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实用范文分享
对元宵节写作文怎么写?下面是我们范文网三年级作文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对元宵节写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家乡的元宵节 每年正月十五,是传统的佳节----元宵节。元宵节也是泉州人的“狂欢节”,更是全年最热闹、最迷人、最有地方色彩的一次文化盛宴。
每到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欢喜喜;街道、广场上彩灯高悬……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
泉州人“闹元宵”,灯会是元宵节的主题。元宵节的晚上每条大街小巷,连商店门口也挂上了灯笼。夜幕降临,街上已是人山人海。大人小孩的手上都提着形色各异的小花灯,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沉闷的夜空充满了生气。
元宵灯展,非常精彩!你瞧,那个粉红的荷花灯,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披着婚纱,害羞地旋转着。荷花下是一片碧绿的荷叶,有了荷叶的衬托,荷花显得更加楚楚动人。还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栩栩如生的“嫦娥奔月”……这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引得前来观赏的人们兴奋不已,对花灯赞不绝口。
“踩街”也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活动。“踩街”活动开始了,街道成了舞场,男女老少婀娜而至,威武雄壮的舞狮舞龙队伍;南音如飞涧流泉铮铮交响……
在“踩街”队伍中我看到一些叔叔们头戴草箍,上身裸露,赤足着地走在街上。他们头上的草箍形制特殊,是将一条红布条与稻草混合编织,围成一个草圈,并于草圈接头前留出一段10多厘米长的向上翘起的顶端,有如蛇之吐信。
他们不時会拍拍胸,跺跺腳,拍拍手。他们跳得很节奏音乐高昂时可他们双脚反复顿地,舒缓时则抚胸翻掌、扭腰摆臀,动作圆柔而诙谐,活泼而妙趣横生。这是什么舞蹈?看起來为什么那么奇怪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笑着说:“这是‘拍胸舞’,是踩街活动的重要节目,也是我们泉州的特色舞蹈啊!”
踩街队伍中迎面走来了一位老爷爷和老奶奶。只见老爷爷他头戴黑中点红柱子帽,身挂开襟蓝褂衫,手里把玩着一把长烟管。瞧,拿起长烟管,放低臀部,踉踉跄跄踱起“阉鸡步”,他那脸上也像吹了口仙气似的,诙谐喜乐的神采熠熠生辉。“妈妈快看呀!这又是什么节目呢?”我拉住妈妈的衣襟激动地喊道。“这是踩街中的传统节日,‘火鼎公火鼎婆’。元宵节火鼎公必定拖着老伴火鼎婆走街串巷、寻欢逗乐!”妈妈说,“火鼎公非常善良,总是能给人带去快乐。”
呯!啪!……随着一声声巨响,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洁白无暇的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划过天空……把黑夜点缀得耀眼夺目,把泉州这座古城变得更加美丽。多么热闹、多么精彩的元宵节啊!
元宵节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团圆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元宵、看花灯、放烟花、看元宵晚会……
在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代表全家人团团圆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元宵,气氛是热闹而欢乐的。看,奶奶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无比开心;爸爸和老叔推杯换盏,喝的兴致正浓;小妹高兴地不知所措;妈妈和老婶也忘记了做饭的疲劳,沉浸在了欢乐之中;我也望着一家人那兴奋、欢乐的表情,我也笑了。
在元宵节的夜晚,人们吃完饭,纷纷都出来看花灯、放烟花、炮竹、一起赏月,在大街上人非常的多,人上人海的。在大街小巷上,满是花灯,各种各样的灯聚在一起五彩缤纷的。在看灯是,又有许多人在前照相,留下了纪念,把一盏盏花灯耳朵特点留在了自己的照片中。
再仰天一看,天上满是烟花,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有五颜六色合在一起的,还有紫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多种多样的烟花,有些人出来再远处看烟花是非常漂亮、美丽的,如果在近处看烟花又会有你不一样的景象,是非常壮观的,非常完美的。还有一些在放烟花的,“轰隆”一声一个五彩缤纷的.烟花飞上天空,“扑通”一下开了花,好像一朵花迅速地盛开,又迅速地凋谢一般。在大街上,还有许多商贩在卖东西,有卖烟花、爆竹的;有卖糖葫芦、烧烤的;还有卖各种款式灯笼的,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人们都聚在一起,脸上都绽放着笑容。
看完灯之后,人们都回家了。在家里看元宵晚会,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晚会,一家人子啊一起讨论着哪个节目好,哪个节目不好,还在一起聊天,有愉快地不愉快地,全都说出来,其乐融融。
元宵节之夜是那么地美好,那么地愉快,那么地其乐融融,全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地都快乐啊!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佳节元宵节。按习俗,这一天,人们要用闹花灯、放烟花、吃汤圆等活动来庆祝节日。
为庆祝元宵节,奶奶特地从超市买来糯米粉和肉,准备自己包汤圆。下午,奶奶开始包汤圆。她先用热水把糯米粉揉成一个粉团,然后搓成细长的圆条,再用刀切成一个个小粉团。接着,奶奶拿起一个小粉团,用大拇指一按,按出一个小洞,再把事先调好的肉馅放进洞里,一搓就成了一个白嫩光滑的汤圆。
我在旁边看奶奶包汤圆,觉得很简单很好玩,就想自己也来包几个汤圆。征得奶奶同意,我也学着包。拿起一个小粉团揉了一下,用大拇指在粉团上用力一按,粉团破裂了。奶奶叫我按她的方法再做,第二次成功了。我把肉馅放进去,像奶奶一样,轻轻地搓,奶奶的汤圆搓的圆圆的,我搓来搓去还是扁扁的,最后搓的把作文/肉馅都露出来了。我生气的说:“奶奶,这个粉团欺负我!”奶奶大笑说:“自己没手艺还怪粉团,不要灰心,多做几个,慢慢地就会熟练的。”在奶奶的指导下,我又做了几个,比第一个好多了,但和奶奶比,相差还是很远。
傍晚,奶奶开始煮汤圆。她先把水烧开,然后把汤圆一个一个放进锅里。我看到汤圆一开始都沉在锅底,煮了一会儿,汤圆一个个往上浮。奶奶告诉我,当汤圆浮在水面时,表示已经煮熟了。在奶奶盛汤圆时,我已经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想品尝了。太好吃了,我一口气吃了五个!当吃到自己包的汤圆时,觉得特别鲜美。
晚上,爸爸带我去小区观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玩的特别高兴。我喜欢元宵节,喜欢跟奶奶学包汤圆,争取明年元宵节包的汤圆接近奶奶的水平。想着可以吃到自己包的汤圆,心里美滋滋的。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就是元宵节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大家都可以吃到非常好吃的汤圆。
清晨,我一起床,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汤圆!”妈妈笑着说:“好的!马上就煮给你吃!”
