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年代作文怎么写?下面是我们范文网七年级作文频道给大家精编的18篇关于年代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尾,正义都会战胜邪恶,恶毒的巫婆最终都会得到应有的报应,丑小鸭总会变成白天鹅,王子总会找到他的辛德瑞拉,聪明的小红帽最终智胜狼外婆,善良的安琪儿给孩子们带来幸福……
那些森林里的小木屋,俏皮的兔八哥,笨笨的大狗熊,狡猾的狐狸,坏坏的大灰狼,慈祥的老奶奶,咯吱咯吱的防纱机……那一个个美丽的童话,渐行渐远。
曾经那么执着地想要去看望皮皮鲁和鲁西西,看看他们的309暗室和童话城。曾经对着一只小老鼠,痴痴地问它认不认识舒克贝塔,就是开飞机的那个舒克和开坦克的那个贝塔。曾经为熊猫鲍尔身边那些善良的人哭得稀哩哗啦,稀哩哗啦的。
可是才一转身的工夫,就已经恍若隔世。
谁来告诉我,后来的后来,王子和公主是不是还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白天鹅是不是不再遭到嘲笑,阿凡提是不是一直聪明,安琪儿是不是一直善良。
一缕阳光照进来,画出一圈圈闪光的螺纹线。空气和着光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好象水中泛起的一圈圈金色的涟漪。
而我的童话年代,已渐行渐远。
在这奇妙的年代,我是一个坏小孩:不喜欢参加热闹的场面,惟恐背后有金钱的交易;喜欢拆下别人的面孔,盯着他们躲闪的脸狂笑:大公无私的打击坏人,得到的是别人的憎恨。
在这奇妙的年代,我是一个怪小孩:我喜欢眼泪的纯洁无杂质,喜欢它含在眼中,却不喜欢眼泪的流淌,怪怪的我不流泪的原因来自一个可笑的理由,不希望自己瞎掉。我喜欢家里摆有一个n年代的花瓶,喜欢花瓶的清高,却不喜欢它完美的伫立在我的面前,我喜欢花瓶被打碎,存有一片残留的岁片的感觉。理由依旧很简单:与其在美丽的话哦前担惊受怕,不如把它早早打碎。
在这奇妙的年代,我是一个傻小孩:我会像小孩子一样,为了5毛钱跟在爸爸后面让我帮他刷碗;花费半个小时洗白衬衣换来10分钟看电视的权利;为了我可爱的冰淇凌,听妈妈的话使劲吃饭,认真学习,不怕变成猪头妹。
在这奇妙的年代,我和别人不一样。
走在早已习惯的喧扰的街上,我变了,总认为那是小女孩的童话故事,于是,我把那段时光叫做纯真那代。
这是我和同桌强的故事。
那时我已经算是优等生了,而强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标准的问题学生,但我却不那么看他,在我看来,他其实挺可怜的。每次当他可怜巴巴地望着我,希望我给他讲解题目时,我会对他嫣然一笑,然后把自己的作业“借”给他,当他抄完后,也会笑嘻嘻地把作业本还给我。现在想来,他那么聪明,我只要给他讲一下,他又怎么不会呢?后来又怎会……
那时我的心里有强烈的男女界限,每当他借我的东西时,我总是用丢的方式,而他依旧是粲然一笑。他每次还我橡皮时,我总要用橡皮在桌子上使劲画两下,以表示我和他的距离。现在想来,着实可笑至极。
我对他印象的转变,源于我的十一岁生日,那天,我收到了许多礼物,而没想到的是。强竟然在放学的时候,递给我一个小红木盒,我连忙把它塞进了书包,并对他很真诚地笑了,他那胖乎乎的小脸满脸纯真,我也十分感动。直到回家后,我做贼一般地把小红木盒打开了,里面有一个小红船,船身上写着:送给同桌,生日快乐!我当时十分感动,泪水全涌出来了,那一刻,是悔恨……是感动……
第二天,我和强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有同学反映,你们俩互送小礼物,这可不行啊……”
我一下子懵了,头也不回地回到教室,哭了很久……
后来,强真的变了,有一次,我看见他躲在墙角抽烟,见了我慌忙跑了,留给我一个胖胖但略显成熟的背影,我一个人待在那个没有风的午后,心里难过极了。
以后,经常可以看见强和一些不认识的年轻人走在一起,他依旧躲我……
他终于因被记处分多次而被学校开除了,那个下午,他母亲来接他,我想对他说声“再见”,于是在学校呆到很晚了,我看见强一个人在窗台上望着远方,我直知道他在想什么,我几次想过去,但最终没有这么做。他大概永远不知道,那天晚上,有一个女孩,在他对面的窗台上,望了他很久很久,却没有勇气过去,怕他逃跑。同一个空间,不一样的心,他走了,锁门,一个人走下楼,仍旧留给我一个背影。
当岁月远离那个有红纸船“航行”的纯真年代,我不知道该怀恋什么,同桌的你,你说呢?
