残风凛骨。萧萧寒月,凌皮远岸。莹莹水天,魂旧梦兮。潮起浮华,潮落。
彼岸雪落,风花散尽。
吾兮离兮魂旧兮,梦兮意兮浮生兮。
你所到达的彼岸,是我永远不能去窥见的仙境,那无欲无求不沾人间烟火的仙境。
我自知我已深陷浮生的烟火之中。
那人的音容笑貌已随着他生命的消逝全无踪影,犹记得一曲《广陵散》。
如临仙境,无欲无求,纵情于山水间。
绝响,人间。
那抹身影渐渐从我眼前淡去,甚至让我怀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那人的话语似是仍在耳畔。
当吾执笔写下: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后一面若冠玉的童子对我说:“汉明,家师有请。得罪了”便来着余的手飞向天边。吾未曾露出惊慌,只是心中道:吾堂堂严嵩,位至人臣,听闻七品顶三过,不知相国顶几何?只是疑惑那俊俏小童呼吾汉明乃是何意?也罢修仙之心难以揣摩。
童子立定道:“开”眼前空白消尽,赫然石阙拔地而起,缓慢打开。万丈祥瑞泻出,倒是另人心旷神怡。“汉明,走吧。!家师以等候多时了,迟了便有惩罚降下”。吾快步跟上道:“仙童可知从吾身上被祥瑞带走的黑点是什么?”“汉明,无须担心那是罪业。家师让小子帮你洗刷掉了。走吧。”不多时,至门前方觉大殿不必紫薇宫逊色。台边立着神魔鬼将,煞是凶狠,九天之上玉雕宝座端坐一宝相庄严的男子,时而年长,时而年少,面皮千变万化。不由得暗暗揣测:人有万相,面为其一。
“汉明,你悟了吗?”
“真君所说为何?”
那人伸出一指,冒出一缕金光转瞬射入吾泥丸宫。
吾单膝跪下:“帝君,一切的一切吾都想起来了,谢帝君!”
“汉明,添此业罪无法消除你悔了吗?”
“弟子不悔,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吾上世逍遥就连那九五也不及,为何悔?。”
“那晚年的凄惨,后世的骂声”
“气数已尽,该有此灾。留名后世,其法有二: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汉明知足了”
帝君像是叹息摇头,又像是点头高兴。不知其意。
“汉明,你悟了吗?”这声音带着无上威严,洗涤人的身心。
“帝君,弟子知错了。凡间业果,却是难以消除,不如再轮回一世做一回忠臣,谋取功德以此相抵。”
“汉明,你错了汝乃汉明非严嵩何来业果?尔身现浮世,利欲熏心,不能自拔。需经轮回感悟天道,以求长久。便允了你。当一当那岳飞。去吧汉明!”帝君玄玉手一推,吾便跌入时空。
“哇……哇……哇……”“孩子生了,是男孩。”接生婆大声喊道……
“今日便取名为岳飞,震我岳家门,孩儿可明?”
“飞儿,为母便在你背后刺字为精忠报国,孩儿还需忍耐。任何时候都勿忘。”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将军,好诗啊!看吾便去灭了黄龙府,复我大宋威名”
“将军,不能回去啊,今圣上以二十八枚金牌枪召回朝怕是受了秦桧那小人的蒙蔽,不如我们揭竿起义,让他们知道岳家军的厉害!”
“将军,我错了”
吾复穿上铠甲。“就算被斩尔等皆不可造反!需对得起那:精忠报国。”
“将军,那狗皇帝居然以莫须有的罪名斩了您,我定将那人踢下位,再凌迟秦桧!”
天地猛然想起浩然正气:“精忠报国!”
“将军,我错了。等我战死沙场便来陪您。虽然有愧埋忠骨!”
……
场景依旧
“汉明,你悟了吗?”
“帝君,弟子已看破了,为人者当为世取福。念他人,悟自己。就如后世某歌星言:如果能够多一点点微笑,生命也会多一点点美好。那歌星若生在今朝必为贤人!汉明最为佩服。以他人为大,以自己为小。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何不帮助他人?有事你的顺手而为就能帮别人渡过那已渡过的坎。长此已久,孔圣人的大同社会中的夜不闭门,路不拾遗。便是能够实现。何不为?”
帝君闭眼沉思。忽有金光由泥丸宫冒出直冲九霄,却未破坏那石阙。庞大的气息压得汉明不能动弹。但气息瞬息收敛。
“恭喜帝君突破桎梏。”
“汉明,朕修无情道。不入红尘,超脱世外,不为人情世故而动心。你却悟了有情道,路却能走的更远。汉明不愧为修仙奇才啊!”
“帝君,吾愿救助世人,轮回千载。愿帝君同意”
……我杨锐,九五年生,爱许嵩。
帝君英明!
众神魔鬼怪抬头一看帝君随汉明后入世。为那歌星,即许嵩。
“帝君某虽无才,愿领众神魔鬼怪救助世人……”一人便从神魔鬼怪中走出。“即日起吾便为诰天大帝!”
林语堂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确实,以男性的眼光看,陈芸确实是一个可爱的女人:从外表看,长的不错,(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有一股娇憨的女儿之态;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是自学成才,会写几句诗词,女红做的很好,炒的一手好菜,绝对是心灵手巧;重视礼节,但不死板;对自己青梅竹马的丈夫一片痴心,就算他不好好工作、喝酒嫖妓,也毫无怨言;甚至看到别的男人纳妾以后,还专心帮丈夫物色一个“美丽而有韵味”的小妾。这种漂亮又有情趣的女人,大概是每个男性所梦寐以求的妻子吧!
