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我,也像爱迪生一样迷恋光学实验,不过,我却没有爱迪生那样专业,拥有一千零九十三项发明专利技术,我只是做些课本上简单而有普通的小实验而已。
突发奇想,圣诞节快到了,我自己做彩灯。妈妈帮我买回了几个小功率灯泡和几根超级细的电线,我要把所有的小灯泡串联起来,做成小彩灯。
首先,我小心翼翼地把灯泡固定在灯座上,然后把金属导电片安装在塑料电池盒里,最后安装电线,这也是最难安装的,因为电线极细,要露出里边的铜丝,绑在导电片的小凹槽上,就要把外边的绝缘层剥开,但它很容易剪断,不小心就会越剪越短。上次实验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越弄越糟,结果实验失败了。今天,我吸取了教训,格外小心地安装电线,终于,电线安装好了。我按了一下开关,灯泡竟然没有亮,我反复按开关,突然,电池盒的金属导电片与电线的接头处发出“咝——咝——”的声音,还冒出了白烟,跟着闻到一股焦臭味儿,糟了,短路了。我急忙检查了一番,去没有发现问题出在哪儿,难道电压超标了吗?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问题在哪儿,只得问妈妈,妈妈瞥了一眼,得意地说:“小傻瓜,你看看你的电池吧。”原来我忽略了最简单的问题,把电池装反了。纠正了错误,轻轻一按开关,耶!灯亮了。
看着这些灯都一个颜色,太单调了,我来把它们打扮一下,做成漂亮的彩灯。可是,不管我怎么涂,灯光的颜色始终没什么变化,可为什么在纸上涂色却那么鲜艳呢,而玻璃就不行呢?我猜想:把纸放大100倍,应该会有无数个小坑,纸之所以能充分留住颜色,就是因为颜料填入小坑里,干了后,就不会掉了。而颜色不能长时间留在玻璃罩上,是因为玻璃表面太光滑了,百分之九十的颜料都流失了,所以颜色不明显。
这个实验很有趣,因为它环环相扣,错了一个环节,就前功尽弃。
星期天,我做完作业,就开始做热胀冷缩的实验。我从阳台上找来一块铁球、一条铁链、一个架子、一瓶热水、一只杯子和一盆冷水。
我先把架子放在桌上,用铁链把铁球给接上,然后慢慢地让铁球从架子上面的洞里穿过。之后,我先把热水瓶盖拧开,把热水倒入杯中,然后把瓶盖拧上,接着我把铁球浸在水中。过了45分钟,我把铁球拿出水面,想通过架子上的洞。可是,不知怎么搞的,球变大了,怎么也拿不出来。我就跑到大房间问哥哥:“哥哥,我把铁球浸在热水中后,怎么会变大呢?”哥哥笑着说:“你把铁球浸在冷水中,看会发生什么变化!”我听了,立刻跑回房间,把热水倒掉,换上冷水,我再把铁球在冷水中浸了一会儿,奇迹出现了,铁球已经能通过架子上的洞了,我高兴地又叫又跳。高兴过一阵子之后,我就疑惑地问哥哥:“哥哥,我照你说的做了,怎么真的能拿出来呢?”哥哥微笑着说:“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固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固体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通过做了这个实验,使我懂得了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你来看,你来看,他们竟然绕开圈了!”“是啊!看是试验成功了!”在我们的小区里,传来了一阵阵的笑声,因为我和我的小伙伴你们正在以去做了有趣的实验——“樟脑困蚂蚁”。
这天,我和我的弟弟就来到了院子里,把小伙伴们都召集了起来,告诉他们我们的实验,他们听了之后都表示支持。我们先来到了一个蚂蚁窝旁,寻找这次实验的“合适人选”。不一会儿,我们就看见了几只蚂蚁抬着一条死掉的大青虫,只见这条青虫被它们高高地抬着,口吐白沫。选好了人选,我们又从家里拿了几个樟脑球,这是实验的道具。
及芝麻一看见我们这几个巨人手里拿着奇怪的东西,感到不可思议,便停下了脚步,像是在张望我们。半晌,他们扔下了他们的食物——大青虫,就向着蚁穴快速的跑去,但是已经晚了——
我们用樟脑球在他们的旁边擦出一个圆圈,蚂蚁们一下子就丧失了方向感,东碰西撞。有一只蚂蚁一不小心踩到了这条线上,便惊恐万分的又跳进了圆圈里。他们不停地打转,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歇后语——“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我们逐渐的把房先缩小,从原先的一个茶杯口那么大,到现在只有一枚一角钱硬币那么大,蚂蚁们不断的拥挤,样子有趣极了。于是,开头的那一幕便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突然,一只蚂蚁冲破了防线!它快速地向着它的窝爬去,但是爬了一会儿又回来了,像是在想:“我的同伴还在里面呢!我不能置之不理。”想着又把他的同伴救了出来。
我们都不知道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怀集啊以后,我们就展开了搜索。原来,蚂蚁是通过自己流下的气体才能找到回家的路的,而我们用樟脑球的气味阻断了他的气味,所以他们就会在原地打转,希望找到消失的气味,也就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科学,只要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每个人都是小“科学家”。
今天,我看到一本很有趣的书,书中的其中有一段最有趣的,应该让我们共享……是说:从前,罗马有个大将。他下令将所有抓来的俘虏捆绊起来扔到死海里淹死,可是第二天,部下来报扔到死海里俘虏都漂回来了。将军很奇怪,便再一次将俘虏捆绊起来扔到死海里去。第三天,部下来报俘虏又漂回来了。将军更奇怪了,想:难道有神灵在保佑他们,将军怕得罪神灵就把他们给放了.