90年代之后,孩子们的游戏变得非常稀少,只是一些无聊的拍手游戏。有人觉得没有什么,可我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看着同龄人在那里玩着“家家酒”,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奇怪感。
或许是因为奶奶的影响吧。奶奶是个喜欢拉家常的人,爱热闹,总是讲着讲着就讲到了小时的游戏,我也跟着听,不知什么时候,我突然对那种生活充满了向往,天天和鸡说说话,和鸭说说话,累了,就抬头看看湛蓝的天幕,也是一种享受。可是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城市里的孩子哪里有和鸡鸭说话的时间,哪能看到湛蓝的天幕?于是,孩子们就编出一大堆游戏来,可没有一个是有意义的。比如说前些天吧,几个男同学在那里嘀咕着,好像又在研究什么。不久之后,他们跑到一个女同学面前,大声叫她的绰号。女同学被逼急了,大声的叫老师,却被男生挡住了。最后,她终于受不了了,大哭起来。那群男生马上怕了,迅速离开。事后,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竟然说是在玩!真是不可思议!
所以,我建议,让游戏变得更有意义一些。大家不是喜欢玩拍手游戏吗?把拍手时说的内容变成与学习有关的不就行了?
我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得动动脑,这样,就可以把一些游戏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在忧伤的年代里,总喜欢用悲伤的文字来粉饰自己,没有几多华丽的辞藻,透露着淡淡的愁,努力地咽回已夺眶的泪,感叹自己那摆脱不了的愁绪。天空总是蓝得让人有股想哭的冲动,然后就会很奇怪地想,为什么南方的冬天明明不下雪,北风却仍可以那样凛冽?接着又笑自己的傻,冬天嘛,没有凛冽的北风哪像冬天!又会很突然地没来由觉得郁闷,今年的冬天好长!虽然不是那么冷,但却长得让人讨厌!遍地寻不到春的痕迹,我想我已经对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名言感到失望,应该改成冬天来了,春天还很远!至少在我心中就是如此。
看到木棉满地,我转过头问同学:“木棉是春天开花吗?”同学怪异地看了我一眼,没有答话,我笑笑,不可置否。不知是谁把木棉扫成一个心型,同学说好浪漫,我应答着说是,心里不禁失笑,又是一个多情的人儿!蓦然想起初中有同学说我是多愁善感的人,我一笑带过,却不觉心中一惊,居然看到了那副笑脸下真实的我,是我掩饰得不够好吧!很多时候都在幻想自己如果是个女侠,会怎样;如果是个什么大家,又会怎样……然后一天天的时间都流逝在我的白日梦中,不知浪费了多少节数学课,想想,又觉得对不起可爱的数学老师!我越来越不能从他人的心灵之窗――眼睛看出端倪了,心里有些生气,但却气不起来,毕竟自己也是戴着假面具生活的会员,只不过资质有点老了,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后辈”逐渐隐藏起真心,觉得不平衡罢了,也许是不想让这个浑浊的社会里那些干净的灵魂流失吧!