不一会儿,妈妈就拿来了一碗香喷喷的汤圆。正当我高兴地吃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是我也能煮汤圆那该有多好啊!以后,我想吃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动手了!就马上对妈妈说:“妈妈,你教教我,怎样煮汤圆好吗?我如果会煮了,就可以煮给你吃了!”妈妈笑着答应了,嘴上说:“你这爱吃鬼!”
到了晚上,妈妈站在我身边,指导我煮汤圆。我一个人有点不敢动手,妈妈对我说:“别紧张!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好吗?”我想到如果自己学会就可以想要什么吃,就可以自己煮时,鼓起了勇气,拿起勺子,学着妈妈平时煮汤圆的样子动起手来。
我先把水倒入锅中,再把煤气打开,等水烧开。然后把一个个汤圆小兴翼翼地放进锅内。这时,锅内热气直冒,我的眼睛有点睁不开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锅盖,盖在了锅上。“别急!要用勺子给这些汤圆翻个身!”妈妈对我说。我又小心地掀起锅盖,用勺子在锅里搅了几下。“该加点泠水了!”妈妈又在边上说。锅里的热气越来越多,我这时有点手忙脚乱了,都不知怎么办才好。妈妈看了,笑了起来!打来了一碗冷水,倒入锅里。热气少了许多。
过了二、三分钟,妈妈说:“可以打开锅盖了!”我打开锅盖一看,哇!白花花的汤圆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浮在水面上,并不时地在开水中打滚!“汤圆煮熟了!爸爸快来看!”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快把它们捞上来,不然要糊了!”我只顾着高兴,竟忘了下一步要干什么,妈妈在边上大声地提醒我!
当一碗碗香喷喷的汤圆盛起来,放在爸爸、妈妈面前时,我高兴地笑了。
看,农发行制作的花灯前聚集了很多人,只见上面是一朵雪白的大棉花,中间是一个红红的大灯笼,两边是堆满了粮食的粮仓。一位老爷爷看着花灯乐呵呵地说:“这个花灯可真有意义呀!”
前面的花灯更有趣了,它是一朵大莲花,花瓣里装满了水果,有圆圆的大西瓜、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黄的菠萝……我看着都要流口水了!莲花下面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长龙,我围着它把龙身看了个遍,它的两只眼睛像两盏小灯笼,显得炯炯有神!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两个金鱼灯,跟活的金鱼一样,各自回首对望着,瞧它们那神气的样子,好像在说:“咱俩谁美呀?”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手拉手在灯前又蹦又跳,还有的孩子在灯前拍照呢!
看着看着,忽然发现前面黑压压一大片人,是什么灯把他们吸引过去了呢?我和妈妈挤过去一看,嗬!是两个娃娃抱着一棵摇钱树,在不停地摇呢,我仿佛看见树下落了一大堆的钱币,在闪闪发光,我又仿佛看见这些钱一下子都变成了崭新的书本,被汽车拖往贫困的山区……“艺艺,快看多少猴子呦!”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联想,我一看,好家伙,旁边还有一棵结满桃子的大桃树,树上树下全是猴子。一只大猴子已经摘到了桃子,正大口大口地吃呢!一只懒猴坐在地上就摘到了桃子,还有几只干脆趴在树上一边摘一边吃。人们都在看着猴子,它们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们随着人流往前走,又看见了孔雀开屏灯、凤凰灯、飞船灯、地球灯……真是应有尽有,形状各异。
街边还有许多卖花灯的,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可有趣了,两只小猴围着中间的玉米棒随着音乐灯爬上爬下。我要让这盏小灯笼照亮我的小房间,就像工人叔叔用美丽的彩灯照亮整个宿城一样!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
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
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不是个富裕的小城,没有太多的财力来举办灯会。可这并不影响家乡人赏灯的情趣。小巷里,小贩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牢牢拽着妈妈衣角的孩子睁大眼睛望着花花绿绿的闪光物,央求着。大人无奈地望着孩子,掏出钱交给满脸笑容的小贩。孩子得了心爱的玩具,高兴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自己那如梦般干净淳朴的童年。
提着哥哥的旧灯笼,在家里各个角落晃悠,唱着奶奶教的童谣。
“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这在我的家乡是元宵节的习俗。在这热闹的一天中,我们会吃汤圆、迎灯等,在这天里,我们会体会到“闹”元宵。
在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做汤圆,汤圆象征团圆美满,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先把糯米粉用开水烫好,再和好面团后醒发一小时,再准备好自己喜欢的馅,接着把糯米面团分成一部分一部分摁扁,放入馅料,捏好,去掉多余部分的面团,弄成一个个的小圆形。最后把它们都放进锅中煮熟。
等家里人回来后,把汤圆盛在碗上,每人一碗。我一闻,“哇,好香啊!”我叫到。刚会说“婴语”的小孩子,会帮忙做家务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只要提到汤圆,谁不想马上吃一口呢。我大叫道:“哈哈哈,我要吃三碗,你们自己分配剩下的。”我一口吃下去,忍不住想吃第二口、第三口……吃完后,我的肚子变成了一块大石头,重得我一步也走不了了。这种感觉像是石头压在一张纸上,就像有狂风暴雨也起不来。
太阳落山了,元宵节又一个高潮向我们冲来,它便是迎灯。听爷爷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迷路降落人间,却被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天神知道后十分震怒,就让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间降火,把人们烧死。天帝的女儿十分善良,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众人知道后十分焦急。过了会,有位老人想出个法子,把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日,每户人家都在家中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花,让天帝以为人们被烧死了。在那一天,天兵看到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报告天帝人们被烧死了,人们才保住性命,从此以后,正月十五家家挂灯笼。”
我们先到庙前,等待佛祖,跟着佛祖走,打开灯,跟着佛祖在家乡逛一圈,后来人越来越多, 整个队伍人山人海,就像一条火龙来这做客。有些人家拿出贡品祭拜,有些人家放鞭炮,有些人家跟着走。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那里就有炮声,这个夜里炮声不断,有的人放烟花,有的放超大威力的炮,有的放小型炮。我们一路上跑来跑去的,就像小偷偷了东西一样,不知疲倦。那惊天动地的炮声吞噬了我们的说笑声。
那“噼里啪啦”的声音还时时在我耳边徘徊,我盼望它明年元宵早点到来。
今天是我们中国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元宵节,晚上,我戴着红彤彤的“小牛角”发夹,左手提着用纸做的小灯笼,右手拿着带灯的魔法棒,快乐的穿梭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
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天空,只听得“嘶、嘶”几声,夜空中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紫色的牵牛花,有的更像是从银河上落下的繁星……真是绚丽多彩!