但是,女性是否愿意成为陈芸一样的人呢?恐怕不是。
受时代的局限,陈芸是一个家庭妇女,没有自己的工作,经济上绝对的依附于自己的丈夫。当公公婆婆误解自己的时候,毫不辩解,任由自己被冤枉。当丈夫失业、经济拮据而丈夫却不去找工作,每天沉迷于书本时,也毫无怨言,任由丈夫所为。同样是受到时代的局限,不但容忍丈夫出入青楼,甚至还专心为丈夫物色小妾。在现在看来,实在是太糟践自己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沈复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男人”呢?这个绝对没有。
沈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沈复勉强算是一个富二代(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本来是个文学青年,后来家庭变故,就在19岁的时候放弃了科举,学习经商,从此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走遍了大清国。文青的毛病很重,失业的时候也不想着养家糊口,只顾着钻在故纸堆里,吟诗作赋。好面子,为别人作保,然后自己被债主追债。当妻子被父母嫌弃的时候,没有能力、胆量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妻子。不时出入花街柳巷,流连于青楼之上,在妓女身上一掷千金。
不可否认,沈复和陈芸彼此有深厚的爱恋,一片痴情,天地可鉴。但是只有痴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力量。没有力量,就不能保护彼此,不能保护自己,不能修正性格上的缺陷,最后留下的只是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勉。
人生愁恨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昨夜的雨,飘渺而下,氤氲的雾气蒙上车窗,窗外,一缕荒烟,几点残红。
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阳,懒懒地透过云间,一束束光线经百般狰狞,终于穿透云层洒落各地,默默地弹着属于自己的歌。雨,留下了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的温湿空气;还有那空灵的天空。云雀划过天际,残留的鸟鸣声,也渐渐远飞。天边泛起一丝七彩光晕,若隐若现,在宁静之中在荡涤,心,不由得平静下来,任往事随思绪蔓延,发热的眼眶中,有着什么,模糊了我的视线,记忆却越发的清晰。
经历了炎热的夏季,跨越了纯净的冬季,走过了韵意的秋季,我的脚步,又一次踏进了春的领域。早已抽至的嫩芽,时不时有几点柳絮闯入我的视线,好像在湛蓝苍穹中零落下天使羽翼的一支岑寂的羽毛……风铃清脆的声音,漂浮;阳光如同打碎的玻璃,星星点点的撒入林荫道,喜欢这种独自一人安静的感觉,就这样,永远一个人……
繁花过寂,冷雨未息,残香未尽的夜里,是谁轻轻推开尘梦的门扉,悄悄取走了前生遗落的泪?
【参商之殇,泪水将记忆埋葬】
那一夜落雨无声,宿命的缰绳牵引着你我在凡尘中不期相逢。从此我便恪守着心中的净土,等待着你将心花播种。
柔情回转,百媚横生。造化捉弄,命中注定。
未遇见你之前,我每夜清灯相伴,潜心默念,执卷静倚窗轩,淡看庭前花落,漫观天外云舒,在红尘深处静静守护着那颗冷寂的心,不染一粒纤尘。时光荏苒,人世变迁,命运的安排竟是如此的微妙,幽夜中一场悄无声息的细雨,蓦然打破了那一个清寂、恬然的世界。那一夜,细雨无声飘零,幽冥锁住了时间的流逝。残烛荧光,我默读如旧——“落红香幽尽,枯叶梦断魂。冷雨潜入夜,参商隔凡尘。”
无数个夜晚,无尽的幽冥,一场细雨湮没了多少似曾相识的柔情,冥冥中却又演绎着前世今生的相依相侬。
那一世暮雨柔和,微风中你轻轻摇曳着妩媚的身姿,漫撒出清新的芳香,娇柔地挽着我的臂腕,安静地享受着每一个温馨的夜晚。红烛荧荧,细雨悠悠,你翩跹舞动,我如常倚窗浅观,低吟默咏——“红烛伴幽雨,兰香轻浮衣。残薰随风散,形影永相栖。”
细雨静静的飘落,山涧中每一个有你相伴的夜晚都显得格外的祥和温暖,然而良辰美景终敌不过似水流年。
“五百年后,雨落泪收,红烛窗口,还梦相守。”残香未散,泪落青山,一世尘缘,终究隐没于幽暗。
【独自浅唱,谁依旧泪落心殇】
风雨无声,无数个夜晚我虔诚默念,倚轩静侍相约的期限。怎奈相思苦不见,泪潸盈面殇未敛。
奈何桥边,三生石前,所有的记忆都随着泪水淡淡消散。而今我一袭青衣,凭栏默念,静静守护着心中的那份净土,在幽暗中无声地等待。
【清寂幽夜,雨落无声】
春秋迭换,花谢花开,鬓发白了又青。今晚红烛荧荧,细雨轻落无声,我依旧倚窗默咏,低眉浅诵——“今生缘注定,前世回眸脉生情,红烛轩窗雨无声,泪收复重逢。”
不知命运的缰绳揽回了多少淡去的曾经,不知多少个宁静的幽夜、多少幕甘润的细雨可以填补没有你相厮守的孤独。一切的迭变宛如相别了千年,又好似转瞬之间。
雨无声,烛光荧荧。
这一夜是那么的安静,冷风吹融细雨沾湿未曾改变的青衫,沁入心底最柔弱的地方,瞬间掠过眼眶,划过面颊。时间停止了脚步,任残香在幽暗中漫溢每一个时辰的角落,缓缓收敛曾经散去的记忆,于夜幕下兑现百年之期。
【浮生若梦,淡观流云撩心静】
“落红香幽尽,枯叶梦断魂。”这晚你浅笑撒下一粒花种,手中紧握着一滴晶莹炫目的泪珠,静静远去了清逸的身影。今夜雨依旧无声,红烛荧荧,我依然倚窗默咏。
浮生百年限,魂梦一瞬间。
青山香未尽,轩窗蝶翩翩。
尘世轮回,暮雨纷飞,如今应该欣喜再度重逢续前缘?还是一场梦醒又相距千年?!流云浮定,风住香凝。
幽夜里一切都显得分外清寂,细雨中我倚轩痴痴地凝眸着山涧一株绽开的兰花,淡淡扬起嘴角,轻轻拭去了眼中溢出的一滴清泪,转身,默念如旧。
芸娘不但可爱,更是个聪明贤惠的才女,她喜欢李太白诗,言“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她与三白聊天多涉文辞书画、园艺插花,她是三白的知己,三白也是她的知己。她二人看淡富贵名利追求天然自得的逸趣。在乡间避暑期间,面对一派田园风光,芸娘欣喜对丈夫说道:“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锈,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这样的女子,谁人不喜,谁人不爱呢,无怪乎历代文人均喜置书在侧,闲来品读,确有沁人心脾恬淡素雅之味。将其翻译成英文的林语堂曾对友人说,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间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恩,当真是夫复何求!