解不开的情节,理还乱的思绪。那一抹犹新的记忆,始终在我的内心深处,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一年我十四岁
当我跨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她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会在葱郁的的校园中遇到她。她一个天真,善良,温柔的女孩。那是她的英语特别棒,我总是向她请教问题,而她总是百不厌其烦为我讲解,就这样我们的友谊就走上了正轨,似乎我好想对她产生了一些依赖,她成了我学习的动力,是她给了我想、信心与勇气。
但是好景不长,这件事传到了老师那里,我被叫到了办公室,接受了一些思想的教育与批评,我没有解释因为我知道,纯真年代的友谊是纯洁的。你一天我哭了,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死去活来,并不是因为老师的批评与教育,而是因为老师对我们友谊之间的侮辱。而我们的这种友谊,再别的同学严眼中被视为早恋。渐渐我们的关系疏远了,偶尔在校园的相遇,只是擦肩而过,班级中再也听不到那对阳光少年的笑声,再也看不见我们一起的身影。慢慢等待,心已憔悴,独自体会,冷冷寂寞,独自面对,心与心的距离,已经远去,不在追回。
一个人总要面对一些陌生的问题,看陌生的风暴,听陌生的歌曲,结识陌生的人,虽然有些淡漠,但每份淡漠下面也都隐藏着很深的寂寞和渴望。每个人都有自己挣扎的痛苦与心路历程默契不过是因理解自己而彼此理解,只有和谐才是身心疲惫时依然不泯的微笑。互相的惦念,互相的牵挂,与互相的爱护便是人世间最最难得的情感抚慰,是朋友之间最难割舍的真情。好友之间所以能长期共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灵间的相互依存与默契,唯此孤独的人生才变得丰富而深刻。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谊,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去追求。那样你会后悔一辈。
通过“baidu”搜索引擎寻找“时尚”可查到350万条左右的信息,查“说话”大约在135万条,“吃饭”在69万条,“衣食住行”则至少只有约14万条。由此可见,时尚将在“开门七件事”中稳居霸主地位了。
有人形容时尚是一条游得飞快的魔鱼,莫说慢两三拍,就是慢一拍,这一轮的时尚就过去了,细看我们身边的时尚气氛:
张口“哇噻”或者“耶”成了时尚,满嘴“我是我怕谁”成了时尚,唱歌吐词严重不清成了时尚,女生把头发弄得跟个草窝鸟巢似的成了时尚,男生买护肤品,喷香水成了时尚。香烟作为女性前卫解放运动的首席兵器,像麦当娜一样炫耀性地把它们挂在唇边;为了充分发挥掌上功夫,带摄像的彩信手机玩转了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世界。号称自己看电视只有“纪实频道”成了时尚,自诩是“发呆并忧伤”的人居然也沦为时尚。
中国已有56个民族了,如今又要加上SOHO族、哈日、哈韩族、新贫族、卡哇伊族……其中犹为盛行的是嘻哈风。香港凤凰卫视的“那威说吧”主持人那威形容他们的服饰是“上松,下侉,中通风”这群人的衣服似乎整体偏大,上衣一溜老长,整得像个道袍,裤管肥得能塞三腿。他们以为裹个头巾就成披头士,扎条阔腰带就像卖克老狼,再不成给衣服上修几个洞,如果是一个洞那是穷,如果满身是洞那个就叫“时尚”了。
现在“时尚”已是另类,搞怪,偏激的总括,所以又有人想洁身自号拒绝时尚,可是很不幸,眼下“拒绝时尚”也成了一种时尚。的确,时尚就是这样一种表面上可以不屑一顾但骨子里却不甘心离开的东西。
正像王唯铭《欲望的城市》里说的那样“这是个欲望横流的城市,我看着这座城市在欲望中坍陷。”这是个时尚的年代,整条大街以及大街上行走、驻足的人类解放了感官。社会的发展不好用文字解释,唯有任其继续他的光怪陆离。对于“时尚”这东西更没有什么定义,一切都依着人性让它发展,给它空间好了。
何时,我们的年代里,已没有诗歌的踪影。
书店里那落满灰尘,无人问津的书架,或是阴暗潮湿的仓库,才是它们的归宿。
标着彩色大字“畅销书”的书架上,摆满的是一排排的现代小说。过不了一会儿,就会有工作人员来添货。
顾客的手中,购书篮中,看不见一本诗集。
当然,小说内容丰富多彩,情节曲折离奇,专门根据当下人们的口味所设计安排,引人胃口。所以才会赢得众人的欢心。
可是试问,营养何在?
诗歌这种文体,它虽短,但所蕴含的道理,甚至比有些成套的书所告诉我们的更要深刻。但是,这么富有深意的文体,却与我们当今的生活脱了节,被几十亿人所遗弃。
可悲。
真可悲。
听老韩说,她以前是个诗迷。八十年代初,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都是爱学习诗歌的。年轻人,听到哪个诗人要到哪里开诗歌讲座了,都会急忙去听。可现在,孩子们并不喜欢读诗,甚至讨厌诗。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现在也没有好诗可以让他们读。年轻人争相去看的,也不再是哪个文学家的诗歌讲座,而是这个明星那个明星的演唱会,见面会。这些人为了看场演唱会,愿意付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可连花几十元去买一本诗集回来都不肯。人们的心变了。阅读不再是享受,反而变成了一种折磨。那些低俗之物,低俗之事,反倒成了享受,它们的确有令人欢愉之处,但那也只是暂时的。真正的快乐,是知识为人们带来的。
这是一个没有诗歌的年代。
人们早已遗忘了诗歌。
可有没有人想过,诗歌真的永远消失了吗?