“咚咚呛、咚咚呛”,震天的锣鼓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我们跟着人群来到锣鼓队的旁边,“哇!”只见他们穿着彩绸的表演服,用毛巾扎成两个小牛角,浓妆艳抹的好精神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欢快优美的秧歌舞,生龙活虎的舞龙队,给这个元宵节带来了欢快的气氛。人们挤来挤去,争着要看他们的风采呢!人群中不时发出惊叹声和鼓掌声,大街小巷到处闪烁着“小牛角”的光芒,看来今年真是“牛气冲天”呀!
今年又增加了一个庆祝元宵节的时尚项目——放孔明灯。你看!伴随着五彩缤纷的烟花,一盏盏“红灯笼”“黄灯笼”“白灯笼”冉冉升起,飞向高空。传说孔明灯又叫许愿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愿望,我带着一盏红色的孔明灯来到医院,为住院的爷爷放飞我们的祝愿,希望爷爷早日康复!
我们来到楼下,拆开包装,把纸制灯笼张开,写上祝福爷爷的心愿,然后点燃蜡烛的四个角,热气立即充满灯内,孔明灯带着我们的祝愿,随风飘到城市高空,犹如星星点缀天空,真是好看!
我看见爷爷在窗口对我笑呢!
这真是难忘的牛气冲天的元宵节呀!
元宵节,它虽然没有春节热闹的气氛,没有春节红火的喜庆,也比不上春节的历史悠久,但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含义。
因为元宵节紧挨着春节,所以在我的家乡,从春节前夕一直到元宵节,近一个月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忙碌着、却很开心的过着盛大的节日,直到元宵节完,这热闹、欢快的气氛才渐渐平息下来。小时候,在我心中,我只知道元宵节像春节一样热闹,一样有趣。
记得有一句古语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每次还没到正月十五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做准备,排秧歌、买烟花、买灯笼,有些心灵手巧的人便会自己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灯笼,就只为了那一天而做准备。
正月十五日那一天早晨还算清静,可以到中午,刚吃过晚饭后,如果你想午休,那恐怕没戏了。刚一过十二点,街上就准时开始了敲锣打鼓,随即而来的就是俗称的扭秧歌。各个表演者脸上都洋溢着欢乐,透出了节日的气氛,都跳出了自己的个性,各式各样的,有扮小丑的,有举花伞的,有转手绢的,使你大饱眼福。看完了,会觉得肚子有一点饿了,这是餐桌头号食品——汤圆,一个个浓郁可口,要到嘴里,感到一阵香甜,可口,好吃极了。
这都不算什么,只是个开幕式,最为热闹的还要数晚上了。
晚上,整条街都比以往亮,灯火通明的,必行在街上,琳琅满目的灯笼看得人眼花缭乱。有材质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绝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拿一根细竹竿,将点燃的灯笼挑起来,俗称挑灯笼,也有一个文雅点的名字叫看花灯。
看,那边是什么,热火朝天的,走,去凑凑热闹。哦,原来是——猜灯谜呀!火红的纸片透过灯光,将整个广场都被红色包围,被喜庆包围着,人们站在一张张纸条前,有的低头用手机查,有的挠挠头,有的安静的思考,想到后,便争先恐后地去兑奖,广场充满了无穷的欢乐声。
最后,再欣赏一下圆盘般的月亮,这是一年中第一个全月,皎洁的月光将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有一种仙境般的美。
这是我家乡的元宵节,一个与众不同,热闹非凡的节日。我爱家乡的元宵节,更爱我美丽、热闹、与众非凡的家乡!
正月十五闹元宵,在元宵节这一天,春节就算是真正地过完了。在这一天,人们要观灯,放烟花,吃元宵或汤圆。我,最喜欢在元宵节看花灯,赏灯了。
来到大街上,只见大街路灯上都挂满了灯笼,16个路灯为一组,一边8个。我们走走走,走到桥上,桥上也支起了灯笼“门”.“门”的第一排有4个大灯笼,上面写着“恭贺新春”;第2排10个灯笼;下面就16个一排;直到倒数第2排,又是10个;最后排也是4个,上面也有4个大字,为“新春快乐”.
再看桥中心的小广场的休息长廊,一共有10个大理石座椅,大理石座椅上方有4个大灯笼,大灯笼也是10组。平均每个小格格,也是每个大理石座椅上都有4个大灯笼,呈弧形,最侧边还挂着一个大灯笼。
好了,让我们再去其它地方看看吧!
元宵·赏灯上
到了大广场中间,只见一个大灯笼,大概是我的10倍,大灯笼上边挂9个小灯笼。大灯笼中间有一头麒麟,麒麟代表祥瑞,而麒麟两侧刚分别有一只仙鹤守护。仙鹤旁边是一对小兔,小兔手中抱着一个金元宝,小兔侧边还是一对仙鹤。大主体后边则还有一些礼品,炮竹,对联福字等。其实,这是一辆花车!它的主题是“玉兔送福”.
元宵·赏灯下
别只顾看中心的,我们还有一些小兔在草坪上愉快地玩耍呢!
草坪中心有一对兔子,兔爷爷戴着一副小眼镜,向大家“恭喜恭喜”,而兔奶奶却提着一个果篮,可能在发给小兔们吧!瞧!兔奶奶旁边有两只小兔,一只小男兔一只小女兔,小女兔手拿一个苹果,哦,这是兔奶奶给她的吧!小男兔则一边笑,一边拿着灯笼想去看看元宵节到底怎样热闹呢!而兔爷爷身旁有三只小兔,两只小女兔,一只小男兔。看!兔奶奶也给了那小女兔苹果,她正开心地笑呢!另一只小女兔则坐在她最爱吃的大蘑菇上戴着大红蝴蝶结,笑嘻嘻地想说些什么。那只调皮的小男兔手拿一串鞭炮,也不怕把自己给炸喽!胆子真够大呀!