开此,我也不明白是说什麽,后来,经过姐姐的指导才懂:死海的水是咸的,那咸水的浮力很大,死海是含量很大的湖.
我通过这次看书,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淹不死人的海——死海。虽然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而自己在知识还比不上海洋里的一滴水,这是因为我看的书太少的缘故,今后我一定要多看课外书,多参加课堂活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周末,我正在看一本书,上面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杯子里升满水,用一张纸盖住杯子,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就不会流出来。我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一张纸怎么能够托住一杯水呢?
我将信将疑地开始做起这个实验来。首先,我找来一个透明的杯子和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再到厨房里,往杯子里注满自来水,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白纸盖在了杯子上,然后,我用手轻轻地盖住杯子一会儿,把杯子倒了过来,倒数一二三四五,把手放开。嗨!神了,纸真的能把水给托住了,这怎么可能呢,小小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水呢?我又试了几次,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真理。
为了炫耀我成功的实验,我决定在爸爸和妈妈面前表演一下我的魔术。我把杯子倒过来让他们看清楚,把白纸放到他们的手里让他们检查。等他们都检查完毕,我就开始做实验了。我先在杯子里倒入满杯子的水,把纸盖上去,倒过来给他们看,抽出手,水没有留出来,他们为我鼓掌。我为了更加刺激,把杯子里的水倒掉一半,再把纸盖上去,还按照原来的顺序用手轻轻按压,倒过来。为了增加魔术的惊险性,我把杯子放在了头顶上,说了一声“放手”,顿时,我傻眼了,成了一只“落汤鸡”。我呆住了,爸爸和妈妈却捧着肚子笑岔了气。
妈妈笑着对我说道:“宝贝,快换衣服,要不然会着凉的。”爸爸说道:“孩子,不要灰心,快上网查一查原因。”
我顾不得身上的湿衣服,打开电脑,上网一查,原来,一张纸是顶不住一杯水的,而真正起到作用的是大气压,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以后,杯中几乎没有空气,里面的大气压就低于了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而第二次实验,我只用了半杯水,杯中有空气,里面的大气压等于了杯外的大气压,水就自然流出来了。
经过了这次试验,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不能凭空想象,要有实际根据的。
(指导教师:俞勋国)
我用一个吃过的雪糕塑料盒,四周贴上海绵纸,改装成了一艘货船,我把它命名为“勇气号”,放在澡盆里,让它自己漂流。忽然,我想起爸爸曾告诉我,磁铁分正负两极,如果两面都是正极或两面都是负极,不但吸不到一起,还会相互排斥。对!用磁铁试试,看能不能借阻力推动“勇气号”前进。我拿来两块小磁铁,试了试哪两面吸不到一起,然后,把其中一块放进“勇气号”中央,把另一块拿在离水面10厘米左右的上空中,果然“勇气号”借着阻力慢慢向前行进,就像真的在海面上航行一样。我兴奋极了,加快推动速度,“勇气号”也加速前进,我的实验成功了!
一块小小的磁铁竟有这么大的威力,这个实验让我懂得,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只要你善于观察和发现,不起眼的东西也会散发出巨大的光芒。
今天,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神秘兮兮地说:“今天,咱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我们都弄不清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老师先从讲台下面拿出一个盘子和一小瓶可乐,然后变魔术似的从她的包里拿出了一条“曼妥思”牌的薄荷糖。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小心翼翼地打开可乐瓶盖,然后快速地把几颗薄荷糖放进瓶子里。顿时,可乐像喝了什么兴奋剂似的,一股脑地向外面冒个不停,而且冒出了许多汽泡。看了这一幕,我激动万分地说了一声:“可乐喷泉呐!”再一看同学们,每个人都是大吃一惊的。过了一会儿,大半瓶可乐都已经弥漫到盘子上了,再一看,盘子上三分之一都是白沫,另外的都是可乐。我们一个个人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人能说出这是什么原理。
老师看着疑惑不解的我们,揭晓了谜底。原来,可乐是碳酸饮料。它里面有许多二氧化碳没有释放出来,当薄荷糖投入可乐时,二氧化碳被快速地释放出来,它们在瓶子里憋不住了,于是冲出瓶口,形成壮观的“可乐喷泉”。
瞧!这次试验很有趣吧?
朋友们,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觉得很好笑啊?糖要怎么种?种在地里吗?不,不,不,今天我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我们要准备好的材料有:一个有盖子又能耐高温的玻璃瓶,一些细砂糖,一条棉线,一个奶锅,还有一小块的冰糖。我用尺子来量这一块冰糖,它的长约1。5厘米,宽约1。2厘米。
开始做实验了,首先,把奶锅放在灶台上,倒入细砂糖,用奶锅加热细砂糖,让它完全溶解。然后把细砂糖溶液倒进加热过的玻璃瓶中,呀!奶锅的把手好烫啊!我只好用布抓着奶锅把手把细砂糖溶液倒进玻璃瓶中。最后,将冰糖用棉线缠好,浸入溶液中,另一端固定在盖子上,这样,就完成了。
刚开始时,冰糖只是小小的一块。过了5天,冰糖要比第一天大了一些,棉线上缠绕着一层像冰一样的糖。可惜放置的时间不够久,冰糖还不够大。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终于迎来了“种”糖的第十五天。我把盖子打开一看,哇,第十五天的冰糖要比第五天的更大!我用尺子量了一下,这个“大块头”长约4。8厘米,宽约2。3厘米,太让人惊讶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冰糖就是砂糖的结晶。当冰糖挂在砂糖溶液里的时候,它变成了“种子”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中有越来越多的砂糖微粒吸附在“种子”上,冰糖就越来越大了。
哇,这个实验好有趣!我要好好探索,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奥秘。
今天爸爸拿来一小碗醋,几十粒米,和一个鸡蛋,十分神秘的说:“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小实验,怎么样?”我一下子来了兴致,高兴地问:“什么实验啊?”爸爸说:“我们要让鸡蛋长个子!”我心想:鸡蛋长个子?怎么会呢?鸡蛋一生下来就那么大,怎么也不会改变大小的,这实验到底怎么做呢?