再说沈三白,也是颇合余心。他素性淡雅不拘,十三岁时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芸娘,就跟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我不知古人娶妻妾有多少爱情的成分,礼教之下,爱情所处的地位大概微乎其微,看西厢红楼,梁祝孔雀,那个时代,十三岁的沈三白行此男子大诺,是其情根使然的天性,是与礼教的叛逆与抗争。他在后文中多处提到二人“情痴”,于此亦可见一斑。所幸或是上天悯其情爱之切,母亲也喜欢自己这个“柔和”的侄女,便匀了两人婚事。十八岁那年,喜结连理。
成婚之后,二人如胶似漆,“耳鬓厮磨,亲同形影”,爱恋之甚,不可以言语形容之。沈三白沉迷闺房之乐,毫不思进取功名。蜜月之后,三白去绍兴赵省斋受业,与芸娘暂别,“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三个月,如同隔了十年,以致无心学业。后终得先生之力得返遣归家,“喜同戍人得赦”。二人相见更是“握手未通片语”,“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或有人责三白之不思进取,芸娘之不加劝勉。乾隆年间,太平盛世,理当考取个功名,光宗耀祖。然三白自有其超脱功名淡然处世的性格,他的所有爱好都与自然艺术相关(喜爱插花园艺),这样的人让他身处功名利场,岂非鸟困牢笼,鱼囚浅滩。再则,人生在世,功名利禄英雄伟业,也不过求一知心佳偶,以途阴阳和合之人生大道,既得,其余外物值鸟耳!是故,三白写《浮生六记》,言语性灵淡真,皆记夫妻平日生活琐事,却于此细碎事中方显其真性情。沧浪亭之闲居谐趣,萧爽楼之寄居雅乐,东高山之困顿潦倒,夫妻二人始终无怨无悔,相依相靠。
虽然沈三白不拘礼法,妻以“礼”侍之,会“厌之曰:‘卿欲以礼缚我耶?”但终究还有些软弱与妥协。比如在“云游”一事上,虽有心想与芸娘“相与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却惜其“雌而伏”、“苟能化女为男”云云。而其最大之不是在于无力养家而致使 “隆冬无裘”,妻女受寒,妻得顽疾而无钱医药,终是英年早逝,死生相望。及至二人悲痛永诀,“两情泪眼相持,一个温言抚慰,一个嘱托不休,一字一泪,一字一血,当事者痛肠欲裂,读者也随之而恸倒。”最后“芸乃执余手而更欲有眼,仅断续叠言‘来世二字,忽发喘口噤,两目瞪视,千呼万唤已不能言。痛泪两行,涔涔流溢,既而喘沥微,泪渐干,一灵缥缈,竟而长逝!时嘉庆癸亥三月三十日也。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我常想,一见钟情的爱情,两个人身上该是有着前世爱情的印记,今生见了面,看到了印记,便会再续前缘。希望芸娘与三白来生还能再见,再结夫妻,或会如三白所言“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
卷三《坎坷记愁》一改前两卷的清新明快之风,文字开始变得沉重起来,沈复作为一介书生,虽然娶了一个聪明又有情趣的芸娘,但他自己在家中处不好与亲人之间的关系,窝窝囊囊,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反而连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娘四处漂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几乎差点死掉,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这本《浮生六记》我读的是朱奇志点评版,朱在其中曾批:“衣冠子弟,不善生理,一路狼狈,幸而天可怜见,得遇曹翁,不至于客死他乡。看来,三白也就配作点画,栽点花,写点《浮生六记》而已!”