旁边还有一些小兔子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花灯多极了,下次有空我再带你们去亲眼看一看!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热闹,热闹而美丽。有名的铺子都挂出几百盏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灯来。有走马灯、圆角灯、莲花灯、大红灯笼……就在那天里,我和爸爸妈妈去逛了灯会。
一进街道,就看见了拥挤的人海;闻到了美味佳肴的香味;听见了喧闹的嘈杂声。我们在人群中慢慢地“蠕动”着,美国一会,一只只外形美观,制造精细的灯笼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和爸爸妈妈走进前去,各色各样的花灯上都彩绘着《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的所有故事。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走马灯。
一只只马形灯放在一起似乎是万马奔腾十分的壮观。走马灯是用印红的纸折出来的。马的前蹄上扬,马头向上,马尾垂下,像是真的一样。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让人看了赞叹不已。灯上映着两位豪爽之雄,两人坐在酒家中盘着腿,双手举着酒杯痛饮。
接着,我便看到了我最爱的环节—猜灯谜。我打开纸袋拿出了灯谜的题目:加水变成-大海,加木变成草木花香。我摸着下巴,皱着眉头,心里念叨着“加水变成-大海,加木变成草木花香是什么呢?”难道是“对”?不是呀!加三点水就不是字了呀!我思索片刻。突然灵光一闪,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每”字,哦对了。“每”加上三点水就是“海”,加上“木”就是“梅”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我大声地报出答案。这题真是出神入化,暗藏玄机啊!
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元宵节,因为这个节日有一只只惟妙惟肖的灯笼和耐人思考的灯谜。
今天是传统的元宵佳节,一大早,我和妈妈就赶到政府大街去看闹元宵的表演。还不到八点半,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首先是文化二中的同学们举着一块子走了过来,上面写着:祝全区人民新年快乐,这时,后面又紧跟来来一些敲锣打鼓的,他们排成整齐的方阵,后面还有一些吹小号的,他们吹的非常整齐,似乎就是一个人在吹一样,最后面,是一些举着五颜六色的彩旗的,手中的彩旗在微微地摇晃。后面又开来了几辆挂着牌子的大车,还有一辆车顶上有一篮五颜六色的花篮。接着,后面各个村镇的车辆、扭秧歌的、打腰鼓的都按照顺序一个一个走了过来,其中,我们文化里村的前面的一辆车上坐着六个人围在一个大鼓边上,用劲地打着,后面,又跟来了一百多个老奶奶在打腰鼓。她们有的头发已经花白,但是打起腰鼓来却是精神抖擞,身手不凡。大家不由地为她们鼓起掌来。
我最喜欢的就是舞龙的了,龙头至龙尾是十来个人在控制的,最前面有一个人拿着一个绣球在不停地舞动,龙头也飞快地随着绣球跑来跑去。我觉得最累的要数龙尾巴了,不管前面的龙头停下来,还是动起来,龙尾巴都在卖力地转来转去。他们精湛的表演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大家赞不绝口。
远远的,我发现那边来了一队去西天取经的人马。只是,孙悟空。猪八戒怎么那么高?我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是踩着高跷来的。虽然,他们踩着高跷,但他们依然身手敏捷,如履平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妖怪打成一团,而唐僧还是悠闲自在地往前走去。突然,白骨精拿着大刀向周围砍来砍去,吓得大家左躲右闪,连连尖叫。
元宵节真热闹呀!
每一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宵式灯节”等。
我们都知道,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喜,也是庆贺新年的延续,所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我国的民间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里,人们都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元宵节。大家可以一起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今年元宵节我是在老家度过的。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彩灯和五光十色的焰火,还看到了几十辆五颜六色的花车、彩车。
当人群蜂涌而来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也挤了过去,看见一辆辆彩车从我的身边“走过”。各式各样的装饰品把车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像一个个俊俏的姑娘。
正在这时,天上响起了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声音。人群纷纷不约而同仰望着上空,看见焰火在我们头上“开花”,我对妈妈说:“妈,看它们笑得多美啊!”妈妈看着我,笑了。
“过元宵喽!”一棵棵树都穿上了新衣服。每当人们从树旁走过,大树上彩灯就像一个个眼睛一闪一闪地盯着你看。一棵棵大树间都“牵着”一条条红线,红线上挂着一个一个的小灯笼,小灯笼看着人们,笑红了脸。
接着我们还去看了灯谜展。一条走廊粘满了灯谜。大家都纷纷猜了起来。我也不闲着,到处看,“哎呀,这个怎么这么难猜呀!哎呀,这个也很难!”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暗暗地埋怨着自已。
回到了家,爷爷已经煮好了我最爱吃的汤圆。“爷爷,为什么要吃汤圆呢?吃水饺不行吗?”爷爷笑着对我说:“当然不能吃水饺啦,我们南方人的习俗是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这时大家都围了过来,你一碗我一碗,一边说笑,一边享受着美味的汤圆。屋里充满了笑声……。
这个元宵节,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那才是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事!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每年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其热闹的程度完完全全不亚于除夕那天晚上。因此我盼星星,盼月亮整天都盼着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终于,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总算盼到了它。
今年的元宵节与往年相同,依旧是那么热闹非凡,中午吃饭之前,奶奶便带着我,去将那些提前泡好的糯米碾成糯米粉。到了碾糯米粉的地方,只见一位大叔将我们带来的糯米倒入机器,只听一阵悦耳的噪音过后,糯米粉三下五除二便转变成了糯米粉。回到家之后,我一边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准备打开包好的糯米粉要搓汤圆,一边大声嚷嚷到:“要搓汤圆喽!”我的话刚说完,奶奶便从厨房里赶忙跑出来阻止道:“停,停,停现在还不能开始搓汤圆,先要拿去吊着,让里面的糯米粉水分流干……”我听后只好打消了现在开始搓的念头。
吃完午饭,我来到阳台看着奶奶用纱布包着的糯米粉被吊着不停往下滴水,看着看着便幻想了起来。十分钟过去了, 三十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奶奶走了过来叫道:“要开始搓汤圆了。”我一听这话,立刻回过神来。我将手洗干净,挽起袖子来到桌旁,发现奶奶已经搓了十多个了,我不禁感叹心想:我的天哪,奶奶居然已经搓了这么多,这也才我洗手间的功夫,奶奶可真厉害……我照着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没想到一下子就变成了渣子。经过我的不断努力,我发现原来搓汤圆不能太使劲要轻一点才行,一使劲儿就会变成渣子。一搓便搓到了晚上,奶奶将我们一部分的劳动成果倒入锅中。不久后,你便会看到我的肚子撑得像一面小鼓整个人斜靠在椅背上。
过了一会儿,我和妹妹便又去参加元宵的迎灯活动等。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午,我和弟弟跟着姑姑姑父去看文艺汇演,今年的节目可真精彩,有彩车、扭秧歌、登高翘、耍龙灯、舞狮子揣骨疃镇和东井集镇的文艺队也赶来为县城元宵节1助兴。
这些节目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一出场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孙悟空演的惟妙惟肖,他舞动着金箍棒,忽然一个老婆婆样的白骨精出来了,孙悟空举起金箍棒朝那个妖怪打去,可惜让妖怪给跑了。揣骨疃的背歌最有特色了,一个大人背着两个小孩边走边扭,真是非同寻常啊!皮毛协会的彩车更是引人注目,车上的模特穿着漂亮的皮衣、皮帽、毛围巾,显得非常富丽堂皇,闻闻爸爸:“模特穿的衣服都是真皮的吗?”爸爸说:“应该是吧!要不能那么漂亮吗?”秧歌队中有一个人骑着头毛驴,活蹦乱跳的好像真的一样,他的主人打一下鞭子,它就一下子跑到了前头,毛茸茸的尾巴打住了我的脸,把我吓了一跳,这个小毛驴真可爱。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晚上我们去看礼花。观看礼花的人可真多呀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充满了节日的气氛。9点整就开始放礼花了,五颜六色的礼花飞上天空,就像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空中绽放。这些无比鲜艳的礼花在空中越放越大,交织成了一把美丽的巨伞。当这一组礼花刚刚落下时,另一组礼花又腾空而起。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大芍药,有的像小星星,还眨着眼真可爱!最后放的烟花更漂亮了,像瀑布一样一泻千里,真有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今年的元宵节可真热闹啊!