爸爸先把鸡蛋放入倒过醋的碗里,再往碗里放了一些米粒。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了。
我等过了半小时,就迫不及待的要去看了我的那个鸡蛋,爸爸拦住我,说:“现在还没有到时间呢?试验怎么就会这么快呢?你再等会吧!”我只好再回去看会电视了。又过了半个小时,可我再也坐不住了,就趁爸爸不注意,偷偷溜到厨房里去看鸡蛋。可是这鸡蛋壳分毫未变,边跑去拉爸爸来,爸爸说:这会当然看不出来了,但是你摸摸看,这有什么变化呢?我摸了摸鸡蛋,现在的鸡蛋竟然要比剥了皮的松花蛋还要软。
“现在只要把它放入清水中就完成了。”爸爸说。我耐心的等待了好一会儿,再去看,啊!蛋小弟尽然奇迹般的变大了!比原先的鸡蛋要大上许多。
我好奇的问爸爸:“为什么蛋小弟会长大呢?”爸爸说:“把蛋放到醋里,蛋壳变软,而再拿到清水里,但就吸收了水分,而且蛋壳会变硬,蛋就会长大了。
今天我十分的高兴,因为我了解了一个实验。
我喜欢做试验,做实验给我带来了快乐。
我做过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也做过让水倒不出来的实验,还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色素扩散实验。
今天我拉着爸爸一起跟我做泡腾片实验。这次实验需要准备的工具有:透明水杯、清水,还有最重要的vc泡腾片。
实验即将开始,首先我们把温水倒入玻璃杯中,再把泡腾片放入温水里,只见泡腾片迅速沉入水底后又立刻浮到水面上,水面上源源不断的冒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气泡。
水也慢慢的变成了浅粉色,泡腾片正在一点一点的变小。过了一会儿,玻璃杯里没有再产生新的气泡,泡腾片也不见了。只见准备水都变成了淡粉色,这可真神奇呀!我赶紧尝了尝,味道酸酸甜甜的,像汽水一样美味。
后来我查了一下。泡腾片之所以会冒气泡,是因为泡腾片里面含有泡腾崩解剂,当泡腾片放入水中再泡腾片分解剂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使片剂迅速的崩解溶化,有时崩解产生的气泡还会使药片在水中上下翻滚,加速其崩解溶化。片剂崩解的时候产生的二氧化碳部分会溶解于水是水,喝起来到嘴里有汽水般的味道。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啊,我喜欢做实验,在写实验中获得学习,获得进步,获得快乐。
听说盐水的密度比清水的大,能够让鸡蛋浮起来,这是真的吗?我决定做个试验验证下。
我找到一个杯子和一个生鸡蛋,我把鸡蛋放在水杯里,然后给水杯里接了满满一杯水。鸡蛋躺在杯底,就像一个熟睡的小娃娃,一动不动。
我找来盐袋,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盐,倒入水杯里。顿时,鸡蛋上盖了一层薄薄的盐,就像盖了一层薄薄的被子。为了让盐快点融进水里,我拿起一根筷子,在杯子里小心的搅拌起来。但无论我怎么搅拌,鸡蛋都“无动于衷”我想可能是我放的盐太少了,所以鸡蛋才浮不起来吧!
于是,我又陆续放了四勺盐,鸡蛋像估计和我作对似的仍旧没有浮起来。我有些灰心,心想:如果在放一勺鸡蛋浮不起来就放弃,我放完盐,用筷子搅拌了一下,这时鸡蛋缓缓地升了上来,但它像个潜水员似的,很快就又沉下去了。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动,虽然没有成功,但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我又加了两勺盐,并用筷子搅拌好。这次鸡蛋终于乖乖地浮起来了,而且没有再沉下去。
实验真是有趣,但做实验也需要我们的耐心。
自然课上,施老师神秘地说:“你们信不信,我会变魔术,能把一杯很脏很脏的水变得干干净净?”同学们直摇头,我半信半疑。
正说着,只见施老师拿出一只烧杯,灌了点水,又往水里撒了点土和木屑之类的脏物,轻轻摇晃了几下,那水就变得又黑又脏。
施老师风趣地说:“你们仔细看着,老师开始变魔术了,这魔术的名称叫‘水的净化’,现在开始第一步——‘沉淀’。”施老师把烧杯稳稳当当地放在桌面上。我们不敢有丝毫放松,瞪大眼睛紧盯着烧杯,观察着水的变化。烧杯里的水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悄悄地进行着两极分化,只见泥土之类的脏物向杯底下沉,木屑之类的脏物向水面上浮。大约过了十分钟,脏物完全走向了两极,中间的水变清澈了。这时施老师小心翼翼地把烧杯里的水倒入另一只烧杯。
我嘟哝着:“真可惜,只除掉了沉在下面的脏物,浮在水面上的怎么就除不掉呢?”施老师接着我的话茬说:“这位同学说得对,‘沉淀’不是万能的,它只能除掉那些像泥土之类可以沉在水底的脏物,木屑之类浮在水面的脏物,它就爱莫能助了。请看水的净化第二步——过滤!”