沈复的那些朋友也都是一干文人,看卷四中所写,当时这些文人也就是平时做做幕僚,闲时没钱还要瞎玩,游山玩水混混日子,然后写点酸文腐诗,生活情调就宛如现今的某些小资。自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些文人的人生追求便是如此,大多也都这样浑浑噩噩了却了一生,淹没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去了,所幸沈复自己还留有这本浮生六记于世。当芸娘说“求亲不如求友”,建议沈复去向朋友们借钱时,沈复说自己的朋友们“现皆闲处,自顾不遑”。我觉得他说这句话的原因有二,一是如我上面所说的那样,这些文人朋友确实穷酸;二是沈复他受尽亲人欺辱之后,只能在朋友面前保持自己作为文人的那一丁点尊严了,所以无法拉下自己的那张脸去向朋友借钱。唉,其实关键时刻,靠谁都没用,还是自己手中有粮才是王道啊。
卷一卷二中的那点小浪漫小情趣,只能作为生活的点缀,却无法成为生活的主流,那些看起来似乎令人羡慕的闺房之乐,在缺衣少食四处漂泊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卷三中写到沈复夫妇走投无路,借宿芸娘的发小夏氏家中。纯朴的夏氏虽然嫁给了一个农民,但丰衣足食,儿女欢绕,全家其乐融融;相比之下,聪明的芸娘嫁给了沈复这个才子,却受了一辈子的辛苦。难怪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古至今,这些心高聪慧的女人,真的就难得幸福吗?
芸娘最终还是因穷困交加,生病而亡,沈复以“恩爱夫妻不到头”来做自我安慰,但芸娘早夭的原因,不知他自己是否真正思考过,对此,朱奇志点评曰:“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芸之情痴,多愁善感,此其三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四也。三白作此荒唐论,不知是糊涂还是敷衍?”
芸娘去世时建议沈复在她死后续弦,沈复信誓旦旦地拒绝:“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但后来却在卷三末尾轻描淡写地写到有人“赠余一妾,重入春梦”。不知此时的他,是否还记得那些沧海巫山的承诺么?而当在卷四中读到沈复背着芸娘寻花问柳时,我们也就对他的背信行为不足为奇了,只能哀叹芸娘将一生幸福托于此人,实是悲哀。
以男性的眼光看,陈芸确实是一个可爱的女人:从外表看,长的不错,(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有一股娇憨的女儿之态;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是自学成才,会写几句诗词,女红做的很好,炒的一手好菜,绝对是心灵手巧;重视礼节,但不死板;对自己青梅竹马的丈夫一片痴心,就算他不好好工作、喝酒嫖妓,也毫无怨言;甚至看到别的男人纳妾以后,还专心帮丈夫物色一个“美丽而有韵味”的小妾。这种漂亮又有情趣的女人,大概是每个男性所梦寐以求的妻子吧!
受时代的局限,陈芸是一个家庭妇女,没有自己的工作,经济上绝对的依附于自己的丈夫。当公公婆婆误解自己的时候,毫不辩解,任由自己被冤枉。当丈夫失业、经济拮据而丈夫却不去找工作,每天沉迷于书本时,也毫无怨言,任由丈夫所为。同样是受到时代的局限,不但容忍丈夫出入青楼,甚至还专心为丈夫物色小妾。在现在看来,实在是太糟践自己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沈复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男人”呢?这个绝对没有。
沈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沈复勉强算是一个富二代(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本来是个文学青年,后来家庭变故,就在19岁的时候放弃了科举,学习经商,从此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走遍了大清国。文青的毛病很重,失业的时候也不想着养家糊口,只顾着钻在故纸堆里,吟诗作赋。好面子,为别人作保,然后自己被债主追债。当妻子被父母嫌弃的时候,没有能力、胆量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妻子。不时出入花街柳巷,流连于青楼之上,在妓女身上一掷千金。
不可否认,沈复和陈芸彼此有深厚的爱恋,一片痴情,天地可鉴。但是只有痴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力量。没有力量,就不能保护彼此,不能保护自己,不能修正性格上的缺陷,最后留下的只是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
《悲伤逆流成河》,上下浮动着一段郭敬明的忧伤;
《七里香》,是席慕容少女情怀的散场电影;
《飞鸟集》,是泰戈尔一生的执着与不变的守侯;
《志摩的诗》,斑驳的旧影里,藏匿了一个谜一样的徐志摩……
一些书,读过也就罢了,兴致过后,剩下的也就只有白纸黑字。而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拾起《志摩的诗》细细捧读时,才发现竟有一本书能让我这个不胜喜书的人也情不自禁地沉迷,像是一瓶埋藏多年的陈酿,散发着馥郁的清香。
大概是真的醉了,醉于它那仅属于徐志摩一人的独家淡淡思忆,醉于那谱写了徐志摩一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人生百态,冷暖自知……
几十首诗篇,华丽如斯。
一首《笑解烦恼结》,是张幼仪的忠孝节义,亦是徐志摩的一次解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命运硬是把两个不相爱的人硬扯在了一起,机织了千丝万缕的难解的烦恼结。他怜她,
怜她在自己外出求学时独守空房,却撑起了徐家的半边天;怜她替自己尽守孝道,愣是从一个不识字的大家闺秀变成了徐家家业的管事;怜她拿得起放得下,见到休书时走得毅然决然,从不计较多年付出……她却恕他,恕他移情别恋,恕他抛却糟糠之妻,恕他对自己的一世不平,终是转身离开,听身后一片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消除了烦恼。