今天傍晚,我跟妈妈去参观了白鹭洲公园的花灯展。
刚走上第一座拱桥,我就有一种喜洋洋的感觉:大桥两边的扶手上每隔十厘米就立起一块火红红的牌子,上面写着一个字“福”!只看一个觉得很普通,放眼望去,“一朵朵红花”就在我面前竞相开放,一丝暖意缓缓地流进我的心头。正当我沉浸在这“花海”中的时候,几十只兔子-了我的思想。那些兔子一个个都大肚子,还有像人一样的手指和脚趾,关键是肚子上还有一个袋子。“这是袋鼠还是兔子啊,简直等于一个四不像!”我一边对着那些兔子指手划脚一边与妈妈交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继续往前走。几只兔子花灯在我心中重新塑造了美好印象,其中两组更是漂亮。第一组,名字叫“龟兔赛跑”。在“赛道”上,乌龟和兔子都在奋力地拼搏,它俩的脚都在不知疲倦地动着,兔子耳朵旁边还有几滴汗水,乌龟因为“用力过度”,脸上的表情变得有点狰狞,还有围观的几只小动物在给它们加油鼓劲儿。这些花灯被做得栩栩如生,做者十分仔细,连汗珠及表情也做得十分多样。
第二组,那是一条红红的大鲤鱼,在“波涛”中激烈奋斗,扇子一般大小的巨型尾巴“拍打着海面”,豆大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目的地”。在鱼身上那可爱的小兔子,似乎十分高兴,两颗“兔牙”露了出来,脸上都起了红晕,两只耳朵笔直的竖立了起来。波涛下方刻着十四个字:鱼跃龙门登盛世,改革开放颂和谐。制作人同样十分仔细,脸上的红晕颜色适当,还用了“鲤鱼跃龙门”这个民间故事形象地祝愿大众和谐、团结,这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白鹭洲,这“张灯结彩的小城市”,真是既喜庆又漂亮啊!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习俗。
为了庆祝元宵节的到来,我们学校也举行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
小操场边的长廊里,挂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花灯和密密麻麻的灯谜纸条,到处喜气洋洋、人山人海,小操场上一片辉煌。
瞧,温柔可爱的小白兔向我们频频招手。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白白的绒毛,栩栩如生;含苞欲放的荷花灯也不错,娇嫩、柔软的荷花瓣白里透红,红里夹着粉,别提有都美了;闪耀的星星灯更是让人喜欢,它全身金黄,十分耀眼,时不时地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用无数个透明塑料杯做成的大球灯,它如同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晶球,真是设计独特,别具一格。
我们就像一只只小蜜蜂穿梭在花灯的海洋里。在尽情欣赏花灯后,猜灯谜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猜灯谜对我来说,可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了!首先映入眼帘的谜面是“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打一字)我稍加思索后,想到了“午”这个字。我赶紧把自己的答案贴到了谜语下面。这时,我旁边的陈洁好像被一道“拦山虎”给拦住了,只见她眉头紧皱,眼睛紧盯着谜面,苦苦地思索着。终于,她的眉头松开了,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解出了这道难题。又一个谜面吸引了我:“四个晚上。”(打一字)这个谜语有点难,我绞尽脑汁想了好一会儿,终于想到了这个谜底。“四个晚上,”“晚”不就是“夕”嘛,“四”加个“夕”不就是个“罗”字嘛!我欣喜若狂,高兴地手舞足蹈。
闹元宵真有趣!期待明年元宵节,学校还能举行一次庆元宵活动。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过元宵节。元宵节那天可以吃到各种馅做的元宵,还可以在晚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花灯。
记得去年的元宵夜,我们全家吃过元宵后,就看花灯。来到江边的公园里,只见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真是看得眼花缭乱。
去看花灯的人真的太多了,我数不清到底是人多,还是花灯朵。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元宵夜人们是不吃元宵,也不闹花灯的,但后来有一个妖怪在那一天迫害人间的生灵。一个神仙告诉人们这个妖怪特别怕亮的东西,于是聪明的人们想起了花灯,在那一天晚上挂起来,从此,再也看不见妖怪了。以后,人们在花灯上画上图案,制成各种造型,于是它的外形更美观了,而且从此元宵夜闹花灯也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中国的风俗真是有趣。
花灯太多了,有传统的八角形花灯,有灯笼一样圆形的花灯,总之形状各异,让人数不胜数,花灯上的图案更是五花八门。有八仙过海的,有嫦娥奔月的,有昭君出塞的,有郑和下西洋的,总之,有神话,有传说,有历史故事,也有历史人物。
看着那五彩纷呈的花灯,嘴里吃着有甜又酸的冰糖葫芦,觉得生活真的太有意思了。尽管天很冷,但前来看花灯的人却越来越多。也许,人们看的不仅是花灯吧,也许人们是用花灯的光明来祈祷自己明年的好运吧。
各地的特色不同,花灯也一定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大家元宵夜闹花灯的传统风俗是相同的,大家一起看花灯的心情也应该是相似的。
又是一个元宵夜,我们一家漫步在街上璀璨的华灯下,如数颗星星挂在枝头,又似乎缀满了闪闪发光的宝石,吸引着路人的目光。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金色,树干上,如缀满了金子,又是无数颗星星,齐聚一堂,树枝上,黄、红、蓝、白四色,把整棵树都点亮了。道路两旁的树枝上,横挂着一束灯,红色的“中国结”闪烁着华丽的色彩,中国结两旁,是形似丝绸的金黄色的半圈中亮着曲形线条的灯,红黄两配,使这两个属于最亮色的色彩格外抢眼。