施老师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使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只见施老师一边拿出一张圆形纸片,一边说:“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这是一张滤纸,它神奇得很呢!”听施老师这么一说,我们更不能懈怠了,我擦了擦眼睛像小猫盯着鱼儿似的瞅着老师。只见施老师把滤纸窝成了漏斗形,插入漏斗里并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施老师小心地把烧杯里的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倒入漏斗,渗过滤纸流入另一只烧杯的水竟然变得清澈无比。“真的好神奇呀!”我们惊讶不已,这时施老师从漏斗里拿出那张滤纸,原来脏物都被滤纸截住了。
“施老师,这水好干净呢?让我喝一口吧!”我情不自禁地说。施老师直摇头说:“不,不,这水表面看起来似乎很干净,但还有细菌等有害物质,就得进行水的净化的第三步——消毒。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就是把水煮沸,当水温达到摄氏一百度时绝大部分的有害细菌就会被杀死,那水我们也就可以大胆地喝了。”
这次实验,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们既然能净化一杯水,那么一定能净化一桶水、一江水,也一定能净化整个地球上的水,但愿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干净起来。
小作者不但能把实验叙述得清清楚楚,而且也不乏童趣。可贵的是她从心灵深处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愿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干净起来”。
周末,我看了一本书,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杯子里盛满水,用纸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来。我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薄薄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沉重的水呢?
我将信将疑地开始做起来。首先,我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和一张长方形的白色纸,来到厨房,在杯子里注满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纸盖了上去,然后,用手轻轻地盖住杯口一会儿,把杯子倒了过来,倒数一、二、三、四、五,把手放开,嗨!神了,纸头真的把水托住了,这怎么可能?小小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水呢?我又试了几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真理。
为了把气氛搞得富有神秘感,我学着魔术师的样子,放了音乐,还拿了根筷子作为魔术棒,把杯子倒过来让他们看清楚,把白纸放到他们眼前让他们看清楚,然后倒入半杯水,把纸盖上去,按刚才的顺序用手轻轻按压,倒过来,为了提高魔术的惊险性,我把杯子放在头顶上,数一二三,放手!顿时,我傻眼了,我成了一只落汤鸡,我呆住了。爸爸,妈妈捧着肚子笑得喘不过气来。
妈妈说:快快换衣服。爸爸说:快快上网查一查。
原来:一张纸是顶不住一杯水的,而真正起到神奇力量的是大气压,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半杯水比一杯水轻,但是,半杯水,还有半杯是空气,大气压就帮不上忙了,于是,水就流出来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两个道理:
一是,有关大气压的问题,大气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人类创造着魔力,比如:用吸管喝饮料,中医火罐疗法,输液等等。
二是:更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凭空想象,要有根据,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研究,从而发现问题。
“成功啦!”“成功啦!”“哈哈……”从我家里传出一阵阵笑声和欢呼声,这是我和爸爸在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星期天,我对爸爸说:“咱们做一个实验好吗?”
爸爸问:“什么实验?”“是什么?”我拿出一支蜡烛、一块磁铁和一根铁条。我把蜡烛点燃,立在桌面上,用一根铁条吸住磁铁,拿到火上去烧。开始,磁铁紧紧地贴在铁条上。蜡烛的火焰贪婪地舔着磁铁。不一会儿,磁铁像生病似的,有气无力地粘在铁条上,快要掉下来了。终于,“砰”的一声,磁铁落地了。“实验成功喽!成功喽!”我手舞足蹈,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为什么磁铁遇热会失去磁性呢?我只听别人说过,自己心里不禁打起了一个问号,连忙去翻书找答案。我突然想起《小爱迪生》里有介绍科学知识的内容,就去翻《小爱迪生》。“找到了!”我惊喜地叫了起来,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高兴。
原来,磁和电子是分不开的,运动的电子周围就有磁,这叫电磁效应,电磁铁烧红了,它内部的分子热得乱窜,破坏了电子运动方向的一致性,磁效应作用互相抵消,所以整块“磁铁”不再显示磁性。我想:在家用电器中,收音机喇叭上有磁铁,就不能让高温物体接近。可想而知,电视机上也有喇叭,上面也有磁铁,原理不正是一样吗?如果高温物体靠近带有磁性的冰箱,冰箱不就被损坏了吗?怪不得说明书上强调不能接近高温物体。我把自己想法告诉爸爸,我们俩恍然大悟。
一个小小的实验使我们懂得了这么多道理,使我们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让我们从小就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向科学进军!
“哇!奶奶,快来看!我的火山喷发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我今天在家做了一个‘火山,现在正在喷‘岩浆呢!大家快来欣赏一下我的‘火山吧!