仅次于爱的最强烈最丰满的感情是怜,仅次于自愿牺牲的最圣洁的品质是恕。他们没有爱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却演绎了一场比爱情更似爱情的人间大爱。
一首《再别康桥》,是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亦是徐志摩的一场浮生若梦。康桥河畔,金柳飘摇,柔波荡漾,徐志摩在这里遇见了他一世的春暖花开,沉淀了一段彩虹似的梦。那是在榆阴下的潭边的低声絮语;那是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欢声笑语;那是在青草更青初漫溯的浪漫唯美;那是在康桥大学以诗寄情的丝丝柔情……而梦终归是梦,梦醒时分,她恨他早已有妻,埋葬了关于他的一切嫁作了他人妇。而他,重游康桥,在依稀的记忆里寻她旧时模样,恍若隔世……
相爱的人,终究没能在一起,留下了一个遗憾的故事。情深缘浅,只能错过,徒留她的华篇,“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唱成了绝响。
一首《为的是》,是陆小蔓的妖娆美丽,亦是徐志摩的一个归宿。“我对你祈祷,我对你礼拜,我对你乞讨”,忍受了无数人的白眼他为的只是迎娶身为烟花女子的她;“我为你发痴,我为你颓废,我为你作诗”,抛却了一切前尘旧爱他为的只是一心一意和她厮守到老;“我拿你咒骂,我拿你凌迟,我拿你践踏”,婚后的所有争吵他为的只是无法忍受她身为交际之花的水性扬花……所有的所有,为的是他爱他,为的是他视她如命,为的是把她捧在手心里。
而他的狂热,她的任性,终究是把感情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就在快要决堤的时候,他却走了,如晨星般陨落,安静地去了遥远的天国。而她,什么也没有说,默默闭门三天为他守灵,并整理了他流传于后世的本本诗集……
谁说烟花女子皆无情?只是未到情深处。
三个女人,三种迥异风格,却都在一个徐志摩身上留下了她们的传奇。
大家闺秀张幼仪的忠孝节义,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端庄典雅,交际之花陆小蔓的至情至性,都为《志摩的诗》更添了几笔不一样的神秘色彩。
如新月,在朦朦胧胧之间晕开绮旎的光;
如暮光,燃烧了太阳,灿烂了晚霞;
如尘埃,浮动了整个世界;
……
《志摩的诗》,沉醉如斯。一场风花雪月,一场浮生若梦。
余性爽直,落拓不羁;芸若腐儒,迂拘多礼。偶为之整袖,必连声道“得罪”;或递巾授扇,必起身来接。余始厌之,曰:“卿欲以礼缚我耶?《语》曰:‘礼多必诈。”芸两颊发赤,曰:“恭而有礼,何反言诈?”余曰:“恭敬在心,不在虚文。”芸曰:“至亲莫如父母,可内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余曰:“前言戏之耳。”芸曰:“世间反目多由戏起,后勿冤妾,令人郁死!”余乃挽之入怀,抚慰之,始解颜为笑。自此“岂敢”、“得罪”竟成语助词矣。
现在人们讨论起人际关系来经常用到一个比喻——“刺猬取暖”,就是人与人相处就如同两只刺猬互相偎依取暖,太远了没有左右,太近了会扎伤对方,因此要想和睦相处,必须保持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其实芸娘的意思也正是如此,夫妻之间不能太恣意妄为不讲礼数,水至清则无鱼,太随意了反而会失去爱意,所以芸娘坚持的是,越熟就越要讲礼貌规矩,夫妻恭而有礼,举案齐眉,才能有长久恩爱。
书中还有三处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是卷二《闲情记趣》中描写的很多花鸟鱼虫小技巧,都很实用,可惜目前真没这种闲情逸致去效仿,也许以后有机会的话会去试试吧。
二是卷四中写“秀峰今翠明红,俗谓之跳槽。”读到这里我才得知,原来跳槽最早指的竟然是逛青楼时客人“今天召小翠,明天幸小红”的这种朝三暮四行为。再想想跳槽的今义,不仅让人觉得这是个冷笑话。
三是卷六中提到的三处养生之道,第一句是“读《养生主》而悟达观之士,无时而不安,无顺而不处,冥然与造化为一。”第二句是“《秋声赋》云:奈何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第三句是“不知甘脆肥腊,乃腐肠之药也。大概受病之始,必由饮食不节。”在此也不用翻译为白话文了,综合归纳一下,这三句关于养生的精髓就是“时常做到心平气和,遇事不要劳心费神,饮食不可没有节律”,在此与诸位共勉。
人生,有时就像一个短暂的梦,浮光掠影中,流逝了青春,磨损了容颜。
是梦,就希望它是绚烂的,甜蜜的,是醒来后,嘴角还留有微笑的。
而人生,却是严肃的,谨慎的,不可预知的。纵使心中有无限期盼,却也不得不在现实中撞的头破血流。庄周曳尾于涂中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星辰。
想超越心灵,却有肉体的枷锁;想冲出桎梏,却有责任的束缚。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要把灵魂捆绑在高考中,要把青春投掷到压抑中。人生,本是一曲非凡的乐章,而现在,却让舍弃一切色彩的音符,最终靠几个枯燥的音阶痛苦的完成几张薄博得卷子。
我不懂,也不想懂。
直到看过>,我才明白,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梦,但是做于不做由不得自己。
李鸿章自幼饱读诗书,想成就一番功名,而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却把他的迷雾能够击的粉碎。他的笔墨,没能落在国家振兴富强的章程上,却滴到了一条条屈辱的条约上。
植根心底的忠君爱国成了他沉重的枷锁。谁不想流芳百世?他在无奈于无助中选择了一条注定失败并留下骂名的道路。>,>写下的不仅是民族的耻辱,更是他的心血。
油尽灯枯,他的人生,他的梦,是碎了一地的如血的残阳。
他都如此,更何况我呢?我的梦怎样?他会有怎样的结局?无人能晓。
浮生若梦,是亘古不变的风吹来的远古的气息。向往心灵的洒脱,却只能在尘世醉生梦死。
睁一只眼,想把青春挽成希冀,如同翅膀,携带生命飞上夜空,幻作烟花,虽然短暂,却也要为尘世做一次最美丽的绽放。剪下月光,裹住忧伤。用痛苦挖掘温暖的洞穴,藏身其中,不知何年何月。