市委大院内,是另一番风景,他们只有少许树木被挂着星星点点的彩灯,多数的树枝上,全都缠绕着即为夺目的亮光。这些树的树枝都一致地向上弯,从远处看,就像开屏的孔雀,傲然地立在地上。走近时,又像将要绽放在天空的烟花。我还看到一排树,树枝也是一致地向上,闪烁着蓝色的光芒,单看时,是一朵盛开的莲花,站在远处时,散发的蓝色光芒交汇,连成了一堵墙。树上,几点红灯笼闪在树枝间,像刚结的小果实掩映在晶莹的光芒中。“墙”前,一棵树显得格外突兀,它的枝间,是一片粉红,似有一片桃花绽放,使人赏心悦目。
再往里走,又是一片新的景象,比刚刚平添了一丝繁荣。树上,不再是静止不动,黄、蓝、红流光溢彩闪烁着,似很短的流星,在夜间发出吉祥的气息,满树缤纷的流星,这流动间,或有一两棵,满身粉红,点缀在其间。
回家时,路过街心公园,不远处,又有几只“孔雀”开屏在其间,它们的“翅膀”上,是一片彩亮。那儿也有金黄的树,只不过,他们的树枝上是火一般的红……不一样的是,灌木丛上,也有着带有彩色光芒的“萤火虫”,藏身在绿叶中。
路上,天边炸开了流光溢彩的礼花炮,就像几朵花儿轮番开在天际,短暂而又美丽。街边的灯光,映照着道路,也变得彩色,显现出繁华的景象。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习惯,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汉族。
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己亥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汉族的传统节日尤其让我萦绕于心。元宵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的大节,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它在当今中国仍然相当盛行。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在端上几碗热腾腾的汤圆,大家开心的笑着,多温馨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在每届元宵前后,无论乡村还是市镇,人们都要张灯结彩,观灯游赏,烟火当然是是必不可少的,夜晚放灯,那时可谓是万家灯火连成一片,壮观而美丽。当代元宵节除灯火之外,更为突出的活动是各种社火,比如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等等。元宵节,正可以算是中国的狂欢节。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流逝得那么快,眨眼间,正月十五就这样过去了。一如既往,时间没有停留在这一刻。孩子们该去上学了,大人们该去工作了。大家都在企盼着下一个元宵节,下一个更热闹的元宵节……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这首诗选自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这是关于元宵吃汤圆的一首诗。人元宵节是春节的结尾,而吃完汤圆才算真正过了年,可见元宵节吃汤圆是多么重要的习俗啊。
我们闽南人吃的汤圆一般是由自己做的。要先把糯米粉给碾碎,然后加点水不断地揉搓,要是觉得有点硬,还需加点水再揉搓。等揉搓得如同肚皮般柔软时,便可开启搓汤圆的环节。瞧,我家搓汤圆大师——妈妈先从“肚皮”中揪出一块“肉”,然后放到手里不断摩擦,在我的惊讶中,一个汤圆就完成了!我见妈妈弄的那么容易,我的手就开始跃跃欲试。我照着妈妈的方法做了起来,结果还是被事实“啪啪”打脸——我做的汤圆如同一个承受了许多伤痕的足球,与妈妈做的精致球体简直是天壤之别。忽然我灵机一动:虽然我没有妈妈那娴熟的手法,但我这满脑子的“鬼主意”也不是吃素的啊!我先在包的时候把伤痕都聚集在一处,然后把两个或多个汤圆的伤痕弄在一起,这就有了:双包胎、 小胖子、 三包胎…… 反正搓成个各式各样,一旁的妈妈也是自叹不如。
转眼间,一堆“肚皮”变成了一盘各种个样的汤圆,煮汤圆的节目就即将开始了。我们先轻轻的把汤圆一个个放入烧热的水里,然后这群调皮的小精灵,就开始浮在水上“泡澡”顿时,它们把身下的热水给围住了,只有热气能侥幸上来,过了一会儿,这群小精灵闲不住了,在“温泉里”上蹦下跳,还跳出许多气泡;最后,这群淘气包累了,叫上花生碎一起沉入水中。
吃着自己做的汤圆,虽然味不及妈妈做得好,样不比市场卖得美,但一种美味还是缠绕于身。吃着汤圆望着明月,我不禁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小诗:“今天是元宵,汤圆由我搓,味不及他人,还有美味留。众人不了解,明月知我辛”。
吃完了汤圆,我又长了一岁,又得懂事许多,希望我今后,能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做个更好的自己。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之所以被称为“元宵”,是因为正月是元月,夜就是“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就称为元宵节。
据说很多传统节日的来历最初都跟神话有关,元宵节也不例外,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与元宵节的来历相关的神话故事:很久以前,毒蛇和猛兽非常多,四处伤害人和家禽,人们忍无可忍就组织起来,带着弓箭和棍棒上山除害。但其中有一只神鸟,是天帝的宠物。在天上呆得无聊,就飞到人间转悠,猎人误以为它是猛兽,把它射死了。天帝很生气,下令立刻让火部天兵于正月十五这一天降下天火,把所有的人和他们的房舍、财物、家禽都烧个精光。好在这话被天帝的小女儿听到了。天女心地善良,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人间百姓受难。她偷偷来到人间。趁着夜色,天女分出许许多多的化身,在每一个熟睡的人耳边轻轻的叨念着一句话:“正月十五灾祸生,消灾不如闹花灯;天上人间难分辨,红红火火到五更。”天亮了,人们惊奇地发现做了相同的梦。其中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家猜破了天机:“天上的仙女教我们点起花灯,好好热闹一通宵,让老天爷以为人间着火了,就不会降下灾难了啊!”