我的‘火山最顶端包罗着一层厚重的红色彩泥,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张红色的地毯静谧地躺在那里;中间一层浅蓝色的彩泥,只要沾上一点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就像遍布满地的钻石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最下面的一层是绿色的橡皮泥,那绿就像一片大草地,你看!一只恐龙宝宝和它的妈妈正在那片草地上吃着草,还全然不知将要来临的大灾难呢!为了防止‘洪浆冲出来,我还在周围建了一个小堤坝,但为了保险,我还是多用了一些别样的彩泥加固加高了它,看着这座被软得似乎一抓就碎的橡皮泥做成的‘火山,现在都凝固成了一座稳健不倒的真火山,我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接下来,就是让火山喷‘岩浆了!我先勺了半杯苏打粉,然后放入一些洗洁精,最后加入了白醋,在加入了白醋的瞬间,空气中弥漫着化学剂的味道,那‘火山里的洗洁精逐渐地冒出气泡来,而且越冒越多,不断地疯狂上升,我仿佛听见那些气泡在说:“我先出去,我先出去”“噗呲”一声,全都涌出来了!好在堤坝够高,没被冲跨。此时,我仿佛又听见气泡们说:“小主人,我们快要不行了,快叫援兵过来呀!”我决定再往‘火山里加苏打粉,倒一些白醋,不料我的手一滑,那一大瓶的白醋全都倒进去了,气泡们瞬间像吃了火药的炸弹,一个劲地狂涌出来,这一涌可不得了!堤坝被冲跨了,水溢得到处都是,我赶紧拿布来擦干净地面,一边擦,一边嘀咕:“这真是一群小淘气!”这时,那些气泡仿佛在笑着回答:“哈哈哈……!”
今天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暖暖的,这次的实验可真有趣啊!
大家一定都玩过跷跷板吧!可是你们听说过蜡烛跷跷板吗?哈哈!没听说过吧!暑假里,我和妈妈就做了这个有趣的实验。
我们先准备好材料,一根长长的蜡烛,把底部削去一点点蜡,使两头都有可以点燃的烛芯。再准备一根又细又长的牙签,然后拿两个同样高的陶瓷碗,再加上一个打火机。
开始做实验了,我先用牙签穿过蜡烛的正中间,然后把牙签的两头平放在两个碗上,接着拿打火机把蜡烛的两头都点燃。很快蜡烛两头的火苗越烧越旺,还冒着一股淡淡的黑烟。我好奇地看着它们,等待它一上一下地摆动。不久蜡烛的一头翘起来了,蜡烛油“嘀嗒嘀嗒”地直往下落,蜡烛也在飞快地变短。可是另一头低
下去就翘不起来了,过了一会儿跷跷板“翻船”了,第一次实验失败了。
我托着腮帮,盯着蜡烛看了很久,终于发现,蜡烛的一头重一些,烛芯粗一些,怪不得烧地时候火那么旺呢!火旺的这一头太轻了,而另一头的火太小了,下沉得太快了,所以实验失败了。于是,我和妈妈把火吹灭,再用刀把烛芯露出少一点得一头削得和另一头差不多。接着我们再把蜡烛两头点燃。啊!好神奇呀!蜡烛真的像跷跷板一样一上一下地摆动起来。只见它这边低下去,那边翘起来,此起彼伏,蜡烛变短了得时候还转起了圆圈,十分有趣。
你们想知道蜡烛为什么能变成跷跷板吗?原来蜡烛燃烧会向下滴液体蜡,一端滴下一些,就会上升,蜡烛的平衡不断被破坏,结果
就会出现交替地上升、下降的现象。
做实验真有趣,真神奇!
在《思想品德》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鸡蛋撞地球”。看到这个题目,我顿时有了兴趣,想做一做这个实验。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拿一枚生鸡蛋,用材料包装起来,制作材料不限。然后从三楼抛下,使其不碎。我兴致勃勃地准备起来,可没想到第一关就把我难住了———包装方法。用什么包装呢?我绞尽脑汁地想,参考了其他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一种方法:拼一个三角框架,把鸡蛋装进去。我想三角框架角多,可以让角触地,从而减少震动,使鸡蛋不碎。为了保险,我将鸡蛋包了两层手绢,一层海绵。然后用木棍制作了个三角框架,把包好的鸡蛋装进去。再把框架固定紧。我还是不放心,又拿了一个大塑料袋充当降落伞,穿上线,绑在框架上。我满心欢喜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觉得还不是很好,又在着地的三个角上缠了些餐巾纸,这样便大功告成了。
傍晚,我和同学激动地拿着包装好的鸡蛋,准备试验。他站在楼下,我爬上三、四楼间的走道,并在上楼时细心地关上楼下的窗户,以免窗户挂上“降落伞”。一切准备就绪,我向楼下大声喊:“好了没有?”他回答说好了。我便将塑料袋抻开扔了下去。随后立即跑下楼,在楼道里就听他高兴地喊:“真像降落伞!”
我一下楼就看鸡蛋碎了没有,结果鸡蛋的大头碎了,但我仍然很高兴。回家途中碰到数学老师姜老师,老师颇有兴趣地问我们实验的结果,我们赶紧请教姜老师,姜老师笑着说:“三角形角不够多,再有,着地的三个角应向外多伸长些,这样可以减震。”
从这小小的实验里,我获得了不少知识。做实验,既有趣,又长知识。以后我们一定要多观察多探究,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今天一上课,老师就从皮包里拿出一叠刚撕好的纸条,并抽出其中的一张,把纸条的一端折起来帖在下巴上,问:“你们猜猜,如果我往下吹气,纸条会往哪里飘?”有的同学说会往上飘,有的同学说会往下飘,有同学的说会平着飘。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呀!
老师说:“那我吹吹,看看到底是往哪里飘,好吗?”说完,她就按住纸条,鼓起腮帮,使劲一吹。啊!纸条抖动着“屁股”,平飘起来了。同学们看了大叫起来:“是平着飘的!是平着飘的!”