心,总是渴求,能够不入尘缘,只行陌上,而脚却在尘世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
浮生若梦,何枝可依?我们当上下而求索。
生命的芳香——《浮生若茶》有感
我喜欢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在书的世界里遐想,应为书能让我获益良多。近日我读了《浮生若茶》一文,虽然篇幅短小,却含义深刻,细细品味,仿佛一杯清茶,韵味无穷。
文章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失意的年轻人找到寺庙里的老僧,泪流满面地说他屡屡失意,活得实在没意思,老僧听后,便吩咐小和尚烧一壶温水送过来泡茶。一会儿,茶送了过来。年轻人奇怪地问:“铁观音上好的名茶,怎么一点都不香呀?”老僧马上又吩咐小和尚烧了一壶热水,重拿了一个茶杯,放了一些茶叶进去,分五次倒满水,每倒一次水,茶香愈浓,等倒满,已是茶香满屋。老僧向年青人解释道,用水和冲泡方法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味道也同。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如果过温水冲泡的茶水般温馨,舒适的生活,你的人生恰恰是平淡无味的,你的意志会消沉,你的才华和智慧会消失,你的宝贵光阴会不知不觉地流失,相反只有经历生活的艰苦和坎坷,你的生活发出耀眼的光彩,就好比茶叶只有经过烫水的多次冲泡才会有最沁人的芳香。这让我想到了古代孔子,孔子3岁父亲去世,17岁母亲又离他而去,少年孔子生活十分艰难,然而就是在这样环境中他成为了一代大家。
同学们,让我们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考验,我们的人生才会溢出生命的芳香。
一抹翠绿,凝聚一世人生。
——题记
薄风疏雨,微光静寂,漫漫浮尘,茫茫青绿,点点茶影,闻其淡香,品其醇韵。
茶,人之常见而亦常食,然谁人真正思考过茶?人的脚步习惯性的永不停歇,真正爱茶之人又有几个?人,只贪恋茶的一抹清香,殊不知:浮生若茶,沉浮中领略生活,打磨中历炼人生。
浮生若茶
茶之所以有那份令人痴醉的清香,关键在于其冲泡之法,冲泡之法不当,即使茶本身再好,亦无所大用,曾在一个老人家中,看过其冲泡之法,先后用三次温度不同的水,一次次的加进茶壶里,总是在茶将要下沉时往里加水,且水温一次比一次高,问其由,老人笑着和我说:“小姑娘,只有这样才能使茶更香,呵阿!”伴着老人爽朗的笑声,我陷入沉思,人不应该像茶一样吧?只有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中沉沉浮浮,只有不断经过打压才能展示其最强的魅力和最深厚的醇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只有经过岁月的磨炼和打击,才能走向成功,人生如茶,学会面对困难,承受困难,在逆境中,迎接一个更好的明天以及更好的自己。
浮生若茶
茶,生长于山坡,丘陵之地,有光有云亦足矣,茶叶青绿,茶花素雅,没有荷的婀娜多姿,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桃花的灼艳芳华,但却蕴含着一份简单、朴实之美,从不炫耀自己,默默的生长,为人类奉献自己的枝叶,人亦该如此,在这个复杂而又喧嚣的世界,有太多的无可奈何,生活的困苦、金钱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消磨着我们的意志,每个人如果不守住自我,就会迷失自我,变得追名逐利,经受不住生活的考验,将自己磨得世故圆滑、左右逢源、亦如牡丹等努力展示自己、争奇斗艳、迷失在世界的姹紫嫣红中不可自拔,却不能像茶一样宁静、详和、坚守本分,人生如茶,在环境中磨炼人格,在困苦中坚守自我。
浮生若茶
茶需品,何为品?三口也,茶需慢慢品尝,才能知其精华所在,那一杯翠绿中,沉淀在困苦中的拼搏,在风雨中的坚守,在艳阳中的执著,人亦该如此,凡事不能过于心急,学会保“质”。
人生,在岁月中慢慢沉淀智慧,溢出生命的脉脉清香,经历的多了,懂得也多了,人生也越来越丰富、人生如茶在岁月的打磨中沉淀自我,在生活的历练中静静品味。
每个人都应该在忙乱的生活中停一下前进的脚步,找个时间、约上自己的好友到一个古香古色的茶楼或自家的小院,摒弃杂念,泡上一壶茶,慢慢品尝、品味沉积在那香味中的淡淡苦涩,感受其韵味,领略人生。
浮生若茶,在沉浮中磨炼意志,在困苦中磨炼气节,在岁月中磨炼心境,浮生若茶,一茶一人生。
书中最惹人喜爱的当属芸娘了,作者写书的本意也该是为了悼念亡妻吧。芸娘陈氏,名芸,字淑珍,是三白“舅氏心余先生女”,其表姐也。幼失怙,与母弟相依为命。此女聪颖可人,初嫁三白,贤惠守妇道,偶尔也会稍露其可爱任性的一面。
三白看“花照”归,“向芸艳称之”,芸娘便也想去看看,“惜妾非男子,不能往”。但三白是个我行我素不拘礼法的人,当即便怂恿她女扮男装,穿上自己的装束,再教她“男子拱手阔步”之行止,好不穿帮。装束好后,芸娘“揽镜自照,狂笑不已”。之后“遍游庙中,无识出为女子者”。但世事总不经意的有些小小的变故。芸娘见到一熟人,过去打声招呼,不自觉把手放在了她的肩上,招徕主婢责难,不得以“脱帽翅足以示之”,那人虽然惊讶,却也觉有趣,相谈甚欢。
芸娘不但可爱,更是个聪明贤惠的才女,她喜欢李太白诗,言“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她与三白聊天多涉文辞书画、园艺插花,她是三白的知己,三白也是她的知己。她二人看淡富贵名利追求天然自得的逸趣。在乡间避暑期间,面对一派田园风光,芸娘欣喜对丈夫说道:“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锈,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这样的女子,谁人不喜,谁人不爱呢,无怪乎历代文人均喜置书在侧,闲来品读,确有沁人心脾恬淡素雅之味。将其翻译成英文的林语堂曾对友人说,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间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恩,当真是夫复何求!