家家户户都赶紧忙活起来,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挂花灯,放花炮,敲锣打鼓,热热闹闹。下凡放火的天兵,被老百姓热情地拉进家里,每人都得到一碗用糯米做的圆圆的甜甜的汤圆。“真好吃啊!”他们完全忘记了放火。
这招果然有效,到了晚上天帝拨开云雾往下一看,果然看见人间火光映照,响声震天,以为是燃烧的火焰。他满意地去睡觉了。
不管这个神话故事出自于何处,也不管它真实与否。但在元宵节放花灯与吃汤圆的习俗却长久地保留了下来,成为我们的传统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到了晚上,会放烟花,挂花灯,猜灯谜,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求与向往,在这一天吃汤圆,有全家团团圆圆的寓意。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即使相隔千年,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诗句感受到当时元宵节灯市的火树银花,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令人向往……
元宵上市,寒假的最后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红火而美丽。
这一天,是要祭拜祖宗的。先是爷爷的墓。爷爷的墓坐落在公园旁的小山上。跃过栏杆,跨过石板,我来到了山脚下。抬头望去,一片翠绿,密密麻麻的松树布满了山坡,四季常青,还有几颗松果,在长针似的叶片间若隐若现,仿佛在和我们在玩捉迷藏。“蹬!蹬!蹬!”迈上一级级石阶,我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山顶,毕恭毕敬站在墓前,手拿三炷香,低头,弯腰,就是三拜。
除了爷爷,太婆、太公等长辈的墓前更是要如上祭拜。
除此之外,这天夜晚更是不能错过闹花灯,夜幕刚一降临,街道上的花灯便齐刷刷地亮起来了。大大小小,各形各色,让人眼花缭乱。瞧,有嫣然绽放的荷花灯,粉红的花瓣层层叠叠,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栩栩如生的金鱼灯,瞪着圆滚滚的大眼睛,甩动着灵巧的尾巴;有画着四大美人的走马灯:王昭君,杨玉环,西施,貂蝉,赫然纸上,真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其中要属最壮观的就是中央摆放的大型蛇灯了:
碧绿的蛇身半坐在一团。一层又一层。小小而又机灵的眼睛,俯视着我们,还不忘张开大嘴,吐着蛇信子,向我们炫耀它那洁白的两颗牙齿,威风凛凛。
看了花灯,元宵的又一个到了——猜灯谜。看这些纸上的,竟是一道数学题:“一个人吃三片药,每隔半小时吃一片,问需多少时间?”当然是一个小时半啊!我不假思索。可是这谜不会这么简单吧?三片药——,半个小时——对了!我一拍脑袋,拿到药后应当吃一片,然后再隔半小时吃一片,这样只需一小时就够了。果然,结果也是如此。我喜滋滋的又扯下一张纸:“牛被一口咬住了尾巴。(打一字)”“牛”去尾巴再加“口”不就是“告”吗?
时间飞逝,我载着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满载而归。给元宵,这欢喜热闹的一天,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我眼中,元宵也没什么意思,它就意味着大伙儿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瞧我爸妈在那儿忙得不可开交,就知道我家要来客人了。
“今天来的都是爸爸的同学,一会儿来了要叫叔叔好。”看吧,又开始安排任务了。
客人们几乎都到齐了,我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又是削苹果的,把我忙得晕头转向。这主人可真不好当呀!
一顿丰盛的晚餐后,妈妈交给我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包汤圆。可惜我不会呀,只好找来帮手——爸爸同学的孩子,她和我一般大。妈妈给我们做了个示范后就把厨房交给我们了。
我们学着妈妈的样子。从揉好的饿汤圆面中扯出一砣,把它放在手心搓成圆形,在圆形上按一个洞,把汤圆心放进去,封住口,最后在放到手心上搓一搓。一个可爱的汤圆就完成了。看看我们包的汤圆真是奇形怪状,有的皮厚陷多,有的皮薄陷多,有的还故意弄两个小耳朵,自己看着就觉得好笑。
这时,一个鬼主意正在我脑袋里打转,我悄悄的告诉了好朋友,原来她也正有此意。
我离开主阵地,小心翼翼地来到敌人区,但还是逃不过我妈的火眼金睛:“汤圆包好了吗?”“还没呢,我找点东西。”我生怕打草惊蛇。目标已发现,速回主阵地。在厨房我们也找到了许多好东西。“好了,大功告成!”我们做了胜利的手势。这将会成为他们过的最难忘的元宵节。我们还在这儿暗自偷笑。
只差最后一步了,妈妈把所有的汤圆丢进锅中,片刻后,所有的汤圆都浮了起来。可以吃了。
我们在每个碗里只盛了两个汤圆,好事皆成双嘛!
“这是什么呀,这么硬,哟!是一元钱!”一个叔叔惊讶道。
“我我我……我也吃到了,是一毛钱的!”
“我也有,是五毛的!”
“这说明你们在新的一年里一定会财源滚滚。”我说道。
“这是什么东东呀,这么辣。”一个阿姨露出痛苦的表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说明你在新的一年里一定会红红火火。”
大家都连声叫好。
这个元宵节在大家的 欢笑中度过,也在大家的祝福中度过……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过年,尤其喜欢过元宵节。元宵节那天可以吃到各种馅做的元宵,还可以在晚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花灯。
记得去年的元宵夜,我们全家吃过元宵后,就看花灯。来到江边的公园里,只见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真是看得眼花缭乱。
去看花灯的人真的太多了,我数不清到底是人多,还是花灯朵。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元宵夜人们是不吃元宵,也不闹花灯的,但后来有一个妖怪在那一天迫害人间的生灵。一个神仙告诉人们这个妖怪特别怕亮的东西,于是聪明的人们想起了花灯,在那一天晚上挂起来,从此,再也看不见妖怪了。以后,人们在花灯上画上图案,制成各种造型,于是它的外形更美观了,而且从此元宵夜闹花灯也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中国的风俗真是有趣。
花灯太多了,有传统的八角形花灯,有灯笼一样圆形的花灯,总之形状各异,让人数不胜数,花灯上的图案更是五花八门。有八仙过海的,有嫦娥奔月的,有昭君出塞的,有郑和下西洋的,总之,有神话,有传说,有历史故事,也有历史人物。
看着那五彩纷呈的花灯,嘴里吃着有甜又酸的冰糖葫芦,觉得生活真的太有意思了。尽管天很冷,但前来看花灯的人却越来越多。也许,人们看的不仅是花灯吧,也许人们是用花灯的光明来祈祷自己明年的好运吧。
各地的特色不同,花灯也一定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大家元宵夜闹花灯的传统风俗是相同的,大家一起看花灯的心情也应该是相似的。
花灯,元宵夜的花灯,用你纷呈的色彩,点缀着明年美好的生活;用你的光明。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驱走黑暗,带来光明,我喜欢元宵夜里闹花灯。
今天是元宵节,但是元宵节的祝福在昨天就络绎不绝得到来了——那是因为在我的家乡(临海),我们的传统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