老师让我们来吹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纸条,按在下巴上用力一吹起来,哈!哈!我的纸条也平飘起来了。这时,教室里一片片呼呼呼的吹风声,真是热闹非凡。
玩着玩着,有些同学还玩出了新花样,有的把纸条卷起来当弹簧玩,有的人把纸条放到嘴巴里当长舌怪,还有的同学把纸条做成了鸭舌玩具……
风明明是往下吹的,可纸条为什么平着飘呢?我纳闷极了。老师说:“我们吹出来的气使纸条表面的压力减少了,纸条就平飘起来了。”我听了恍然大悟。啊!今天的实验真好玩!
今天我看见我的写字桌上有一些蚂蚁在爬,我毫不留情地把它们打死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上些蚂蚁,我有些纳闷:难道我的写字桌上有一个蚂蚁窝不成?于是我准备做一具实验。
我拿了一个透明的盖子,等待着蚂蚁出来。忽然有一只蚂蚁“出洞”了,我连忙用盖子罩住它,想看看它究竟会怎么样史见它在盖子里乱转,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有二只蚂蚁从一包纸里出来了,它们在盖子旁边转来转去,好像在找入口,又好像在和里面的蚂蚁说着什么,我连忙把纸打开,原来里面有一块糖,糖上有许多蚂蚁,我连忙把纸扔了,心想:人要是马虎一次,说不定还有大麻烦呢!
有趣的磁铁
上课铃一响,我就一阵风似的蹿进了科学实验室,嘿嘿,顺便说一下啊,我平时上课可从来都不这么积极。上节科学课老师要求我们准备塑料格尺、橡皮、薄木片、弹簧、铁片、曲别针、铁珠、钉子、铁夹子、纸、布、铝片,今天表现这么好是因为我特别着急知道老师让我们准备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处。
一进入科学实验室我就发现每个桌子上都有一个绿色的小盒子,我拿起了桌子上的小盒子,感觉有点重。我追根究底的“毛病”又来了,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呢?我悄悄打开盒子,原来盒子里藏着两个一模一样的长条形硬东西,这个长条形的东西一半是红色一半是蓝色。正在这时,我看到老师走进了教室,立刻关上盒子,端端正正地坐好。老师看着我们急切的眼神笑呵呵地说:“你们今天表现这么好,是不是都为了早点知道今天的科学课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我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今天,我们要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啊?”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好奇地张大了嘴巴。老师不紧不慢地说:“打开桌子上的盒子看看,它叫磁铁,我们就要帮它找朋友,把你们准备的东西都拿出来吧,看看谁是它的朋友!”我急忙动手试了起来。我刚把钉子靠近磁铁,钉子就“啪”的一声被吸到磁铁身上了,啊,原来钉子是磁铁的好朋友。我又试验了其他东西,弹簧、铁片、曲别针、铁珠、铁夹子是磁铁的好朋友,而塑料格尺、橡皮、薄木片、纸和布却都不是磁铁的好朋友。我猜铝片一定能被吸到磁铁上,最后我把铝片小心地靠近了磁铁,可是我猜错了,铝片不是磁铁的好朋友。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磁铁只能吸引铁做的东西!
那么磁铁和磁铁是不是好朋友呢?这时下课铃响了,老师说我的实验只能下节课做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走出了科学实验室,盼望下节科学课快点到。
吴江舜湖学校 二(5)班 童天悦寒假的一天,我无聊之极地打开了<<少年科学报>>,忽然,在一个报纸的边缝处的实验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题目是<<茶水变墨水>>,材料是开水、茶叶、和一二十条已生锈的铁条子(每段长四至五厘米)于是我就将这些需要的材料都一一准备了。
实验开始了,我先将水煮开,再把茶叶放进一个茶杯里,小心翼翼地泡上开水,又把生锈的铁条子“一个秋风扫落叶——一个铁条子都没有了”把它们全部放进茶水中,我在旁边静观其变化。可是,过了一会茶水的颜色却丝毫也没变化,于是,我就将茶水拿到阳台上氧化了,但是已经一个下午了茶水却丝毫也不买我的帐,我有些灰心了恨不得把这杯茶水倒了,但是转念一想,或许时间不够长吧!还没来得及产生化学反应,我就把它甩在一边自个去看电视了,等待明天的到来。我起床后将信将疑地去看茶杯里的变化,“哇噻”我高兴地叫了起来,茶水变成了黑色的液体!我又蹦又跳。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原来茶水与生锈的铁条产生单宁酸,所以茶水就变黑了。
科学实验真奇妙,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打开科学大门。
【小编辑名片】
我叫杨升希,今年10岁,来自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401班,是个动静皆宜的女孩儿。我爱好广泛,喜欢阅读、写作,也喜欢唱歌、书法。课余,我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在社区铲除“牛皮癣”活动中获得嘉奖。
我在班上担任语文课代表,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年度“三好学生”。这个学期,在同学们和老师的力荐下,我被选为“校少先队大队委员”。
口福建永泰嵩口中心小学三(一)班郑少颜
今天,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鸡蛋在水杯中沉底、悬在杯子中间和浮在水面上。
老师给三个杯子都装进了水,水面大约离杯沿一厘米。
首先,老师拿出第一枚鸡蛋,风趣地说:“鸡蛋,鸡蛋,你就沉到杯底吧!”当老师把手一放,那枚鸡蛋真的沉入杯底,一动不动了。
接着,老师又拿出第二枚鸡蛋,煞有介事地朝鸡蛋吹了一口气,说:“鸡蛋,鸡蛋,你就悬在水中吧!”我听了老师的话,心想:“鸡蛋怎么可能悬在水中呢?”当老师的手一松开,那枚鸡蛋先是沉入杯底,瞬间又浮上水面,几番折腾后,鸡蛋真的就悬在水中了,这让我大吃一惊。
之后,老师拿出第三枚鸡蛋,对着鸡蛋口中念念有词:“……鸡蛋露出水面一点儿!”当老师的手放开后,那枚鸡蛋真的在水面上露出一个小脑袋来。“真奇妙!”“太神奇了!”“太有趣啦!”