再说沈三白,也是颇合余心。他素性淡雅不拘,十三岁时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芸娘,就跟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我不知古人娶妻妾有多少爱情的成分,礼教之下,爱情所处的地位大概微乎其微,看西厢红楼,梁祝孔雀,那个时代,十三岁的沈三白行此男子大诺,是其情根使然的天性,是与礼教的叛逆与抗争。他在后文中多处提到二人“情痴”,于此亦可见一斑。所幸或是上天悯其情爱之切,母亲也喜欢自己这个“柔和”的侄女,便匀了两人婚事。十八岁那年,喜结连理。
成婚之后,二人如胶似漆,“耳鬓厮磨,亲同形影”,爱恋之甚,不可以言语形容之。沈三白沉迷闺房之乐,毫不思进取功名。蜜月之后,三白去绍兴赵省斋受业,与芸娘暂别,“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三个月,如同隔了十年,以致无心学业。后终得先生之力得返遣归家,“喜同戍人得赦”。二人相见更是“握手未通片语”,“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或有人责三白之不思进取,芸娘之不加劝勉。乾隆年间,太平盛世,理当考取个功名,光宗耀祖。然三白自有其超脱功名淡然处世的性格,他的所有爱好都与自然艺术相关(喜爱插花园艺),这样的人让他身处功名利场,岂非鸟困牢笼,鱼囚浅滩。再则,人生在世,功名利禄英雄伟业,也不过求一知心佳偶,以途阴阳和合之人生大道,既得,其余外物值鸟耳!是故,三白写《浮生六记》,言语性灵淡真,皆记夫妻平日生活琐事,却于此细碎事中方显其真性情。沧浪亭之闲居谐趣,萧爽楼之寄居雅乐,东高山之困顿潦倒,夫妻二人始终无怨无悔,相依相靠。
当记忆随风吹过,紫色的忧郁掩藏不住浅浅深深的心事,无处舒展,无处诉说,沉重的眼泪将它紧紧包裹,随后寻一处芬芳的谧境,让心事如落花般在风中缓缓飘零,化作香泥。
当夜晚悄悄来临,孤寂袭来,我只有躲在梦里,插上一双想像的翅膀,临空飞舞,在无边的花海里遨游。幻想梦中庭院深深,墙内浅浅笑语,佳人独倚秋千,秦时月,汉时光,羽霓裳,素罗裙,步履玲珑轻摇曳。幻想梦中没有烦恼忧愁,幻想自己又回到少女时代,穿着白色的棉布长裙,和旭的阳光洒遍全身,徐徐微风吹散发丝,清清淡淡,一路觅着花香的足迹,浅吟低唱,几近阳光的心情,满天飞。
也许,现实就是一场梦。曾经梦想的,现在已经拥有;曾经拥有的,现在却又变成了梦想。就象一个跳不出的圈,从起点满怀希望的出发,却不知最终还会走回来。
总想着漫漫一生何其长,三十载飘飘然竟就过去了,来不及抓住一点属于自己的梦想。回忆像一枚涩涩的果子,还在怀想花满枝头的日子。也曾经历悲欢离合,感慨物是人非;也曾有过人生如梦的感怀……如今已是心如止水挂在嘴里,灵魂深处却总隐藏着一点微微的祈盼、一丝幽幽的酸楚,陪伴我在遥无尽头的路上辛苦跋涉。
曾经一直想有一支风笛,随着旋律,我能在现实中去找寻属于我的传说,或随一叶轻舟,逆流而上,漫过遍野花香,静静欣赏河畔的风光和远处的景致。也许,现实真是一场梦,梦随人生,梦随人死,亦如花的生命,花开花谢,芬芳只是在瞬间拥有。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是个典型的古代文人。古代的文人,我看也比现在的好。古代男人穿长衫。长衫自然有一段风流的韵味不说,它还代表舒缓, 温柔,细腻。张敞画眉这样的逸事我相信在古时闺中绝非特例,而是常有。这样的男人好像有点娘的嫌疑,然而一个人的风骨其实不是一袭长袍掩得住的。沈复十三 岁认识妻子陈芸,两小无猜。喜欢她才思隽秀,又怕她福泽不深,跟他妈说:非陈芸不娶。就这样结了姻缘。古人结婚年龄都早,似乎性成熟也早,真是令人羡慕。 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多好的程序啊。