记忆如海草般肆无忌惮的生长。如我此时,似有千般话语却理不出个头绪,不知从何说起。
从小我就是个不善言辞的孩子。不会和父母交流,不会和朋友沟通。看者同龄人在一起愉快的玩闹,和父母贴心的交谈。即使羡慕,我也做不到他们那样,融入不了他们的圈子。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喜欢在一个又一个的论坛里流连忘返。不上线,不回贴。静静的看论坛里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对幸福的渴望,对孤独的无奈。同桌把个性签名改成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我们都很喜欢这句话。原来孤单的不止我一个。表面的平静微笑总掩饰不了内心的彷徨。我们都知道孤独是可耻的,但它无可避免。想起安妮的一句话——孤独是,我们需要它时却寻找不着,不需要时,自给自足。是的,我们都是孤独的孩子,我们有许多话想向别人倾诉;我们有高兴的事想和别人一起分享;我们也有不开心需要别人一起分担。但这个人却无处可寻。所以我只能沉默。不在沉默中变坏,就在沉默中变态。我不希望我变坏,更不希望我变态。
白驹过隙,如是而已。我仿佛很长时间没有再回到过这个地方。有时我会走在灯光昏暗人又少的街,和对方说的话传到马路对面就象进行中的长途电话,顺着它的交通线,跟随它的延伸,直到尽头……但是,我仍然不能如此简单地摆脱过去,只是强迫自己面对现实去选择,去适应游戏规则。我以为我已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我以为我已变得足够坚强和冷漠,但终究发现,心底有一个位置经不起触碰,稍微一动,痛彻心扉。
也只是那些无牵无挂的年代才会让我如此任性和孤傲。现在的我,欲念重生,逐鹿中原,已经不能那样疯狂的封闭自己了。我会尝试着倾诉,让自己快乐。
我愿相信,年少时的我,经过一场梦魇。
我们都是等爱的小孩。满怀希望站在街角。但我相信,总会有这样一个人,会带领我走向幸福的街。
如皋中学? 高二19? 黄奕飞
“哇”伴随着可爱的啼哭,一个美丽的生命降临于独生年代。从此,你便成了温室中的花朵,万般宠爱于一身。因为是独生子,父母的希望都寄托于你一人之上,细致入微的呵护让你的叶片更加翠绿,使你的花瓣更加红艳。可是生于独生年代的你看不见阳光,禁不住风雨,少了份自由与冷静,多了份任性与执拗。
美丽的校园摆着轻盈的步伐走入了你的生活,你开始学习知识,理解做人之道,可这是一个独生年代,父母对你抱了太多的希望,所有的希望与期望都化着压力顶着你瘦肉的脊梁。于是学校便是你竞争的场所,唯有分数才能立于强者之林,紧接着,在培训班、兴趣班各类辅导用书都充斥了你的生活,于是你依然拥有那份天真烂漫,总会像温顺的小绵羊,遵从父母的教诲,将痛苦深深地埋入内心。
煎熬的初中生活是枯燥无味的,儿时的痛苦与压力渐渐膨胀,你走入了叛逆的时期。不再是从前天真活泼的小屁孩,你更多的是希望被理解与尊重,还有独立!独生年代的父母意识到孩子的变化,对孩子青春期的过度关心,成了悲剧,除了坚持过去的做法,还进一步限制你的自由,你的任何一步都必须踩在父母为你设计好的道路之上。可是,你希望独立,开始反抗,关在自己的小房间,不与父母交流,父母又认为孩子不听话了。压力又一次产生,你与父母的隔阂越来越大,成了代沟。
你其实不希望让父母伤心,可是在这独生年代,一切都无法避免,父母也想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独生年代的事实,让父母的行为一次次南辕北辙,父母开始担忧孩子的未来,一次次落泪,一阵阵心酸。
活力四射的高中是个不错的调节器,你有些成熟,甚至浑身透散出男子汉特有的气息,与老师的促膝谈心,和朋友的知心交流,让生于独生年代的你学会了理解与担当,你开始理解父母的担忧,尊重父母的建议,虽然有时依然践行自己的行为准则,但总会顾虑到父母的感受。
独生的年代让懂得了承担。父母的担忧化为了乌有,终于能够与父母亲密的交流,心中发现父母其实一直爱好着自己,父母因你而自豪,一次次落泪,一阵阵喜悦。
终于,到了展翅翱翔的时候,独生子女的我们根本不必被担心,我们更早地学会了理解,更快地经历了磨难,我们将飞向浩瀚的苍穹,摘得天空中最美丽的明星,让倚在门前等候的父母看到你的光辉而微笑吧!