同学们激动不已,议论纷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鸡蛋有什么魔力?抑或是老师有特异功能?
最后,老师揭开了这个实验的秘密:第一个杯子里装的是清水,第二个杯子里装的是适量的盐水,第三个杯子装的是浓盐水。所以鸡蛋在三个水杯中会有三种不同的状态。
从这个有趣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盐水的浮力比淡水大。
(指导教师陈新)
【小编辑评语】
小作者把实验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记录下来,不仅刻画了心理活动,而且也把语言写得有声有色,富有情趣,特别是在篇末点明了实验的结论,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
记得在一次暑假里,我在外边看见一只蚂蚁在匆匆行进,也许是去找食物,我正闲着没什么事干,于是迅速拿了一个樟脑球,准备一个实验。
我先在蚂蚁前用樟脑球画了一条线,看看蚂蚁有什么反应。我发现蚂蚁晃了晃它的小脑袋,再用触须试探一下这条线,这样一直僵持了十几秒钟,蚂蚁才缓缓地走向那条“防线”。终于,蚂蚁在过了我用樟脑球的线。
蚂蚁跑了一会,我又画了一条线,看看蚂蚁有什么动静?这回,蚂蚁可有些力不从心了,几次想走近那条线,可又退了回来。一直在线的旁边徘徊,好像在想突破“防线”的办法。过了十几分钟,蚂蚁终于累得“散架”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蚂蚁,发现它已无精打采了,于是我在它的周围画了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圈,看它有什么动静。
经过一番休整,蚂蚁终于恢复了体力,它想走出这个圈,但试了几次也没有成功。这下,它比以前变得更“聪明”了些,不直接;中过这条线,而是想绕开这条线,于是顺着这个圈儿想寻找线的尽头,但是它并不知道它是一个圈,它已经被封起来了。所以它转动了好几个圈也找不到出口,但它并不泄气,一圈又一圈地寻找它自己心中的这条线的尽头在飞扬。
我又在这个里画了一个较小的圈,蚂蚁又在这个小圈里来回转。
我一次又一次地缩小这个圈,蚂蚁也在一次又一次地在更小的圈里徘徊,就好像安徒生童话里丑小鸭在即将封冻的湖面上一圈又一圈游泳似的。随着圈越来越小,蚂蚁也越显得疲惫。最后只剩下了一角钱硬币大小的圈了。蚂蚁的周围都散发着樟脑球的气味,蚂蚁终于坚持不住了,趴在地上,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了……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种现象,有好玩的不好玩的,有趣的无趣的。
经过这次实验,我发现了蚂蚁十分惧怕樟脑球的气味。
(指导老师:姚朝相)
在周日的上午,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它让我解密了蚂蚁为什么能准确找到回家的方向。实验材料很简单,只要准备一只樟脑丸和一只蚂蚁就行了。
实验开始了。我先在行进中蚂蚁的前面用樟脑丸划了一道线,就发现蚂蚁停下了脚步,转过方向,往别处走了。不甘心失败的我,又在它的面前划了一道线,只见它立刻刹住了前进的脚步,用触头探了探线,又沿着我画的线走了一段路,终究冲破线逃走了。我如法炮制了好几次,结果仍然相同。
接着,我坏坏地在蚂蚁的周围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只见它先沿着内圈爬了一圈,没有走出去,又绕了一圈,还是没有逃出“防线”。我得意洋洋地说道:“哈哈,逃不了了吧,乖乖投降吧。”正当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蚂蚁趁我不注意,发现了破绽,冲了出去。我懊悔不已,但终不罢休,又围着它画了一个圈,而且渐渐把圈缩小,看蚂蚁能不能逃出去。
最后,蚂蚁累了,我也累了,就把它给放走了。我知道了:蚂蚁是靠气味爬行的,找回家的路。如果用气味浓烈的气体或者液体阻碍它,蚂蚁的气味就会大乱,当然就迷路了,但不用担心,等气味逐渐消退后,蚂蚁还是能够逃出去的。
(指导教师:徐晓庆)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走进教室,随着班长一声“起立”,有的同学站了起来,有的同学还坐着继续画画,老师见状,没有生气,对同学们说:“我让你们来做个小实验,一只手拿着一枝笔,左手画圆,右手画正方形,看看谁的本领大?”一听是做试验,同学们都来劲了,忙拿起笔来画。可是我们总画不好,左手画圆,右手也跟着画圆,右手画正方形,左手也跟着画正方形。这时,老师说话了,“做了这个试验,那你们懂得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上来。正在这时,陈冰清同学站起来说:“通过这个试验,我懂得了做事不能一心二用,否则这件事你是不会做好的。”
的确,我们做事应该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否则这件事你是永远不会做好的。
有一天,我从网上看到了一句话:“一张纸用手对折,对折的次数不会超过9次。”我很疑惑,一张纸怎么可能只折9次呢?要是让我折的话,10次、20次、30次都没有问题!