他们夫妻俩一起去逛妓院,结果芸爱上了一个叫“憨园”的妓女,想以为丈夫纳妾的名义,跟这个姑娘厮守终身。李渔在《怜香伴》中写过一个类似的 同性恋的故事,(有人说李渔“凭空结撰”出这些一“反常情”的情节,除了新人耳目之外,笠翁亦寓其“不妒”的微旨,简直就是臭男人左拥右抱梦想作祟下放的 臭屁。)说的是范生的妻子崔笺云到佛堂进香,忽闻风中传来女子奇香,循香觅见少女曹语花,两人一见如故,(这个闻香识人是不是一种性吸引啊?)于是决定同 事一夫,曹语花甘为范家侧室,其实是二人借此为掩护得以结合。曹语花一心要嫁范生为妾,却一直连范生是何等人物也没见过,她所心心念念的,只是崔笺云。所 以她把嫁范生称为“再嫁”,因为心里已嫁了崔笺云了。而崔笺云则怕曹父不肯让女儿做妾,甘愿退居次室。两人情深意笃,以一种“寄生”的方式,“女同性爱依 附在阳物异性恋下,以不惊扰寄主、甚至是让其愉悦(能多得一位美娇娘)的方式,吸取寄主的资源,完成女女情爱的实践。”而《浮生六记》里的芸则不必这么大 费周折,因为她有个天底下最好的老公,一口答应帮她娶憨园,心甘情愿做她们的保护伞。一个有夫之妇搞同性恋,还是爱上一个妓女,老公还来帮忙,真是快意人 生啊,比引刀成一快还要快的快意。可是最终老鸨为了得高价,将憨园卖给了富家,芸竟然因此而死。多年之后的病危之中,仍大叫:憨何负我!这个天下第一好老 公不仅没有吃醋,反而只有怜惜。
这样的女人自然是得不到公婆垂青的,公公搞外遇她没能及时给婆婆通风报信得罪了婆婆,婆婆搞监视公公又怀疑她从中帮忙,再加上想娶妓女回家等 大逆不道的行为,一纸逐书,她终于被扫地出门。于是她的天下第一好老公陪着她也出了门。失去了经济来源,两人穷困潦倒,彼时是乾隆盛世,可一介穷书生,再 也无力花前月下地玩物丧志小资情调了。两人携子带女,颠沛流离,终至一死。
芸惨死后,沈复灰心地“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这是一种多么脆弱的哀伤。人因缺憾和失去而 对美好产生怀疑,是最可悲哀最可伤感的脆弱。所谓恩爱夫妻不到头,要想白头偕老,必需彼此隔膜,或者如很多婚姻失败者的所谓经验之谈所说的,无爱的婚姻最 稳固,其实都是一种令人伤感的脆弱。挫败就不敢坚信了吗?就不该坚信了吗?就不能坚信了吗?我不相信……
芸临终前道:“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悠游 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悠游泉石,烟火神仙,这才是不枉此生。这几天常常念叨一首诗:生年不满百,常 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一向不喜欢以苦字修饰的词,什么苦命,苦恋,苦夜,太矫揉造作了,可是回想这对没能到头的恩爱夫妻的一生,真是甘苦合 为一流,难品滋味。啊啊啊我又抒情了。打住,打住。
我想,其实许多人提到这个词的时候。更多的是来自于人生的认知。捎带点伤感。感慨时光飞逝的,可以参考曹操的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浮生,浮着的一生。远去的一生。这是怎样的一生呀。让曹操发出了浮生若梦这几个字来。他戎马的一生,他操心的一生,他执着于权利的一生,他前期睿智后期稍显糊涂的一生。这些统统都是他的一生。对于浮生这两个字。恰好的,解释了所有。
对于以往过去的事,我们只能抱有应该的套读。那么何为应该的态度呢?起码我觉得不应该做到消极的观点。三国里曹操永远不在外人面前承认错误,这个外人,是指出了他自己以外的所有人。但是他对自己认了错。我到觉得他是个大人物了。对自己过去认错,这是要何等的勇气。并且是自己对自己的认错。事实上。我们许多的认错。都是为了外人而认。至于对自己的宽恕,我觉着确是一点没有的,因此,我甚至可以说我敬畏曹操。对于自己解剖的那么深刻。有点庖丁解牛的意味。我想。孔子所说的严于律己大约也就是这样罢了。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曹操对人生感慨的理由。对于浮生这个理念。我不知道。但是当我最开始读起来的时候,还是有一种玲珑的隔离美。浮生,好像又在眼前画了一大片浓重的大雾。模模糊糊的全是过去的场景。这以上是我初初对见浮生二字的理解。在细读下来。竟为了这两字感到伤心难过。浮生若梦,都要像梦一样。最后逃离得越来越远了。这是莫名的伤感。来自于人常情。而后面我觉得像是给人生在注入了一道强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浮生若梦,执尔手度。
他是亡国之君,她是优伶女宠。
她为他一命奔波于各色人物之间,他坚定要许她一辈子的幸福。
而后芳华尽谢光阴,浮生若梦。
他成功复国,成为一国之君。
她却早已累垮,风华已逝。
他拥有佳丽三千,她却只是孤影单只。
待病入膏盲时,有人问她,你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