终于知道,原来你说的一切只是一个谎言。当它真正地如此真实地站在我的面前,我看不见你的嘴脸。
就像行走于黑暗的街,无可奈何地摔倒,勉强站起,又再一次摔倒,依旧倔强地站起,隐忍地走着。最后才发现,这一切,子虚乌有。当你我决绝地离开,你的谎言说服了我不再徘徊,我却忘记了在这个谎言年代,所有理由都没有应不应该。
我回想着每一封邮件,每一个字词,试图找回遗失已久的真实。谎言不是背叛,似乎你觉得幸福必须寒风吹彻,才会显得温暖。
你的话很荒凉,贫瘠的大地在夜色下被灼热的光刺痛;你的话是荆棘,柔弱的语言间流露出锋利的刃。你的谎言令人心生畏惧,放手后才发觉这仅是将一条鱼放入大海。
我希望记忆只是停留在以前,以前之前,然后对中途退场的故事想象一个结尾,在默默的灵魂边讲述。我不知道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来记录心情是否值得,但至少,这个转折不热闹。
上天使我降临于这个世界,我便开始寻找。如果在这个谎言年代,我找到了你的谎言,那么,我会明白这一切。
你看,花儿,都开了。
在那个没有任何记忆的年代里,在那个无任何意识的年代里,有这么一群人,堆在一起,面部表情焦虑,一声叹息连着一声叹息,有一个婴儿承受着记不起的病痛折磨。
我一直想向别人那样阳光朝气,可老是被这样那样的小病给缠绕着。可是我从没想过我的身体有多差。我知道我难受了,看了就好了。自从离开家,别人就不知道我容易生病,就连我自己都忘了。确实,初中,高中,我的确强了许多。我只知道我会生病,病了看了就好了,从没有多想。直到父亲一天说:“这孩子从小就老生病。”我才觉得上帝真的很不公平。也许是那一刻上帝睡着了吧。
是谁在那个年代里让我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妈…的照顾下成长的这般屈折!
今天我输了第八次液了,已经十一天了,旧的针眼还消失又有新的了。
是谁,在那段无意识的时段里,把我…
有时候在家中我与弟弟总是嫌吃的饭不好,好几天都只是白面,馒头,米饭,而且蔬菜也不会改变种类,所以就会有许多抱怨!
妈妈在这时候总是不厌其烦的讲述自己过去的艰苦生活,在妈妈生活的那个时代比起爷爷进步了许多,但是依旧很贫困,但是吃饱饭不是什么问题,只是吃的东西比起现在差了不止一个等次。白面这东西那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吃一会,而且还会掺合一下其他的面,妈妈家中九口人,做饭的时候就是农村的锅,那个不是一般的大,我估计比起城市里电压锅的锅大了应该有七八倍,可是即使如此,一锅也不够,吃饭的时候先得弟弟吃饭,我的妈妈排名老四,一家人吃饭到最后吃剩下东西的时候就不是很多。平时就不能吃到这些东西了,有时来了重要客人,才会做一点,剩下的才会给孩子们吃,我的母亲也只能吃一点罢了!
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总会买一些稀罕的食物,那时候妈妈家买的是黄瓜,这是真稀罕啊!外公外婆的家庭在村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买回来后,谁还能像现在一样一根一根吃,不可能!必须要过年的时候才能,这时候就会放在水缸里泡着,你只能看一下,真有几分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意思!