为了验证这句话的真伪,我便从家里拿出了大大小小的纸,有颜色鲜艳的彩纸,有比彩纸大一点的A4纸,还有宽大的报纸和软绵绵的湿巾。
我先从最普通的彩纸入手,不费吹灰这力就轻轻松松地折好了第1次;第2次,我快速地过了关;第3、4、5次时,我稍一用力也顺利通关;到第6次时,我使劲用力才过关;但是到第7次时,不管我怎么用力也折不过去。
我没有灰心,换了A4纸来闯关。前6次和用彩纸一样,到第7次了,我闭上眼使劲一压。耶!成功了!瞬间,我的信心又回到了心里。第8次里,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过关。
然后,我用了软软的湿巾,但还是在第8欠这个小阴沟里翻了船。
最后,我不得不用我绝招-报纸。报纸很大,一定能折过9次。果然,不一会儿就轻松地到了最后关卡-第9次对折。我屏住呼息,闭上双眼,踮起脚尖,用尽全身力气猛力一压。“哇!第9次成功了”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可是,后面我想尽各种方法,也没完成第10次对折。
看来,“一张纸用手对折,对折的次数不会超过9次。”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呢?我带着疑问,在网上查找答案。原来,折第一次时,纸的厚度就会乘2,第2次时厚度就是纸张厚度的4倍,如此直到第9次,厚度就达到了原来纸张厚度的256倍,多么惊人的数字,难怪无法完成第10次对折。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年级到四年级,科学一直是我喜欢的学科。科学课上我做过的实验数不胜数,但在这无数的实验中,唯独一次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前不久刚做过的硬币实验。
那天下午的科学课上,老师向我们宣布:“今天,我要和大家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耶!”话音刚落,同学们一阵欢呼。“是不是把硬币投入水中的实验?”一个同学未卜先知。“没错!你们身边谁有硬币?”“我!我!我有!”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纷纷“上交”了自己的硬币。
实验开始了,老师向满满的水杯中投硬币了,我挤在前面,睁大眼睛,紧紧盯着水杯,惟恐错过了哪个细小的环节。“一个、两个、三个……”一枚枚硬币相继“跳”入了水杯,水面也在升高。老师突然停住了,问:“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水会溢出来呗!”同学们异口同声。“错!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谁还有硬币?”老师又在同学身上“搜”出六枚硬币,小心翼翼地把他们一个个放入水中,最后一枚硬币“扑通”跳下水后,像训练有素的潜水员,在水中旋转了360度后,才安安稳稳地落入杯底。
此时,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水面竟然超过了杯口,而且足足有半厘米!同学们随即把老师团团围住,询问这是什么原因,老师却买了个关子,反问我们:“你们说呢?”我们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同学们的再三询问下,老师终于开了“金口”,神秘地说:“这是水面的张力,是这股无形的力量支撑住水面超过杯口,而不溢出来的。”原来是这样!我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次实验,让我们懂得:凡事都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要勇于探索和实践,才能揭开谜底。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的秘密,我相信,只要不断去探索,我们就能解开很多的谜团。
荡口实验小学六(1)班 万协舟
这几天,我一直热衷于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想知道吗?那就是利用各种办法让鸡蛋从四楼掉下去不会碎。这可让我绞尽了脑汁。
我从冰箱里取出几个鸡蛋,先在每个鸡蛋上面涂上一层胶水,接着分别裹上废纸、手帕、棉花。差不多以后,我跑上四楼,准备试验。
“啪!啪!啪!”随着几声闷响声,鸡蛋都接二连三地“报销”了。可我还不死心,将冰箱里的鸡蛋一股脑儿地全拿了出来。
这次我吸取了教训,先按原方法给它们裹上超柔软的餐巾纸后,还在鸡蛋上绑上了一块手绢作为“降落伞”。我想这下绝对没问题了,又匆匆跑上楼去。
“预备,放!”我轻轻放下鸡蛋。“降落伞”迅速打开了,看着鸡蛋在“降落伞”的作用下,飘飘悠悠地往下落,我好不激动,急忙飞奔到楼下,激动地解开餐巾纸,“天哪,鸡蛋怎么还是破了!”看来鸡蛋还过于沉重,降落伞超负荷了。我不甘心。
唉,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后果惨不忍睹:前后共14只鸡蛋全部壮烈牺牲,无一生还。默哀3分钟!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面对手里最后一只鸡蛋,我灰心了。但又想想,反正只剩一个了,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我拿起鸡蛋,涂满胶水,然后又在上面猛铺餐巾纸,直到裹得像只大石榴为止;接着,我又选了一个特大号的手绢绑在这颗“重型炸‘蛋’”上;最后,我又翻箱倒柜找到了我的秘密武器:2块超厚海绵。我把这2块海绵全部贴在了鸡蛋下方。全副武装后,我最后一次走上楼梯。
在准备放落的最后一刻,我又重新检查了一遍:全身餐巾纸,下有超厚海绵,上有降落伞。成败在此一举!在默默地祈祷中,我蹑手放下鸡蛋,只见它慢慢地下降,马上要挨着地面了……我攥紧了双拳,闭上了眼睛……
一分钟后,我祈祷着跑下楼解开餐巾纸,“耶,成功了——”海绵立下了汗马功劳,鸡蛋完好无损!我兴奋地和这位“英雄”来了个热烈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