这说起来还有个传说——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我们家乡(台州)抗倭时,曾打算过完元宵节攻打倭寇,战机密被泄露后倭寇决定元宵节当晚趁百姓过节、戒备放松时大举进攻台州府城——临海。戚继光又截获了倭寇的信息,决定将计就计,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过元宵节。正月十五,过罢节的百姓躲了起来、众将士在临海县城设下埋伏,倭寇进犯时整个城市红灯笼高挂一派过节气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军来了个瓮中捉鳖,大败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窜,恰被潜伏在白水洋上峰岭的戚家军再次予以重击。这就是着名的上峰岭战役。后来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就将元宵节改为正月十四过了。
这个传说是我小时候学校组织去上峰春游参观戚继光纪念祠堂时,当地的百姓讲给我听的。传说归传说,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习俗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说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节,一般的地方习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乡,我们元宵节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们独特的习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两种,咸羹我们方言又名“菜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豆面,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没有吃了,这么一说,口水就出来。哎呀呀……
当然,元宵节观灯、舞狮子、踩高跷也是习俗,还是很热闹的。我小时候有一个爸爸自制的高跷,每年元宵节都会拿出来玩的,可惜呀,后来被我们弄坏了!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小时候的一次元宵节和现在过得有所不同。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富裕起来,过节时也就大多在家中度过,本因热热闹闹的街道变得冷清了。天气寒冷无比,和大街上的寥寥几人相照应。
我记得小时候的灯会,街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因为堵车,道路上是被车子堵了个水泄不通。其中,大部分的车子都是锁上了门——没人,车的主人都是走着去灯区的。
我听见窗外到处都是炮竹声,看见天幕上火光四射,焰火燃放的十分精彩。我拖着外公走到了灯区火车站广场。我和外公硬是被人群“送”到了灯区中心。
好一个软翅子大凤凰。我从来没见过如此出奇的灯。人群的目光转到了凤凰身上,其余的灯像是摆设,衬托出了凤凰的高贵、优雅。它那身上的羽毛,亮,却不刺眼;它那爪子,好似一团火,熊熊燃烧。凤凰不愧为百鸟之王,气质十足,透出一股傲气。
哇!巨龙出场了!这场灯会的压轴戏也出来了。龙,作为一种神物,为天之骄子的象征,果然不失一股尊贵之气。瞧:他那长长的龙须,果然显眼;它那锋利的爪子,闪闪发亮,让人吃惊;它那金子般的龙鳞,更是像磁铁般吸引众人的目光。
两大“主角”玩起了游戏。游龙戏凤,龙飞凤舞……样样玩的精彩,路人看了都大加赞赏,纷纷讨论起来:“今年的灯会搞得真不错,比以前好得多啊!”“今年的灯是怎么做的啊,玩的这么棒,真是让我看傻了”“你还真别说,这可是搞的最好的一次了!”……
月亮渐渐西落,天空却仍旧耀眼,观灯的人也络绎不绝。各种各样的灯像是天上的繁星,大放光彩。其中几颗高贵繁星,在天边,似乎遥不可及。可真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元宵节前夕,我、表哥、表姐、弟弟和妈妈去猜灯谜。
我们分成两队,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守大本营”,并查电脑,有不懂的再向妈妈请教。
我们都踊跃地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我看见一个谜:“万年青——(打一四字成语)”。万年青?肯定是指岁数长的成语,对了!长生不老!我兴奋地把这个答案告诉了工作人员,不一会,第一张兑奖劵就落入了我的“囊中”!
我又看见一个谜,这个谜很有意思:“休要丢人现眼——(打一字)”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来,弟弟却想出来了,他说,“休”要“丢”去“人”就是去了单人旁变成“木”字,“现眼”就是“目”字,加起来就是“相信”的“相”字了。我这才恍然大悟。
“三口重重叠,莫把品字猜——(打一字)”不是品字还是什么呢?我想来又想去,秒杀了多少脑细胞啊,终于给我猜出来是“目”字了,它也是“三个口”啊!我怀着兴奋和高兴又获得了一张兑奖券。
“一口咬掉多半边——(打一字)”这个题蛮简单的,“一口咬掉多半边”,就是一个口咬去“多”的一半,就是“姓名”的“名”字。
我当时正在暗喜,心想,那个谜那么简单,竟然没人猜,给我捡了个“大馅饼”,嘻嘻!
有一个谜很难,过了很久很久才有人猜中,“242÷22——(打一字)”是一个伯伯猜中的。他说242除以22,不刚好除尽了吗?答案就是“尽”啊!我们向他投去了嫉妒羡慕恨的目光。
妈妈也耐不住,下来了。她在猜台湾地名的谜语里表现良好。比如“空中霸王——高雄”、“四季常青——恒春”、“初次开业——新迎”、“饮水思源——知本”中,都猜对了。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共获得的53张兑奖券!换来了许多奖品。在比赛中我们都很努力,有时没猜中,虽然有点儿小小的失望,但我们很快就恢复了信心,继续加油,最后满载而归!
这次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快乐,也让我们学到了一些猜谜的技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又到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了。吃过了圆溜溜的汤圆,我们一家人来到大街上,我看见道路两旁的树上挂着红通通的小灯笼,真有节日的气氛!看,兴隆门口还有踩高跷的、猜谜语的呢,又敲锣又打鼓的,真热闹!
夜幕降临,金黄的月亮慢慢揭开了面纱,它像一面洁白的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上,皎洁的月光照在我的身上,让人感觉很清新。天空是淡淡的墨色,月亮像夜空中一颗明珠一样,照耀着大地。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人们三三两两地出门“走百步”了,街上人越来越多,忽然,“嘭”的一声,一条金色的烟花如一条火蛇,摇摇晃晃冲上天空,只听“唰——”烟花在空中绽放了,像一朵富丽堂皇的牡丹,花瓣五颜六色,随后这些巨大的花瓣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下了一场花瓣雨一样。这朵烟花还没凋谢,另一朵烟花又迫不及待地冲上云端,绽放出更加耀眼的花朵,天空中玫瑰花、菊花、桂花……竞相天放,整个天空瞬间成了百花齐放的美丽花海,星星们再也不寂寞了,调皮地眨着眼睛。我拿起手机,记录这一精彩的时刻。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又来到市政府广场,这里人头攒动,政府花园里的长廊挂满了灯笼,有长方的,有圆形的,一排排,一串串,人们的脸都被灯笼映得通红。长廊两侧整齐地挂着摄影作品,有北海风光、有赤山景色,还有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的风采,展示着家乡的变化。大家有的交头接耳地议论,有的竖起大拇指,有的情不自禁地赞叹。
回到小区里,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爸爸让我围着小树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希望新的一年里,我和小树一起健康地成长,把所有的不快乐都驱逐掉。
躺在我的小床上,月光透过窗户射进来,暖暖的,柔柔的,多么美好的元宵夜啊!