不知为何,今晚心血来潮,生活的一幕幕放电影般在脑中掠过。这个学期,就要中考了,别人都是埋头苦干,而我却是有点儿自甘堕落的滋味。
考试不尽如人意也倒罢了,和朋友也翻了脸。不知从何时起,与他所有的,不再是推心置腹的话语,反而多了更多的白眼相待。以前可以聊上两节晚自习还大为不爽的我们,竟变得如此毫无生气。因此,教室里不再有跑调的歌声,我经常是无名火起三千丈,话不投机,说的再多也是对牛弹琴。编位置的时候,我以为大可以远离这个不可理喻之人,不欢而散,以后眼不见心不烦。谁知上晚自习的时候,又被老师给叫了回去。唉,我仰天长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不是冤家不聚头?”记得有节语文课上的是《论语十则》,他便借着机会,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发表几句评论——其实就是暗地里讽刺我的话语。他嘴上虽是不说,也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心底里确是明白着呢。我本是无力再与他争辩,争了这么久,我也够累了,就让时间慢慢冲淡吧。不料他居然旧事重提,还雪上加霜,我实在忍无可忍。“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句话让我找到了反驳的机会。不记得当时气冲冲地说了些什么,只记得最后一句是:“若是真要超过我的,那就得快点了,免得夜长梦多!”我也没想到,当我说的时候,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夜长梦多”这四个字也显得尤为清晰。全班同学都莫名其妙,连老师也被吓傻了,不过老师还为我说话:“看来,某某同学说这句话时,是带着愤怒的……”我猛地点头……
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迟到和爱睡懒觉。老师还找我谈了两次,我仍是执迷不悟,不知悔改。迟到在后期就不算什么了,那天补课,闹钟居然失职,我用被子蒙住头,睁开惺忪的睡眼,我还以为天没亮呢,直到听到了老妈的炒菜声,一掀被子,一看手表:九点半!才知道,悲剧降临了……既然横竖也是迟咯,为什么不迟个悠然自得呢?于是我哼着小曲,几番思量之后再度安然入睡。却不知班主任居然一个电话查到了家里来,结局不用想,是老妈气冲冲地拿着锅铲去房间把我“炒”醒的。经过了种种,以后我要是准时到校,同学就会惊为奇迹,或者说我家的钟坏了,也巩固了我“迟到王”在班上的地位,事实证明:我是唯一的纪录保持者。其次,我可是堂堂“觉皇”,我睡觉是班上公认的已经达到了至高境界,两腿一翘,眼睛一闭,便去梦周公了。特别是数学课上,班主任那催眠般的声音让我“如痴如睡”,结果上完课,老师又在唠叨:“某某同学啊,上课……”同排的男生说:“我说今天她上课怎么这么安分了,没想到往前一看,眼睛居然是闭的,这样也能睡得着,真是服了她了。”这个都成为了我们课后的笑谈,我听罢都笑得趴在桌子上了。因此,“觉皇”这个雅称,又落到了我头上。
还有一位同学,人家暗地里说他很骄傲,可我觉得一身傲骨,没什么不好的。其实我也太过目无下尘了,老爱得罪人,他也厌恶庸脂俗粉,喜欢与我大议历史,所以我觉得有点臭味相投的感觉。可这位就不同于上面的那个了,他是有逻辑性的争辩,我也乐意奉陪。他家境富裕,却从来炫耀的都是他的智慧,而不是衣物钱财。他这种富家子弟,相貌也不算差,却不爱挑逗女孩子,而是一心读书,他很是争气。记得我们为了“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的事情争了一节晚读,第二天我连嗓子也哑了。不过还是觉得很痛快。他也不屑于嗲声嗲气的矫揉造作,对于我死缠烂打的问题会不倦地解读,只可惜我不懂三国,他又不懂红楼,不然我们一定会促膝把酒,聊得更为投契。
呵呵,感谢平安夜的苹果,感谢某人的粽子,感谢对理科问题的讲解,感谢语文老师的信赖,感谢深宵路上十字路口分别时的一声依依的“再见”……就是初三难忘的瞬间。要知道,初三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今年的六月过后,我们也许会大雁各西东。许是留下来再拼三年,许是到异乡闯荡一番,他日相逢之时自是难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管怎样,我永远祝福我的书友。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亦不必太过伤悲。只有拈杯更尽一杯美酒,珍惜剩下的美好时光。
曾经读过一本书,叫《第五代人》。读完深有感触,顿觉生于八十年代的我们真不容易。
现在市场上很流行“八十后”文学,一群二十出头的小年青写着特立独行的文字。虽然很多人认为“八十后”现象纯属商业炒作,但我们不能否定这种现象背后的时代文化。我以为“八十后”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后现代的的文化现象。在这种文化现象的背后就是由于时空经验压缩而导致的人的情感的破碎和易位。所以商业化和情感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正体现了时代的潮流。
这里我并不想就“八十后”现象多发议论,我更想说的是生于八十年代的我们的时代使命问题。
很多人认为八十年代人是垮掉的一代――就像西方国家一样――我们生于后改革开放时代,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时期,又恰逢全球化潮流,所以我们身上有太多的西化特征,表现得格外另类。我们不同于上一代人,我们讲经济、讲个性、讲民主自由,完全不像我们的父母那样为了社会主义而献身――换句话说,我们失去了中国第四代人的那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我们表现出更多的现实主义。
我们在街机出现时狂玩街头游戏,又在网络普及时代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我们花钱如流水,吃完了麦当劳又吃肯德基,完全不顾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我们中了“资本主义”西化的圈套,为了一种很现实的梦而抛弃了自己的母语,任由英语搞文化侵略……
太多的太多,无从言及。我们的确很失败。
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是时代造就了八十年代人。这是历史给创造历史者开的一个玩笑。我们命中注定是现实的,也是平雍的。
中国的市场化给我们出了个难题:精英,还是大众?以前的大学生是社会的宠儿,是上流社会的精英,因为“物以稀为贵”。现在的大学生泛滥成灾,高等教育也逐渐走向大众化,所以怎麽也贵不起来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转换一下观念,学会用大众的视野去看问题,适应时代的文化转型。现在市场上流行“反智主义”,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然而任何一个时代,选择大众,同时也就意味着选择平雍,你无法避免。因为当大多数人都持同一种观点时,真理就自然的转到了少数派的手里。
说了这麽多,观点只有一个:商业化必然导致大众化,而大众化必然导致平雍化,八十年代人不可避免。
但是平雍化并不意味没有品味。这个时代任何事物只有经过了市场考验,并为大众所接受,才称得上品味。换句话说就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高中时学政治老师总说要“走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现在给我的启示是――中国的现代化以及后现代化必须走大众化道路,必须将一切置于市场中来考验,就像这几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一样。而我们,正处于这种考验(或者改革)的中心地位。
八十年代人首先要实现自身的大众化,然后才能谈生存。就像文化成为一种工业一样,将来的一切,都会是以一种工业流程化的生产。哪怕是学术思想,也摆脱不了这种命运。因为现代人大多是讲消费,而不是讲理想。你永远不可能要求他们像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那样为“存在主义”而着迷。
所以我们的时代使命,就是市场化、商业化与大众化的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共存与矛盾。
老实说中国未来的大势已定,只看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去奋斗了。
昨晚又看了一遍《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的行径真是令人愤慨。我想,我要是在战争年代,一定是个抗日英雄。
晚上,我竟然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那是1937年8月28日,那天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当时战火连天,很多人牺牲了生命。我当时是上海火车南站的一位抗日游击队员,正在时时备战。
那天,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火车站给丈夫送饭,她的丈夫也是埋伏在上海火车站的抗日游击队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饭吃了一半,一位战友就满头大汗地跑来了,“在车站附近发现了一大群鬼子!快准备准备!他们这次准备炸毁这里!所以这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大家一定要努力!”孩子的爸爸从柱子底下的洞中,摸出了武器,就匆匆地出发了!我被留在这里,时刻与上级保持联系。那时的孩子,还什么都不懂,还开心地在妈妈身边玩石头!
突然,“忽”,一颗炸弹,从远处飞来,“快跑!”我大声喊道。我们同时去抢救孩子,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于是那位母亲用尽全身力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孩子推到远处一片柔软的草地上。我也晕倒了。
等我醒来后发现:孩子,毫发无伤,可是,目前却被炸的粉身碎骨,尸骨无存!孩子呆呆地坐在废墟旁,却已不见了母亲,在他眼前的只有那熊熊的大火和浓浓的烟雾,孩子傻眼了!他“扑通”一声瘫坐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哭着、喊着:“爸爸!妈妈!”望着已成一片废墟的火车站,他只能哭。
我刚刚要去抱那孩子,突然,一阵电话铃响起,“上级支援电话通了?”我大声问。“什么?你该起床了!”我睁开眼,妈妈正怒气冲冲地瞪着我。
原来是一个梦。但我还是希望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争,只有欢乐,只有和平!
摘要:现在年已八旬的李春教授又在进行新的实验课题了,他的晚年很幸福,因为他的儿子们常来看望他,他的儿子们没有辜负他的一片希望……
谁说八十年代没有雷锋,你看,在大街,在小巷,在车站,在医院,在列车上,不都闪过雷锋那忙碌的身影吗?雨夜送大娘,雪地修汽车,他总是那么热情,毫无怨情,也从不知劳累。然而,他不但像六十年代的老雷锋(我们不妨这样称呼),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老雷锋。可是,当你想对他表示比对老雷锋还热情的感谢时,他却比老雷锋还要快得多地无影无踪了。你就不免感到惊诧了——一秒钟前还在忙碌着呢,怎么就奇迹般地消失了呢?
想知前因后果,且听我慢慢道来——其实,八十年代的雷锋并不止一个,而有二百九十个,全国各省十个。这并不是老雷锋死而复生,也不是老雷锋使了分身法,而是,新雷锋们都是特殊的试管人,他们的父亲是著名的生物学家李春。
话还得从七十年代说起。那时,老雷锋已牺牲十多年了,十多年中人们一直没有忘记他,可是,“多手”阁下(指江旗手)却偏要阻止学雷锋精神。于是,十多年前上马的“雷锋工程”就不得不下了马,为此主持这项实验的李春教授伤心了好些日子。最后,他去见“多手”先生,请求继续实验,可是,“多手”先生却一声不吭,冷冷地看着他,他便不得不打消了在“多手”身上的希望。
回到家,他腾出最里面的一间房,把实验室搬到了家里,继续他的实验。首先,他人工合成了蛋白质,于是一个生命便在试管里开始了。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精神培养。李春教授首先制成人工脑,人工神经元,神经网,然后把这些放到隔音室里去,并在隔音室里以极轻的音量不断播放着“雷锋精神要领”。
正当试验顺利进行时,“多手”先生被隔离了,雷锋精神又要发扬起来了。于是,李春的助手们也来参加试验了,试验进展就更顺利了。终于,经过二个月的精神培养,大脑已经定型了,终于赶在蛋白质发展成型之前,把神经系统投放到试管里去了。
正当这生命发展时,又有一股潮流涌来:八十年代学雷锋无意义了!这时的李春教授已经毫不动摇地继续实验了,他决心在八五年时,把新雷锋培养成人。
又过了三个月,神经系统已融进了蛋白质,而蛋白质也发展成为蛋白体了。于是,李春教授一连几天都忙着给这个蛋白体分身,一共竟然分了二百九十个。(剩下了那么一点就无奈被浪费了)从此,李春教授又开始抚养他们,而他们就以极快的速度长着,不到五年功夫就长成一米七二了,李春便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现在年已八旬的李春教授又在进行新的实验课题了,他的晚年很幸福,因为他的儿子们常来看望他,他的儿子们没有辜负他的一片希望。
他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八十多年前在齐齐哈尔的一个村庄中出生。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总是快乐的。
小时他的命几乎是从地底下捡回来得。事发前一年,父亲便在家中挖地窖,这种东西只有富人家才会挖,但他当时只有七岁,什么都不知道,不过至少能感觉到一些事,村里的人都开始有了变化。
八岁那年村中来了一群人,因为被母亲逼进了地窖,并没有看到什么,但那一幕他却永远记得。在他头顶消失在地面下的那一刻,他看到了,几个穿绿衣服的人手上拿着会冒火的铁棍冲进门来,门口的几个人根本没动,父亲就摔倒在了一阵响声中。他当时在里屋,本想再看清楚一点,却一下子被母亲推下地窖,刚掉下去便晕倒了。当他再醒来时爬出地窖,村中的一切都不一样了,人们都到在血泊中,这里只有他一个人,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不明白出了什么事。他看见父亲趴在门口还没起来,便跑过去:“爸,我饿啦。爸。”他一直摇晃着父亲的身体,直至费劲力气把父亲的尸体翻过来,依然没得到想要的结果。他已经感觉到了,父亲是不会再被叫起来的。他坐在那里大声哭起来,全村却没人听见。他哭不是因为失去亲人的伤心,而是害怕,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不理自己了。
他一直哭到晚上,太阳快落下去了,看着倒在地上的所有人,他开始害怕了,不敢再呆在村子里,便拿着家中所有的食物,从村庄中跑了出去,他不知该去哪里,便一直向南走。
很快,带的东西就吃尽了,他便过上了一种从来没过过的生活,一边向南走,一边乞讨。
七、八年之后,他已经离开了东北,在外面干着体力活。七、八年的时间,让他清楚了全村人都是死在了日本人得手上,也让他开始仇视“不抵抗”的国民党。没过三年,她就参加了八路军。
加入八路军之后,每次与敌人交火,他总是冲在最前线,由于善用自己的智慧,所以几乎没有受过伤。参加八路军只有一年多,他便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前往黑龙江,尽管他不想去那个令他难过的地方。
任务执行的过程中,他的身份暴露了,如果被日军发现任务就必然无法完成,他没经思索便躲进了一个村子中。日军将全村都围住了,他需要完成任务,但更不想全村人再发生十多年前的结果,这时他居然发现村中还有一位八路军。它把任务留给别人之后,便向日军队伍走去。
他被抓获后,日军未从他口中得到一丝信息。便把他作为“马路大”即是用来做毒气等活体试验的材料,送到了齐齐哈尔的日军第516部队。他又回到了曾经走出的地方,村中一座座平方已经不见了,而是成了日军基地和一座监狱。没过几天,他被送进了称为“死亡之箱”活人毒气实验室。没留下任何遗言便倒下了,倒在了十多年前他的父辈们倒下的地方,与全村人倒在了同一群人手中。
临死得那一刻他又想象起了当年全村人被日军残杀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